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
樟脑,首载于《本草品汇精要》。为樟科植物的枝、叶及根部,经提炼加工制得的结晶。产于长江以南及西南等地,以台湾产量最大,质量亦佳。多在9-12月采集。
处方用名:
樟脑。
主要药性:
辛,热;有毒。归心、脾经。
基本功效:
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
临床应用:
1.疥癣瘙痒,湿疮溃烂
本品辛热燥烈,外用既除湿杀虫,又消肿止痒。治疥疮有脓可与硫黄、枯矾、川椒为末,香油调匀外擦,如樟脑散(《不知医必要》)。治头癣,体癣,足癣,慢性湿疹,疥疮等,可与蛇床子、冰片等同用,如消炎癣湿药膏(《部颁标准》)。治皮肤湿毒,干湿疥癣,瘙痒成疮,溃流浓水,浸淫作痛等,可与苦楝皮、硫黄、冰片等制膏涂搽患处,如癣药膏(《部颁标准》)。
2.跌打伤痛,牙痛
本品辛热行散,有良好的止痛之功。若治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肿疼痛者,可与土鳖虫、红花、大黄等同用,如损伤骨药膏(《部颁标准》)。治扭伤、挫伤挤压伤等,可与芙蓉叶、徐长卿、雪上一枝蒿等浸酒涂擦患处,如伤痛酊(《部颁标准》)。治风火牙痛,可与细辛为伍,放牙痛处咬定即可。
3.痧胀腹痛,吐泻神昏
本品辛香走窜,有开窍辟秽之功。适用于夏伤暑湿秽浊或疫疠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昏厥等,如《现代实用中药》以之浸酒服。
临证备要: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内服0.1~0.2g,入散剂或用酒溶化服。气虚阴亏,有热者及孕妇忌服。
性状鉴别:
樟脑为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或为无色透明的硬块,粗制品则略带黄色,有光亮,在常温中易挥发,火试能发生有烟的红色火焰而燃烧。若加少量乙醇、乙醚或氯仿则易研成白粉。具窜透性的特异芳香,味初辛辣而后清凉。以洁白、透明、纯净者为佳。
古籍摘要:
1、《本草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
2、《本草纲目》“通关窍,利滞气,肺气闭塞,肌肤浮肿者,亦宜以此通肺气而调水道。”
现代研究:
主含1,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酮。本品外涂对皮肤有温和的刺激、防腐、局部麻醉、镇痛、止痒等作用。口服有祛风、祛痰、兴奋高级中枢神经、强心、升压和兴奋呼吸等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整合自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谢谢。
点击蓝字治疗白癜风多少钱白瘕风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