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怎样选用艾叶

要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作者:胡献国

艾叶

又名艾蒿、陈艾叶、艾绒、艾炭,为菊科植物艾的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说明居家备艾对维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艾蒿有一种特殊的浓郁香气,用艾治病,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艾以端午时采集的最好,晒干之后,“陈久方可用”,所以又称之为“陈艾”,即“三年之艾”。民间有“女子有‘艾’更健康”之说,可见艾叶为女子保健佳品。

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崩漏下血,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带下清稀,脘腹冷痛,胎动不安等。

《本草纲目》言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药性本草》言其“止崩漏,安胎,止腹痛”。

药理研究表明

本品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且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其平喘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近。艾叶油对肺炎球菌,甲、乙溶血型链球菌、奈瑟氏球菌有抑制作用,艾叶水浸剂或煎剂对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另外,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亦有抑制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一般温经止血宜炒炭用,余生用。

艾叶的临床应用

1、虚寒出血。艾叶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要药,适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病证,尤宜于崩漏。主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配伍清热凉血药,尚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

2、月经病。艾叶辛温,可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治疗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常用于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等证。

3、胎动不安。艾叶为妇科安胎之要药,可治疗妊娠胎动不安等。

4、痹症疼痛。艾叶辛温,可温经散寒,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原料,可治疗各种寒性疼痛,关节痹痛,虚寒及寒湿痛经等。

5、芳香辟秽。艾叶气味辛香,可芳香辟秽,年鼠年新春各省市卫健委等发布的预防“新冠肺炎”中,中药艾叶香囊、艾叶薰香等,证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夏季,把采来的艾蒿拧成绳,或做成艾棒晒干,在蚊蝇较多的时候点燃烟熏,既可使屋内消毒,又可驱除蚊蝇,保持室内卫生。

艾叶的配伍应用

1、艾叶与炮姜:艾叶、炮姜二者均有温经止血之功,治疗虚寒性出血证。炮姜重在中焦,善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所致的吐血。艾叶重在下焦,尤善治虚寒性崩漏下血。

2、艾叶与蛇床子:艾叶、蛇床子二者均为辛苦温之品,辛温散寒,苦温燥湿,有散寒燥湿之功,治疗寒湿下注所致的带下病,内服、外用均可。蛇床子能温肾壮阳,尤宜于寒湿兼肾虚所致的带下腰痛等。艾叶又可温经止血,且能调经,尤宜于虚寒崩漏兼带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清稀等。

3、艾叶与肉桂:艾叶、肉桂二者均有温经脉、暖胞宫、散寒凝之功,治疗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病。肉桂长于温经通脉,除沉寒,尤善治寒凝血滞所致的闭经,痛经。艾叶长于温经止血,逐寒湿,尤宜于虚寒性的月经过多症。

4、艾叶与苎麻:艾叶、苎麻二者均有止血安胎之功,对胎漏下血可收止血与安胎的双重效应,故为治疗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的常用药物。

艾叶性温,长于温经止血,散寒而安胎,治疗宫寒所致的胎动不安,尤以下焦虚寒所致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为宜。苎麻根长于凉血止血,清热而安胎,尤以胎热不安,胎漏下血为佳。

方药选介

1、艾附暖宫丸(中成药):方由艾叶、醋香附、制吴茱、肉桂、当归、川芎、白芍、地黄、炙黄芪、续断等组成。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可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

2、妇康宝颗粒(中成药):方由熟地黄、艾叶、阿胶、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等组成。口服,一次一袋,一日2次;胎漏胎动者加倍服用,或遵医嘱。可补血调经,止血安胎。用于失血过多,面色萎黄,月经不调,小腹冷痛,胎漏胎动,痔漏下血。

3、艾叶粥:艾叶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艾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可适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等。

4、姜艾粥:炮姜、艾叶各10g,大米g,白糖适量。将二药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性出血,下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等。

5、胶艾四物汤:阿胶、当归、白芍各10克,生地15克,炙甘草、艾叶、川芎各5克。将上药水煎取汁、共煎2次,混匀,纳入阿胶烊化,分3次口服,每日1剂。可益气补血,补肾安胎,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崩漏过多,月经不止,先兆流产,胎动不安等。

6、艾叶姜蛋汤:艾叶10克,生姜15克,鸡蛋2个。将艾叶、生姜同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日1剂,5~7天为一疗程,连续5~7个疗程。可温经通络,适用于寒凝胞宫所致的闭经,下腹冷痛,月经延迟等。

7、艾叶扁豆花蛋:艾叶、扁豆花各15克,鸡蛋2个。将艾叶、扁豆花、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5~10分钟,食蛋饮汤,每日1剂。可温肾利湿,化痰健脾,适用于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所致的痰多不孕症。

8、二花艾楂酒:红花、玫瑰花各10克,艾叶、山楂各30克,当归10克,白酒克,冰糖适量。诸药布包,浸入白酒中,每日摇动数次,连续7天后每日早晚各饮服10~30毫升,连续2~3月。可活血化淤,疏肝调经,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女子不孕症。

9、艾叶母鸡汤:艾叶15克,黄芪30克,母鸡1只,调味品适量。将母鸡去毛杂,洗净、切块。诸药布包,与母鸡同入汤锅中炖至鸡肉熟后,去药包,食盐、味精、葱、姜调服,经期服用,连续1~2剂。可温中益气摄血,适用于中气不足所致的经来量多,面白心悸,肢体乏力等。

基层风采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cj/5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