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习俗中,五月又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在动植物繁殖的大好季节,蚊虫、苍蝇、疫气等亦得滋生。古人给端午节留下很多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之外,还会在家门前挂上艾叶,饮用雄黄酒等。这些习俗蕴含着古人驱毒避瘟、防疫祛病的养生智慧。
但是雄黄酒真的百利无害吗?你看清过雄黄的真面目吗?今天正值端午佳节,拿着你的粽子,默默地做个围观群众,和信哥一起来侃侃雄黄那点事儿!
1
端午节为什么要喝雄黄酒?
有那么一个传说,屈原投江之后,百姓怕屈大人的尸体被江中鱼龙所吃,便纷纷把粽子、咸鸭蛋投入江中喂鱼龙。但一个老郎中却搬来一坛雄黄酒倾泻江中,说要药晕鱼龙。
不一会,果真水面上浮起来了一条晕龙,龙须上还挂有一片衣襟。人们把这条龙拉上岸,剥皮、抽筋,还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心想,涂抹了雄黄酒,毒蛇害虫就不敢再接近这些小孩了。
自此,民间就有了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中午和晚上,把雄黄放到酒中饮服,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据说可消毒杀虫,防范蛇、虫、蜈蚣所伤。
俗话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可谓红极一时。但是最近几年,即使是端午节,药店也很难买到雄黄。端午喝雄黄酒的这件事,现在竟然黄了?
2
雄黄究竟是红是黄?
雄黄又称鸡冠石,是一种含砷的有毒矿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遇热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因此,中药学上有雄黄忌火煅之说。传统医学中,雄黄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等。
雄黄常呈桔红色,条痕浅桔红色,晶面为金刚光泽,断口先油脂光泽,透明到半透明。具多组解理,晶体心态多为短柱状。硬度1.5-2,比重3.4-3.6。
我国发现的最大雄黄警惕,产于湖南石门,长8厘米,宽5.4厘米,高3.5厘米,重.克,为世界罕见,现收藏于北京大学地质陈列馆内。雌黄和雄黄的主要产地有美国、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
雄黄晶体虽美丽,可它拥有一项让人咬牙切齿的特性——见光分解。市面上那些卖雄黄晶体的小贩也只在阴天出现,在太阳出来后收摊。因为雄黄晶体比市面上见到的红宝石还要艳丽许多,晶体也更大,不明所以的人会买回家收藏,然后多几天便会发现美丽的晶体变成了橙黄色的粉末。
3
饮雄黄酒相当于服砒霜?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黄酒对人体是极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头上、身上,也不可取。权威说法是,喝雄黄酒不仅达不到驱邪、解毒的目的,反而会中毒。雄黄内含砷、汞等有毒物质,遇热极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有剧毒,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甚至会致人死亡。
《本草纲目》也有写道:“雄黄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用于中药也只是为了“以毒攻毒”,但是以雄黄的“剧毒”攻克防御蚊虫叮咬的“小毒”,这分明是在冒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风险。前一个“毒”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而砷又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它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是少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尽管雄黄曾被中医广泛使用,但是雄黄属硫化物类矿石,主要含二硫化二砷,有毒,为此被国家列入毒性药品管理,已被禁止口服了。看来,端午节喝雄黄酒的这件事也许真的要黄了!
4
没有雄黄酒,端午怎么过?
从科学的角度,雄黄酒需要谨慎对待,而黄酒则有益于人体健康。黄酒其实是种米酒,与白酒不同的是,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黄酒热着喝是更利于身体健康,烫过之后更会挥发掉一些酒里的有害物质。
如果你实在抵挡不住传统习俗的力量,喝了雄黄酒,一旦出现医院去救治,医院,可采用催吐排毒的方法:尽量多喝开水,然后刺激喉部探吐。另外,将烧焦的馒头研细吃下,可吸附毒物;绿豆克、生甘草3克,一并煎浓汁频服,也有助于解毒。
最后,信哥谨代表地信论坛,祝大家端午节祥瑞安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