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艾叶
Ⅰ来源:
别名艾、艾蒿、家艾。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Ⅱ产地:
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华北。
Ⅲ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艾叶: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醋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醋,炒干,取出凉透。每kg艾叶,用醋15kg。成品为焦黑色不规则的碎片,可见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Ⅳ药材图片:
Ⅴ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Ⅵ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5~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月。
Ⅶ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Ⅷ功效特点: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Ⅸ用法用量及常用配方:
煎服,3~9g,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附方
1、冷劳久病:茅香花、艾叶四两,烧存性,研末,粟米饭丸梧子大。初以蛇床子汤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后用枣汤下,立效。(《圣济总录》)
2、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3、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
Ⅹ用药禁忌:
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相关传说』: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一位神仙来到了人间体察民情,他把自己扮成一个过路的人,来到河边的一个小村中一对富裕的年轻夫妇家里。神仙向那个女主人讨要一点食物充饥,女主人不仅不给食物,还讥讽他,甚至放出恶狗咬他。神仙气坏了,心想要给点颜色她瞧瞧!于是,神仙用手轻轻朝那条恶狗一点,那条刚要扑来的恶狗便被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了。然后,神仙又指了一下左边墙壁训斥那个女人,那女人看见墙壁上显出四行白字来:五月初五,天火呼呼,大火过后,此村焦土。那女人吓得吐出了舌头,她想回身去问一问,只见屋内空空,那个人早就不见了。很快,这件事情在村里传开了,大家一听这事,都埋怨那个女人,但大家都想不出办法,全村人只好收拾好东西准备逃命。
五月初五那天一大早,神仙怀里揣着水、火和电三个神瓶,又装扮成一个行路人来到此村,他正要把瓶子里的神火倒出来将这个村子烧掉时,看到一个老太太背着大孩子领着小孩子正在非常艰难地过河。她为什么背着大的而领着小的呢?神仙心中十分纳闷,便对老太太说道,你应该背着小孩而领着大孩才对啊。老太太没有回答,只顾艰难地趟着水往前走,来到对岸,她才把大孩子放在地上,叹了一口气说到:“一人不善众遭难,孩子离娘多凄难,天火今日烧俺庄,不能让他遭祸殃。带着孩子来逃命,亲生儿子不当紧,巧遇大孩失爹娘,领着过河理应当。”神仙看着善良的老太太和两个孩子,再摸摸自己怀里的火瓶,便有些为难了:怎么能烧她家的房子呢?神仙想来想去,踌躇再三,最后对老太太说:“带着孩子快回庄,红绸绑艾栓门上,艾蒿一束绸一方,你家可以免灾殃。”不待老太太细想,突然刮起一阵风,把老太太和两个孩子送回了村里。她知道是遇见了神仙。
一回村,就去割艾蒿,找红绸,老太太想的不仅是自己家,还把整个村庄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用艾蒿和红绸做了标记,连村头那个很坏的女人家也给挂上了,不能让他们遭受火灾。午时三刻到了,老远就能看见一团火球飞到了村子上空,向村子里落下来,可是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艾蒿和红绸,天火不灵了,只见那火球在村子里转了几圈后又向天上飞去。村子里的房子一幢也没烧掉,人们都非常感激那位好心肠的老太太,那个得罪了神仙的女人也学好了,这个村从此太平了。
从那时起,民间就流传了五月五挂艾蒿可以避邪的习俗。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艾叶避邪的故事,其实艾叶辟邪是有它的真实起源的。古代对艾叶辟邪的认识是经历漫长的社会实践而积累的,远古时代到奴隶制社会,火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东西,据考古表明,人类约在年前就懂得用火,火的利用给了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例如火能用来照明,烤熟食物,烤暖身体,驱走猛兽,保护安全等等。最早使用的是天然火。如火山爆发、雷电轰击,煤和树木的自燃等等,都可以形成天然火。这种过程反复多次,使人们逐步学会了用火,同时也逐渐掌握了用冰取火、钻木取火、用火石、火镰取火的技术,用冰取火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体现,在冬天里,把结成的大冰块磨成椭圆形的冰块(类似凸透镜),对着太阳进行聚光,并用艾绒作为取火物取火,所以艾在古代还有一个别名“冰台”。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故艾又名“冰台”。
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制剂工程系
撰稿:魏童童
校对:孙凤元
编辑:孙岑刘凤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