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学堂中药材肉苁蓉

肉苁蓉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拼音:RòuCōnɡRónɡ

别名:肉松蓉、黑司令、纵蓉、地精、马足、马芝、大芸、寸芸

来源:为列当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苁蓉的干燥肉质茎。野生产于湖边沙地的琐琐林中,寄生于琐琐的根上。

采收和储藏:4-5月上旬采挖刚出土的肉苁黄,留小采大。去掉花序或苁蓉头,晾晒于干将沙滩上或房顶上,1个多月后曲黄白色变成肉质棕褐色,即为甜大芸。秋季采收者因水分大,不易干燥,故把肥大者投入盐湖中,腌1-3年,用时洗去盐分,叫盐大芸。

用完让你欲火焚身的沐浴露!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以及新疆等地区。

原形态:

①肉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肉质肥厚,圆柱形,黄色,不分枝或有时从基部分2~3枝。被多数肉质鳞片状叶,黄色至褐黄色,覆瓦状排列,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2.5厘米,宽4~8毫米,在茎下部者较短且排列较紧密,上部者较长,排列较疏松。穗状花序圆柱形,长8~25厘米;宽6~8厘米,花多数而密集;每花的基部有1枚火苞片和2枚对称的小苞片,大苞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小苞片长圆状披针形,与花萼几等长;花萼钟形,淡黄色或白色,长1~1.3厘米,5浅裂,裂片近圆形,无毛或多少被有绵毛;花冠管状钟形,5浅裂,裂片近圆形,紫色,管部白色;雄蕊4,花药倒卵圆形,先端有短尖的药隔,花药与花丝基部被皱曲的长柔毛;子房上位,长椭圆形,花柱细长。蒴果椭圆形,2裂。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盐碱地、干河沟沙地、戈壁滩一带。寄生在红沙、盐爪爪、着叶盐爪、珍珠、西伯利亚白刺等植物的根上。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

②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可达1米。形与肉苁蓉相似,但茎上鳞片状叶呈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厘米,宽4~8毫米,先端渐尖。花黄色,大苞片线状披针形,近于光滑,小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稍长于花萼;花萼光滑无毛,裂片边缘有细圆齿。

生于湖边、沙地、琐琐林中,寄生在琐琐的根上。分布内蒙古等地。

③迷肉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茎基部特别肥厚,直径30~45厘米,鳞片状叶;呈卵状披针形;茎中部较细,直径15~25厘米,鳞片状叶呈长团状披针形。穗状花序长圆形或圆柱形;苞片边缘密被绵毛;花冠裂片边缘具细毛。

生于沙地、琐琐林中,寄生在琐琐根上。

分布内蒙古等地

性状:

①甜苁蓉呈圆柱状而稍扁,一端略细,稍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质鳞片,呈覆瓦状排列。质坚实,微有韧性,肉质而带油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色,有花白点或裂隙。气微弱,味微甜。

②盐苁蓉形状较不整齐,黑褐色,质较软,外面带有盐霜。断面黑色,气微,味咸。以上均以肉质、条粗长、棕褐色、柔嫩滋润者为佳。

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以内蒙古产量最大。

主要成分:含微量生物硷,并有结晶性中性物质。又有报告谓含甙类和有机酸样物质。

功效与作用:滋肾益精、壮阳滑肠,其作用为强壮、通便。

附:水浸液对实验动物有降低血压作用,又能促进小鼠唾液分泌。

炮制:

1、肉苁蓉:拣净杂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2次(如系咸苁蓉,泡尽盐分),润透,切片(纵切),晒干。

2.酒苁蓉:取苁蓉片,用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加热蒸至酒尽为度,取出,晾干。(每肉苁蓉斤,用黄酒30斤)

3.黑豆制:取肉苁蓉用米泔水漂泡3天,每天换水1次,去尽咸味,刮去表面鳞叶,切1.5cm厚的片;然后取黑豆5kg炒香,分成3份,每次取1份掺水和肉苁蓉用微火煮干,取出至半干,再蒸透后晒干,另取黑豆1份同煮,蒸晒,反复3次,晒干即可,每肉苁蓉kg,用黑豆50kg。

4.《雷公炮炙论》:凡使(肉苁蓉),先须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却蒸,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肾、大肠经。

功能:益精血、补肾助阳、滑肠通便。

主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

1、治疗肾虚患者,补阳滋阴都一定作用,对肾虚型神经衰弱,有精神不振、体倦、腰酸、健忘、听力减退的患者,尤以适宜。常配杞子、五味子、麦冬、黄精、玉竹等。

又可治肾虚阳痿、早泄、妇女不孕,崩漏带下,竣补之力虽不足,但药性温和,配伍补骨脂、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肉厚,仍能发挥壮阳作用。

2、治老人气虚、血虚所致的便秘。一般可用肉苁蓉煮猪肉汤服,血虚便秘配当归、生地、火麻仁、方入苁蓉润肠汤;虚秘而汗多、小腹不适,需配沉香。

使用注意:

1、一般补阳物多燥,滋阴物多腻,但肉苁蓉补而不燥,滋而不腻,其力不缓,故有苁蓉(与“从容”谐音)之称,兼有表证的肾虚患者也可用;

2、一般用淡苁蓉,偶尔用咸苁蓉,取其有固涩作用,治小便频数和滑精;

3、大便溏泄、实热便秘者不宜用。

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处方举例:从容润肠唐:肉苁蓉15g,当归12g,生地9g,白芍9g,火麻仁9g,水煎服。

复方:

①治男子五劳七伤,阴痿不起,积有十年,痒湿,小便淋沥,溺时赤时黄:肉苁蓉、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远志、续断、杜仲各四分。上七物,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平旦服五丸,日再。(《医心方》肉苁蓉丸)

②治下部虚损,腹内疼痛,不喜饮食,平补:肉苁蓉二斤,酒浸三日,细切,焙干,捣罗为末,分一半,醇酒煮作膏,和一半入臼中,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圣济总录》肉苁蓉丸)

③补精败,面黑劳伤: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切细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药性论》)

④强筋健髓:苁蓉、蝉鱼。为末,黄精酒丸服之。(《本草拾遗》)

⑤治虚损,暖下元,益精髓,利腰膝: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蛇床子、远志(去心)、五味子、防风(去芦头)、附子(炮裂,去皮、脐)、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黄,锉)各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盐汤下亦得,渐加至四十丸为度。(《圣惠方》肉苁蓉丸)

⑥治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枣汤每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⑦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结,老人、虚人皆可服:肉苁蓉(酒浸,焙)二两,沉香(别研)一两。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济生方》润肠丸)

⑧治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结,胸中作闷:大肉苁蓉三两,白酒浸,洗去鳞甲,切片,白汤三碗,煎一碗,顿服。(《医学广笔记》)

⑨治消中易饥: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盐汤下二十丸。(《医学指南》)

⑩劳伤,精败面黑。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⑾肾虚白浊。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

⑿汗多便秘(年老或体虚的病人)。用肉苁蓉(酒浸,焙过)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开水送下。

⒀消中易饥(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体很消瘦)。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盐酒送下。

⒁破伤风(口禁,身强直)。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

注:除上述淡苁蓉外,产地尚生产一种盐苁蓉,即将采集的鲜苁蓉投放于盐池内浸渍2~3年,取出晒至6~7成干即可。

盐苁蓉又名盐大云,形态与淡苁蓉相似,唯表面黑褐色,外披黄褐色盐霜,质柔韧,易折断,断面黑棕色或黑色。气微,味极咸。主销华东及中南地区。一般在冬季用清水漂洗至无咸味后,切片晒干使用,效用与淡苁蓉相同。

肉苁蓉的原植物据《中药志》记载有苁蓉、迷肉苁蓉和肉苁蓉三种;但近年文献技术的拉丁学名、中文名称、图谱上的形状、以及以哪一种为主,尚不统一,还有待有关单位调查确定。

核发:刘红梅

审稿:陈爽刘叠牟艳

编辑/校对:王艺李进

投稿邮箱:hjzy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zz/9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