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干咳医案一则

周某某,男,37岁,年09月26日初诊。

医案分析

01

主述

反复干咳3年。

02

现病史

病家三年前于春节时,外感风寒而发咳嗽,自恃体壮未予重视。后每遇秋冬,即发干咳,不能自止。期间多处求诊未能根治,今来求诊。辰下:干咳,咳甚气急,咽痒,恶风,手足冷,时有便溏,身困思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03

处方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12g细辛6g炮附子9g(先煎久煎)黄芪20g五味子12g太子参20g桔梗12g蛇床子15g地肤子15g石斛12g姜半夏12g黄连9g砂仁6g(后入)茯苓15g

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年10月04日):上方后干咳程度稍减轻,恶风减,手足渐温,大便稍溏,知药已中的,故效不更方,上方加莲子15g、谷芽12g、麦芽12g,再进14剂,煎服法同前。

二诊方后干咳偶作,余症未见。乃守法调服30剂而诸症皆平。

04

按语

患者冬日感受风寒,疏于治疗,病邪内伏于肺,损耗阳气,后致每至秋冬,内外相引,肺失宣降而见干咳;肺通于咽,风淫为盛,则见咽痒;寒伤脾阳,健运无权,则便溏,肌体失养,则身困、思眠;寒凝于内,阳气受损,肌肤无以温煦,故手足冷而恶风等。结合舌脉,四诊合参,当属寒邪内伏、阳气虚亏之证。吾师治以益气温经通阳、散寒宣肺止咳之法,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中附子性温大热,为阳中之阳,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温阳散寒;麻黄辛温走散,善于宣发肺气而止咳,所谓肺非麻黄不宣是也;细辛性温善走,通达上下,合附子则通达阳气,入肺化饮,并交通肺肾。三药合用,温阳散寒,宣肺化饮,止咳平喘,交通肺肾。五味子酸甘收敛,善敛肺气,合麻黄散收并用,复肺宣降而止咳,又可防大队辛散之药损伤正气;黄芪、太子参,益气扶正,健脾润肺,合于附子则可温阳补气。桔梗,可宣肺利咽,合于半夏兼化伏痰。蛇床子祛风止痒、温肾壮阳合于地肤子止咽痒而宁咳嗽;石斛,滋阴生津,滋肺复元,又可防诸药辛燥伤阴。黄连苦寒,既防诸温热之品生火,又燥湿厚肠止利,配砂仁、姜半夏、茯苓等调理中州,合于黄芪等健脾除湿,调补后天,既有利正气恢复,又可消生痰之源。诸药合用,通阳散寒,宣肺止咳,肺脾肾同调、先后天齐治,正合本病之机。二诊时,咳嗽减轻而手足渐温,知药已见效,邪退正复,因便溏仍在,脾复不及,故加莲子、谷麦芽,健脾促运。后守上法,稍作化裁,调服30剂后,诸症得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tx/9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