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药学学科成为广东省新增的“优势”重点学科之一,成为仅次于“攀峰”级别的省重点建设学科。据悉,这个药学学科的带头人,叫崔燎教授。她和她的团队,正在研发的“丹参骨宝”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为治疗因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开辟了新途径。
18年前就发现中药丹参之妙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发布的宣传册称,全世界每3秒就会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35岁起,人体的骨量开始流失且不可逆转。临床发现,骨量下降或骨质疏松性椎骨骨折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相一致。
中药丹参本是治疗心血管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其有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的功效。崔燎教授上世纪90年代末曾跟随享誉国际的美国犹他大学骨生物学家WebsterSSJee教授,在其实验室学习并专注于以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为手段的多个抗骨质疏松新药的临床前研究,这为她发现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能够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年,崔燎就采用西方实验室标准测试了壮骨肾宝中药复方制剂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18年来,崔燎及其团队先后对仙珍骨宝中药复方、蛇床子、黄芪、白术、红参、人参、甘草、丹参等中药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进行了实验,阐明有效作用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并于年发现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群中丹参素、丹酚酸B和原儿茶醛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和血脂的调节作用。
期盼科研成果进入临床研究
据崔燎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传统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相较而言,广东省如广东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则在基础研究上较为前沿。
“我们希望广东省医学会及其骨质疏松分会能够发挥组织作用,协调大城市和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合作,开展针对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真正把基础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结合起来。”
目前,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否有效,尚未被国际上普遍承认。因为这需要有药物质量标准和临床大量病例观察及循征证据。中药、中成药和天然药物以“药品”身份在西方世界上市的很少,多以“食品”出现。截至年12月,欧盟中仅有荷兰通过了地奥的“心血康胶囊”和天士力的“丹参胶囊”的传统植物药品注册。
崔燎表示,中药生产缺乏标准,不能产生稳定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的不明确等原因,使得其不能得到西方世界的承认。这些都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对中药的研究手段和技术。
过来人语
年轻教师更要注重搞科研
虽然在科研领域一直成果不断,但崔燎教授也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作为从教30多年的教授,崔燎已带过50余名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崔燎认为,教学和科研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你的科学研究搞得好,你的教学才能教得好。因为教学并不是光有书本知识就够的,一定要有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你的知识结构才更好。”
她认为,目前一些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其实反映的是社会、高等学校对人才评估机制的问题,“如果对教学成绩能科学地纳入现有的评估体系,那么肯定风向又不一样了。”
不过,崔燎表示,科研和教学工作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年轻老师刚进学校时,因为读研究生期间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可以多重视做些科研。年轻老师思维活跃,有很多想法,动手能力强。科研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知识结构更完善,阅历更深,就更能提高教学水平。某种程度讲,教学更需要科学头脑,需要对学生负责,对教师教学水平要求要比科研水平更高,而不是有了教材有了参考书,就可以靠口才和表达搞好教学。科学研究的经历,作为培养高等学校人才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
南都讯记者/尹来
实习生/王彤
通讯员/谢孝东
学生编辑/周可依
责任编辑/王丽君
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