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药人,看到朋友圈被中医药的大事儿刷屏一定自豪透顶,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黄璐琦研究员成为最年轻的院士、第一部《中医药法》的拟定和审议、第一部中医药文化记录片《本草中国》的开播……我在接连不断的大事件中感受着中医药的重新崛起。《本草中国》是一扇中医药宝库的窗子,透过她,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虽冰山一角,但已被中医药的深沉、朴素和智慧所震撼,你是不是也同我一样沉醉在其中?若如此,《本草中国》的制作方也算是如愿了,因为我看到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投资这部纪录片,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如果拍完了第一季,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对中医有兴趣的孩子多了一些,就善莫大焉。”这样朴素的愿望着实令人感动。
短短三十几分钟的时间,《本草中国》不可能细数中药的一点一滴,那么关于中药和时间的那点事儿,你是否觉得意犹未尽?下面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中药与时间的秘密,让没有过够中药瘾的小伙伴,在种药吧享受一番。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言“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动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药效、毒性差异较大,掌握合适的采收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中药的采收时间与入药部位有很大关系,就像片中提到的“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按照药用部位的不同向大家介绍如下。
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以秋末春初采挖为佳。这是因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厚”,“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本草纲目》),如防风、羌活、藁本、柴胡、知母、龙胆、苦参、黄芩、拳参、漏芦、土茯苓、射干、白头翁、白蔹、赤芍、紫草、白薇、银柴胡、大黄、甘遂、商陆、独活、穿山龙、秦艽、千年健、苍术、青木香、甘松、地榆、白茅根、虎杖、丹参、茜草、苎麻根、何首乌、南沙参、黄精、黄芪、甘草、刺五加、仙茅、前胡、百部、紫菀、远志、猫爪草、升麻、黄连、板蓝根、贯众、重楼、山豆根、生地黄、胡黄连、威灵仙、防己、昆明山海棠、雷公藤、香附、羊蹄、麻黄根、糯稻根须、常山、玉竹、西洋参、党参、绞股蓝(根茎或全草)、红景天、续断、当归、百合(肉质鳞叶)、禹白附、白前、桔梗、缬草、肉苁蓉、锁阳等;
部分药材适宜在秋冬或冬季采挖,如生姜、葛根、天花粉、马尾连、狗脊、萆薢、京大戟、天麻、金果榄、木香、藕节、莪术、天南星、黄药子、石菖蒲、天冬、金荞麦、玄参、干姜、隔山消、郁金、姜黄、牛膝、白术等,山药需要在霜降后采挖;
比较特殊的如细辛(根及根茎)宜在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半夏(块茎)适合在夏秋二季地上部位枯萎时采挖;白芷、山慈菇、寻骨风、雪上一支蒿、高良姜、薤白、白及、川贝母、羊红膻(根)、白芍、北沙参等也均适宜在夏秋季采挖。
茎木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采集,如麻黄、络石藤、首乌藤、钩藤、鸡血藤、大血藤、木通、通草等;部分茎木类药材四季均可采收,竹茹、石斛、丁公藤等,但还是以秋季采收为佳;以嫩枝入药的桂枝、桑枝、柽柳等宜在春夏季采摘。
全草类药材:大多数全草类药材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或果实成熟时采集,一般是在夏秋二季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香薷、荆芥、薄荷、木贼、鸭跖草、苦豆子、穿心莲、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马齿苋、地锦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千里光、伸筋草、寻骨风、豨莶草、藿香、佩兰、瞿麦、萹蓄、金钱草、地耳草、垂盆草、天仙藤、仙鹤草、益母草、泽兰、淫羊藿、墨旱莲;
部分全草类药材采收时间较早,如委陵菜在春季未抽茎时采挖,“绵茵陈”在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鸡骨草、矮地茶和鹿衔草等全年均可采收。
若需连根入药则可拔起全株,如翻白草、蒲公英、羊红膻、珍珠草、胡荽、荠菜等。
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未开或正开放时采集,此时叶片茂盛、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大青叶、番泻叶、侧柏叶、紫珠、艾叶、荷叶、枇杷叶、满山红、罗布麻叶等;四季青宜在秋冬季采收;石楠叶、石韦、竹叶、胡颓子叶等全年可采。当然叶片中提到的桑叶需要经霜后采收。
花类药材:辛夷、密蒙花、金银花、芫花、丁香、玫瑰花、绿萼梅、槐米、款冬花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以免香味散失;鸡冠花、菊花、谷精草、野菊花、红花、凌霄花、旋覆花、洋金花等采收初开或盛开的花,应防止花瓣散落影响质量。玉米须以花柱及柱头入药,在玉米上浆时即可采收,但常在秋后剥取玉米时收集;而蒲黄是以干燥花粉入药,须在花朵盛开时采收。
果实类药材(果实、果皮或果肉):一般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如苍耳子、牛蒡子、蔓荆子、栀子、青果、鸦胆子、火麻仁、巴豆、路路通、砂仁、豆蔻、草果、冬瓜皮、葫芦、枳椇子、地肤子、吴茱萸、小茴香、胡椒、荜澄茄、陈皮、川楝子、佛手、香橼、山楂、使君子、鹤虱、皂荚、栝楼、紫苏子、马兜铃、罗汉果、刺蒺藜、大枣、沙棘、补骨脂、楮实子、五味子、诃子、石榴皮、山茱萸、金樱子、蛇床子、花椒、荜拨等;
有些果实的成熟时间较早,桑葚在4-6月果实变红即可采收;罂粟壳、芜荑、益智仁、木瓜和夏枯草等一般是在夏季采收。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子和女贞子等宜在略成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应注意不是所有果实类药材都使用成熟的果实,“青翘”、覆盆子、乌梅、“大腹皮”、枳实、青皮等以未成熟果实入药,应在未成熟时采摘。
种子类药材(种子、种仁、种皮等):通常是在完全成熟后采收果实,晒干,去除杂质,得到种子、种仁或种皮。如决明子、木蝴蝶、绿豆、郁李仁、松子仁、牵牛子、千金子、荔枝核、娑罗子、刀豆、莱菔子、槟榔、南瓜子、榧子、桃仁、王不留行、马钱子、白芥子、胖大海、苦杏仁、葶苈子、白果、酸枣仁、柏子仁、白扁豆、菟丝子、沙苑子、龙眼肉、黑芝麻、肉豆蔻、莲子、芡实、木鳖子等。
皮类药材:通常在春秋或夏秋二季采收,如秦皮、白鲜皮、三棵针、地骨皮、苦楝子、桑白皮、五加皮、合欢皮、海桐皮、牡丹皮、肉桂、首乌藤;另一些药材在夏季采收,此时植物生长旺盛、体内浆液充沛,药性较强、疗效较高,并容易剥离,如黄柏;土荆皮;厚朴;杜仲等;椿皮全年可采。
动物类药材:须根据动物生长活动季节采集,一般潜藏在地下的小动物大都在夏末秋初捕捉,如蝼蛄、虻虫、斑蝥、地龙、全蝎、蟋蟀、土鳖虫等;桑螵蛸为螳螂的卵鞘,露蜂房为黄蜂的蜂巢,多在秋季卵鞘和蜂巢形成之后采集;蛇蜕为乌梢蛇等多种蛇类蜕下的皮膜,因反复蜕皮,故全年可采,唯3-4月最多;蛤蟆油是林蛙的输卵管,宜在白露节前后林蛙发育最好时采收;贝壳类药材宜在夏秋季采捕;大动物类药材虽全年可采,但一般宜在秋季猎取,唯鹿茸在春季清明节前后雄鹿所生幼角尚未角化时采质量最好。
矿物类药材:全年均可采集,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如炉甘石、赤石脂、紫石英、阳起石、自然铜等。
“万物生长皆有其法”,中药采收时间看似纷繁复杂其实只是顺应万物的生长规律而已,总结起来,在药效最好、采收最方便、毒副作用最小的季节采收是中药采收时间的一般原则。女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她最美丽的时候遇到相爱的人,而中药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静候最佳时节采收最好的药材献给最需要的你,感谢光阴,在无声无形中成全了你我!所有药材采收时间汇集于此,等待被你带走!
(文中各药材采收时间参考《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END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