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30个有用的方子

1、扁平疣--复方木贼洗剂,

木贼、香附各30克,鸦胆子15克,紫草、柴胡各12克,板蓝根20克

上药加水毫升,先文火后武火煮沸20分钟,取汁,用棉棒蘸一点涂皮损处,每天外涂4--6次。3周为一疗程.

2、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复方轻冰膏,

轻粉15克,章脑、薄荷各5克,冰片、硫磺、枯凡,川椒各10克,地塞米松20毫克,凡士林30克

将每种药粉分别研成极细粉末后混匀,(不能同时一起研磨,因冰片与其他药物相混易成团块,不易研细)。再与凡士林混合调成糊膏状即得,用时暴露皮损部位常规消毒,然后将该药膏直接涂于皮损上,厚度以盖过皮损为宜,再外贴皮损稍大之塑料薄膜,最后用薄层纱布覆盖固定,

夏季可不用塑料薄膜,只需用薄层纱布覆盖,避免油污衣物,隔天换药1次,换药时皮损部位无需清洗,即可继续换药,7次为一疗程。

3、足廯--足廯散,

黄连,黄柏,枯矾各10克,苦参、百部、白鲜皮、蛇床子各20克,冰片5个。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天用温水泡脚二十分钟后,将上药末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层至第2天,重复上法使用,2天1次,,7次为一疗程。

4、痔疮--复方猪胆膏

[药物]新鲜猪胆1个,云南白药2克,冰片3克

[用法]剪破猪胆,将胆汁倾入砂锅内,文火加热浓缩减半,加入云南白药和研细的冰片粉,搅拌成软膏状,离火降温,装入干净瓶中密封备用。用前先将温水将肛门洗净,若内痔,药膏搓成条状塞入肛门内保留三小时,若外痣,用药膏涂于患处用绷带覆盖,胶布固定,保留3小时,每天换药1次,如果晚上用药更好,药物保留时间长,效果佳。

5、血栓性外痔--大黄苦参汤,

大黄,苦参,朴硝各30克,黄柏,桃仁,红花,白矾,五倍子15克

将上药加水毫升,文火煎至毫升,复渣再煎一次,取液毫升,将两次药液混合,早中晚各熏洗一次,每天一剂。使用时需将药液加热倒入盆中,趁热熏洗,待药液不烫时再坐浴20到30分钟,妇女妊娠期及月经期忌用。

6、肩周炎--驱寒化湿散

麻黄,樟脑,高良姜各10克,桂枝20克,薏苡仁,苍术,威灵仙各12克,红花,细辛,白芷,没药,赤芍,羌活,独活各6克

上药共研细末。加蜜调匀如糊状,以不流动为度,睡前将上药1次性外敷患肩部,外盖塑料薄模,再加热水袋熨之,每次5--10小时,连续5天更换敷药,并配合功能锻炼。

7、乳头皴裂--麦冬外敷散

麦冬50克

上药研末装瓶备用,治疗时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处洗净,然后取适量药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均匀的敷在患处,每个5小时换药1次,,3天为1疗程,用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暂停哺乳。

8、宫颈炎-清宫散

[药物]黄连,五倍子各6克,儿茶15克,金银花20克,桃仁,蛇床子各9克,冰片,象皮末各6克,白矾,血竭,滑石粉各9克,轻粉3克。

[用法]先将前6味药烘干研末过目筛备用,再将后6味药分别研末,再与前6味药混合拌匀装瓶备用,在月经干净4天后开始用药,用药前先用千分之一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宫颈及阴道四壁,再用消毒棉签反复擦洗穹隆及阴道,继用无菌干棉球擦去所存在的分泌物,最后将药末涂在带线的干棉球上,送入宫颈糜烂处,线头留于阴道外,保留12个小时后,将棉球拉.出,每天上药1次,,7次为--疗程。

9、子宫颈糜烂--糜烂粉

[药物]黄柏克,黄连克,乳香,没药,五倍子各60克,苦参80克,青黛,枯矾各克,儿茶,冰片,薄荷,硼砂,蛤粉各克

上药研末过筛,在紫外灯下照射两小时,装瓶备用,用前先取千分之一的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后,以窥阴器固定外阴,将上述药末用注射器均匀喷在宫颈糜烂面上,每周2次,4次为1疗程,

10,小儿腹泻--腹泻停

大蒜6克,马齿苋15克,陈皮,车前子各9克,鸡内金12克

将上药研末,密封与干燥处保存,用时每次取药末25克,用白醋调为膏状,放于5厘米*5厘米大小白布上,加温后敷肚脐,用胶布固定,48小时更换一次。

11、小儿秋季腹泻--止泻散

白芷,煨诃子,云南白药适量

将白芷,煨诃子适量分别烘干研细末儿,与云南白药粉按1:1例混匀,密封备用。使用时每次用0.5--1克,与盐酸山莨蓉碱注射液调成糊状,直接敷患儿肚脐,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每天1次。

12、小儿疳积--疳积散

桃仁,杏仁,枳壳,生山栀各20克,冰片,樟脑各1克,葱白5根。

先将前六味药研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葱白捣烂,取药末20克,调匀敷脐,以麝香追风膏贴敷24小时,间歇24小时后在再敷24小时,如此贴敷间歇交替3次为1疗程。

治疗小儿疳积每获良效

13,小儿盗汗--止盗汗方

五倍子,煅牡蛎,青蒿各5克,冰片2克

上药研末水调为饼敷脐,外贴麝香追风膏。

治疗小儿盗汗可获速效。

14、治牙痛验方

草乌,荜茇各5克川椒,细辛各10克。

上药研末,过目筛,重筛混匀,装瓶备用,先用淡盐开水漱口,将牙签沾湿水,沾药末少许,点在患牙内,外牙龈及前后牙缝中,每天两三次。

15,急性软组织损伤--金黄散

大黄克,黄柏克,姜黄克,白芷克,南星0克,陈皮0克,苍术0克,厚朴0克,甘草一0克,天花粉克。

止痛,消肿,活血。

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

上药共研细末用跌打万花油调成糊状,敷于受伤部位,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6天为一疗程。

16、网球肘--红花乌头酒

红花50克,桃仁50克,当归50克,血蝎50克,乳香50克,没药50克,川乌50克,徐长卿50克,甘草五50克,生姜10克。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适用于顽固性网球肘。

用白酒克密封浸泡上药1周后滤汁,然后再用白酒克浸泡后滤汁,两次汁液合一,加樟脑10克,麝香1克,加水克装瓶密封备用。使用时将药酒摇匀,用10*10厘米大小的六到八层纱布,沾药酒外敷于患处,外层用油纸和塑料薄膜覆盖包扎,以防止药物向外挥发,然后将热水袋置于外层热敷。每晚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2天行下疗程。

17、肩周炎--肩凝散

皂角60克,羌活30克,桂枝三30克,灵仙三30克,白芷30克,姜黄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绞股蓝30克,制马钱子20克,细辛20克,冰片5克,陈醋适量。

散寒凝,通血脉,舒筋止痛。

适用于肩凝症。

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包装备用。用时视病变部位大小多少,取适量药末加适量陈醋,熬成糊趁热摊于布上,待不烫手时敷患处,(敷前将冰片少许撒于药糊上),2小时后取下药末,以备下次用时加醋再熬,日敷1到2次,每副药可用3到4天,疗程短者1周,最长者4周。若病久关节僵硬者加蜈蚣20条。

18、膝关节劳损--新伤一号膏

红花,血蝎,参三七,川乌,乳香,没药,木香,冰片各等分

活血去淤,通络止痛。

适用于慢性膝关节组织劳损。

将上药研末加入适量凡士林即成,冬季需加入少许量石蜡油,以免过稠。用时将软伤一号膏均匀地涂在塑料纸上,外用纱布包敷,绷带加压包扎,每周换药2次,4次为1疗程。

用药后出现皮肤红斑7例,皮疹3例,停药2到3天即可消失。

19、坐骨神经疼--乌头桂枝汤

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桂枝15克

祛风散寒除湿。

适用于坐骨神经痛。

上三味共为细末,入食盐克,炒至盐变为深黄色时,加少量白酒,立即用布包敷压痛点,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熨治,每日2到3次.每次10到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

20、痹症药酒

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马钱子15克,血蝎2克,白花蛇一条,乌梅18克,紫草18克。

活血散於,止痛清热,温通经络

适用于痹症。

上药浸泡50度以上白酒毫升中,7天后用棉签蘸药酒擦患处,关节处多擦几遍,每日早晚各擦一次,7天1疗程,进行下一疗程可间歇两天。

21、椎间盘突出--苏木两活方

苏木5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灵仙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桑寄生30克,赤芍30克,川穹30克,红花30克,络石藤30克,川续断30克,川乌24克,草乌24克,土元24克,肉桂24克。

温经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强筋壮骨。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纱布包好放入,牵引床下电热锅内,加热到50度到70度,(随患者耐受度调节),患者仰卧于床上,另暴露的腰部覆盖电热锅上口,用牵引带束胸部经两腋前向上固定一床头,另一牵引带固定于骨盆处,通过牵引器向下持续牵引,牵引重量为35--50千克,时间40分钟,治疗后卧床休息二十分钟,每日一次,6次一疗程。

22、软坚止痛膏药配方

木香2.5克,血力15克,梅片15克,三七三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灸马钱子20克,生山甲30克,川乌30克,草乌30克,红花15克,杜仲20克,硵砂5克。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除结粘连。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增生,肥大性脊椎炎,骨折后遗症,风湿性脊椎炎。

除木香,血力,梅片外,余药均用豆油浸三到六个月熬枯去渣,滴水成珠将上药放油内调匀成膏,摊在红、白布中央即可,每张重30克。

23、桂麻伸透汤

桂枝15克,麻黄8克,伸筋草20克,紫苏叶15克,红花8克,透骨草30克,鲜桑枝30克。

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

适用于伸腕肌腱鞘炎,表现与前臂下段背侧呈条状隆起,有压痛,扪及有捻发音为主要体征。

上药用水煎至两千到三千毫升倒入脸盆中,患部放在盆口上,上面覆盖毛巾熏蒸浸洗,每次熏洗30分钟左右,一日两次,熏洗后用纱布绷带和瓦型硬质壳固定。

24、膝关节滑膜炎---正客散

白芷,番木碱等份,,再配十分之一冰片。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适用于膝关节滑膜炎。

上药共研细末,取上药1--2份,撒在直径为两厘米左右的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上,贴于患侧下关穴,每4--6天更换一张,一般治疗3--4次。

25、慢性腰痛--壮腰镇痛方

白花蛇10克(可用乌梢蛇30克代之),桑寄生30克,杜仲30克,狗脊15克,川断十15克,当归15克,川穹十15克,,延胡索15克,梧桐花15克,木香10克。

祛风行气,活血止痛。

适用于慢性腰疼。

浸泡45到70度烧酒中,(1到1.5升均可),每天搅拌药酒,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渗出,半月后方可使用,用时将药酒粘在手上局部拍打,第一周每天拍1次,每次5到10分钟,以后每天拍2次每次10到15分钟。拍打轻重以舒适为度,每隔一周,将瓶中泡酒加满,使药液充分保持足够的浓度,使用三十天为一疗程。

26、强腰散

川乌30克,草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30克,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行滞通阻,活血镇痛。

适用于慢性腰腿疼,寒痹症,劳损型。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取30到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上,趁热贴于痛处,隔日一次。

27、肩周炎热敷方

伸筋草50克,透骨草50克,川乌30克,草乌30克,松节30克,威灵仙30克,秦艽20克,防风20克,桂枝20克,红花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姜片20克,细辛十15克。

活血祛瘀,消炎止痛。

适用于肩周炎。

加水毫升白酒毫升煎熬30分钟,毛巾热敷患肩部,然后做按摩运动,可采用抬举法;梳头法;轮转法等手法,每日1次可做5到10次。

28、足跟痛--跟痛散

藜芦6克,川穹30克,细辛三30克,川乌30克,草乌30克,半夏6克,冰片六克。

祛风活血,透皮止痛。

适用于足跟痛。

取治好的跟痛散3--6克,水酒各半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上盖塑料膜,外用绷带包扎固定,也可用1--2克均匀撒在麝香虎骨膏上,外贴患处,以上均一天一换,三次为一疗程。

29、足跟痛--跟痛灵汤

大黄30克,黄柏30克,威灵仙30克,独活30克,川牛膝30克,透骨草30克,芒硝50克,山西陈醋和保宁醋克。

活血祛瘀,软坚散经,除湿通络。

适用足跟痛。

将上六味药用纱布包好加冷水约三千毫升,煎开约三十分钟后取出药包,将药液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醋搅匀,熏洗时先用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液交替热敷痛处,待水温降至五十到六十度时,将患足浸入盆内浸洗,若水温下降时可加温再洗,每次一小时,每日一到两次,次日仍用原药液加热,冬季一剂药可用5--6天,春秋季3--4天,夏季2天,一般洗1到2剂即可见效,6到10剂可愈。

30、带状疱疹

一,常用利多卡因调云南白药粉外敷患处,止痛效果优于其他方法,且本法用药安全,无明显副反应,最快的十分钟左右好转,最慢的在二十四小时内明显好转,有效率百分之百,

二,冰片10克,雄黄6克,95%乙醇毫升混合外用。用法,用脱脂棉沾药液涂患处,每日3到5次,轻者一天,重者五天即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tx/9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