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患病的孩子最让人头疼,一方面,因为身体不舒服,患儿会更为依赖父母或家中长辈,直接体现就是粘人,经常让人抱着,部分患有热性疾病(例如风热感冒、湿热证等)的小孩,会变得脾气暴躁,夜啼;另一方面,如何喂药也是让家长很头疼的。有时候门诊遇到一些家长,当我问完病史后,会紧接着说,小孩很难喂药,有没有别的办法?答案当然是:有!中医的治疗方法,最简单的可以分为两种:内治法和外治法,前者指的是进食汤药、经鼻饲给药、直肠给药和穴位注射等等;后者包括外洗、敷贴、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方法,效果也是不错的。今天邓医生就向大家介绍几个实用简单的外洗小方。
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少许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
外洗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各30克,煮沸腾后约15分钟,放至稍高于肤温后泡澡。洗后喝碗热粥(可加盐调味),再盖薄被睡下,等待发汗驱寒外出。
方解:麻黄、桂枝是《伤寒论》中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名方——“麻黄汤”的君臣搭配,荆芥、防风取自于《荆防败毒散》,四药合用,具有很强的发汗解表,疏风散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受凉后感冒初起,发热无汗的小孩。
风热感冒症状:发热,有汗或少汗,鼻塞流浊涕,咳嗽,痰稠,咽红肿痛,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
外洗方:薄荷、青蒿、香薷、大青叶各30克。煮沸腾后约15分钟倒出,放至温度比皮肤温度稍高一点点,即可泡澡。
方解:薄荷和青蒿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香薷能发汗解暑,大青叶清热解毒。四药共用,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反复发热难退之证。尤其适用于暑热天气外出游玩回来后,发热困倦、气短乏力,舌苔厚腻,患了暑湿之邪的患儿。
皮肤湿热证症状:皮肤局部发红,斑疹,瘙痒,少许水泡渗液,轻微糜烂。
外洗方:板蓝根、牡丹皮、苦地胆、飞扬草、忍冬藤、徐长卿、苦参、蛇床子各15克。煮沸腾后15分钟,倒出放至稍低于皮肤温度时泡洗皮疹处。
方解:板蓝根、苦地胆和飞扬草清热解毒,忍冬藤和徐长卿祛风通络止痒,苦参和蛇床子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牡丹皮清热凉血。本方从皮肤病常见的湿、热、毒、风这几个病因组方而成,对于以湿热为特征的皮肤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不适用于部分创面大、渗液多的皮肤病。
汗证症状:汗出过多,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自汗者动则尤甚,盗汗者,睡时多汗,醒时汗止。
外洗方:黄芪、白术15克,防风、五味子、乌梅各10克。煮水沸腾后约30分钟倒出,放置温度比皮肤温度相近,用于浴足。
方解:黄芪、白术、防风是收汗名方《玉屏风散》的成分,五味子和乌梅可以酸甘化阴,敛肺收汗。本方用于浴足,水量以浸过踝关节为准。
结语药液外洗是中医外治法众多治法之一,以上仅是几个经验小方,对于不肯吃药的小孩,还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
(1)温水(比手温稍微低一点)擦浴或泡澡可以短暂退热;
(2)夜间咳嗽可以尝试垫高枕头,在大椎穴和肺腧穴涂抹双飞人或保心安油;
(3)受凉导致脐周阵痛不适,可以把盐炒热,用薄的小儿汗巾包裹外敷脐部;
(4)过食冷饮寒湿之物引起的呕吐腹痛,可以用藿香正气水倒入纱块中,外贴神阙穴(肚脐);
(5)大便干燥的小孩,可以经常用大鱼际或掌根部,顺时针围绕着肚脐做环形按摩;
(6)...................
以上都是邓医生的一些外治法的临床小经验,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夜已很深,一下子也写不了太全面。总的来说,因为小儿皮肤较薄,穴位经络感应明显,所以很多外治法效果是很不错的,是内治法的有益补充,以内治为主,以外治为辅,内外结合治疗是邓医生的治病风格。
最后,外治法虽好,但仍为辅助疗法,临床上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或严重的疾病,应以内治法为主,切勿因为小儿不愿吃药或打针,而去尝试一些三姑六婆道听途说的或网上匿名所写的外治法,而拖延了病情。
专家介绍邓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擅长使用中医四大经典里的古方治疗儿科常见病和疑难疾病。从事中医儿科门诊工作10年余,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古方新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患儿超过10万人次,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获得广大家长欢迎。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和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邓健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