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
地肤子
地葵,白地草,地麦,扫帚菜子,千头子,扫帚苗,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常用药
利尿通淋,清热利湿,祛湿止痒。
1.利尿通淋:①用于湿热小便不利,常与瞿麦、猪苓、滑石、甘草等同用。②用于湿热带下,带下白黄交杂稀沫、阴部潮湿,与芡实、金樱子、苦参、炮姜、车前子同用。
2.除湿止痒:用于阴部潮湿瘙痒、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疥癣,带下黄稠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水样,可内服,与苦参、黄柏、芡实、金樱子、车前子同用,外用与苦参、蛇床子、川椒、白矾水煎熏洗。
1.地肤子与苦参,二者均既清湿热,又能祛风止痒,且都有利尿作用,故凡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带下之证,以及湿热蕴结小便不利之证,均可应用,但尚各具特点,地肤子祛风利湿止痒较好,故偏治因风湿热邪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小便淋痛等;苦参苦寒清热力强,故外治热毒痒疮,内治泻痢黄疸等。
2.地肤子与黄柏,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地肤子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地肤子则其力稍逊。
1.配阳起石:地肤子甘能滋阴,寒能泻。肾之浮火,具益精强阳之效;阳起石能温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衰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冷。二药相伍,一补阴一壮阳,相须为用,阴阳俱补。
2.配白鲜皮:地肤子功能清热止痒,适用于皮肤湿疹瘙痒;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适用于湿热疮痒,或黄水疮,皮肤溃烂、皮肤瘙痒等证。二药相须为用,相辅相成,治疗皮肤湿痒疗效大增。
3.配黄芩:地肤子善补阴,走血分,益阴气泻火盛,苦能燥湿祛大肠湿热,清利血便;黄芩泻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热泻痢。二药相伍,相须为用,相辅相成,共奏清热止痢之效。
4.配生地黄:地肤子清热泻火,可用于热盛之目赤肿痛。生地黄亦能清热泻火,二药相伍,地肤子偏于清热,走而不守.生地黄偏于养阴生津,守而不走,用治目赤,疗效大增。
本品清利而疏散,能外散皮肤之风,内清膀胱湿热,内服外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脾胃虚寒者忌用。
内服:6~15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为藜科地肤属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生于村边、屋旁、原野;田间,常为栽培。分布几遍全国。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生用。
《本经》:“地肤子,味苦寒。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一名地葵。生平泽及田野。”
《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
《本草求真》:“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用力稍逊。凡小便因热而见频数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阴,寒以胜热,而使湿热尽从小便而出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