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4.5~9g。
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1、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杀人: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千金方》)
2、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良。(《外台秘要》)
3、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后方》)
很久以前,有个放牛娃爹妈早逝,靠给地主放牛为生,由于经常在湿地行走,放牛娃身上长满了疮。后来,地主家里人的身上也长满了疮。这个地主认为这“疮”是放牛娃传染的,于是,地主就下令家丁追杀放牛娃。
无奈之下,放牛娃只能逃命,躲到大山里的一个石缝里,后来,村民们发现了他,已经在石缝里没了呼吸,有好心村民就用泥沙和石头把石缝封住,算是给他安葬了。
不久,这个好心村民身上也长了疮,奇痒无比,试了很多药都治不好。一天晚上,大家做梦梦见了放牛娃。放牛娃告诉他,在当初埋他的山体塌方处有许多根状物,把这些根状物拿回家熬水喝或用来洗澡,身上的疮就会消退。
村民按照梦中放牛娃的提示去做,几日后,身上的疮果然都痊愈了。地主听说村民们吃了山体塌方处的“草药”后很快就病好了,于是他也去那个地方采药。看到岩石上灌木丛中结满如老鼠屎粒大小的果子,地主就赶紧摘回家熬水喝,谁知当晚就断肠而死。
原来村民们吃的是苦参的根,而地主吃的却是苦参子(又名鸦胆子)有腐蚀肌肉的作用,有一定毒性作用,对肠胃有腐蚀性。(注:苦参子和鸦胆子并不是一个科属的植物,两者并不相关,传说仅根据故事情节安排药物。现实中切记不可混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