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
蛇床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收。
处方用名:
蛇床子。
主要药性: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基本功效: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临床应用:
1.阴痒带下,湿疹疥癣
本品辛苦温燥,长于“去下部寒湿,去风杀虫”(《医林纂要》)。“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本草经疏》),“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本草新编》)。为治瘙痒性皮肤疾病之常用药物。若治妇人阴痒带下,常与白矾煎汤频洗。治湿疹瘙痒,可与苦参、枯矾、黄柏等同用,如湿疹散(《部颁标准》)。治头癣、体癣、足癣、慢性湿疹、疥疮,可与蛇床子、樟脑、冰片等涂搽患处,如消炎癣湿药膏(《部颁标准》)。
2.肾阳虚证
本品“入肾而补元阳,大有奇功”(《本草通玄》)。“治男子阳痿腰疼,大益阳事;女人阴中肿痛,善暖子宫”(《本草正》)。有壮阳暖宫起痿之功,适用于肾阳虚衰,下焦虚寒所致的男子阳痿不育,女子宫冷不孕等。常与鹿茸、淫羊藿、熟地黄等同用,如阳春玉液(《部颁标准》)。
3.此外,本品“气味香温而燥,逐冷痹,利关节,止腰痛,健四肢顽软酸痛”(《本草汇言》)。对于寒湿久痹兼有肾阳不足者也可配伍适用。
临证备要:
煎服,3~10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或制成软膏、栓剂外用。阴虚火旺或下焦有湿热者不宜内服。
药品归属:
蛇床子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性状鉴别:
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
2、《名医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
3、《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顽痛,去男子腰疼。浴男女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差。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现代研究:
主含蛇床子素、异虎耳草素、花椒毒酚,及挥发油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蛇床子素不得少于1.0%。本品有杀灭阴道滴虫、抗炎抑菌、抗病毒、抗心律失常、降血压祛痰平喘、延缓衰老、促进记忆、局麻、抗诱变、抗骨质疏松、杀精子等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整合自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点击蓝字北京白癜风治疗去那家医院白癜风诚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