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物农药真的不会产生抗药性吗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90622/7238516.html
近些年来,很多农民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农药越打越多,病虫害却无法解决。农药投入年年增大,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这是因为什么呢?其实,都是农药抗性在作祟!

农药抗性是指病菌、害虫等有害生物靶标及其后代长期接触药剂后,对药剂的灵敏度降低,逐渐产生抵抗药物的能力,致使药效降低或消失。

自年科学家Melander首次发现美国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以来,据FAO统计:-年,仅抗药性害虫已由10种猛增到种,至今至少有多种害虫及螨已产生了抗药性。

梨圆蚧

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一直在农作物病害虫防治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对农药的日渐依赖,施药者任意提高施药浓度、增加施药次数等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有一个常识大家可能都明白,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但是,很多人会有疑问,生物农药过量、连续使用会不会也像化学农药一样产生抗药性?下面笔者从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作用原理及病虫害抗药性机理做如下分析。

化学农药作用机理

化学杀虫剂主要通过口腔、体壁、气门进入昆虫体内,对昆虫神经系统信息传导造成干扰或破坏,如常见的杀虫剂敌敌畏、毒死稗、硫丹和敌螨丹等,都是通过扰乱昆虫正常的神经传导,让昆虫神经麻痹、抽搐而死。

化学杀菌剂对真菌、细菌的防治主要是通过

①破坏真菌、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菌体细胞破损,细胞器功能受损,相当于破坏真菌、细菌的“皮肤”和“器官”。

②对菌体内的呼吸、代谢等重要生命活动的中间产物产生破坏,阻碍菌的生长从而致死。

③阻碍菌的蛋白质、DNA等代谢合成,致死。

生物农药作用机理

生物农药作用机理以触杀、击倒为主。生物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多从作物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升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和多位点作用于病虫害的生长发育,导致病虫害失去危害能力。与化学农药不同,其目的是保护作物,“击倒”病虫害。

大多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混合物,通过多位点共同作用防治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例如,植物源生物农药,其有效成分直接来源于植物体,按有效成份、结构分类有生物碱、萜烯类、精油类等。目前已有大蒜素、香芹酚、小檗碱、蛇床子素、苦参碱、苦皮藤素、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藜芦碱等植物源农药获得农药登记。其中仅藜芦碱就含有西藜芦碱类、维藜芦碱类、介藜芦胺类、茄次碱类等四大类生物碱,还不包括未明确的活动成分。生物农药由于其良好的生态相容性,能大幅度提高农药毒力和药效的化合物,对防治抗性害虫、延缓抗药性以及提高防效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延缓抗性发展过程中已有非常成功的先例,如Bt、核多角体病毒等。所以,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同时使用,不仅能够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收,还能够改善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的农药残留、水污染、抗药性等问题。不仅是农民本身,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正在倒逼农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使用更绿色环保、更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生物农药,必将成为农业用药发展的最终趋势。

参考文献:

1.郭武棣.农药剂型加工丛书——液体制剂(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1–15.

图文来源l植保科学

往期精选●急!今年柑橘木虱发生偏重,再不防治就晚了!●柑橘常见缺素症状图谱大全(附矫正方案)●地里病虫害需要问专家,这样拍照更清晰●植保《蔬菜常用农药清单汇总》●农业新科技,手机智能免费识别病虫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cj/6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