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奶孙情浓
年的春节期间,我及爱人到三龙镇龙西村姨哥孙文华家小聚,酒足饭饱后,在二姨娘房间闲聊时,我偶尔看到悬挂在西墙上的老外婆陈兰香的照片,那慈祥的双眼一直凝视着大家,满意地点头微笑!我始终觉得老外婆还健在,就是不说话而已。
瞬间,我便陷入了对老外婆的深深回忆之中!
(老外婆陈兰香仅存的两张照片)
(老外公王者清和外婆陈兰香的家谱信息)
(老外公王者清与老外婆陈兰香合葬于三龙镇龙西村潮墩公墓,侄孙立碑)
老外婆陈兰香,祖籍原大丰县方强乡引水沟子村,生于旧秩,共育二男四女,仅存活3女。
在我的印象中,老外婆瘦矮弓腰、瘪嘴无齿、花白头发、三寸金莲,她顽强地面对着家庭的数次变故,受尽了人间磨难,辛酸了大半辈子!即使年迈了,也一直力尽所能,为子孙打理家务,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
(从左向右:老外婆的大女儿王俊连、小女儿王俊红、二女儿王俊秀合影于年)
(从左向右:老外婆的大女儿王俊连、二女儿王俊秀、侄媳潘女士、小女儿王俊红合影于年)
(从左向右:老外婆的二女儿王俊秀、大女儿王俊连、小女儿王俊红合影于年)
老外婆一生坎坷,35岁左右遭遇不幸,丧夫失子,大女儿王俊连、二女儿王俊秀成人后先后出嫁,孤身一人生活。
原本送给老外婆娘家的一个远房堂弟“压子”的年仅3岁的小女儿王俊红,日渐长大,后因继父继母“压子”成功,先后生下3个男孩后,就倍遭冷落和欺负,加上思母心切,在王俊红12岁那年,趁继父继母出门在外时,偷偷跟在前往三龙龙王庙的退伍军人蔡士清的后面,溜了回家,母女团聚,相依为命。
在小女儿王俊红16岁那年,老外婆将她嫁于共同生活在一个高墩子上的20岁的青年小伙陈金洲,并将他入赘王家,支撑门户,共同生活。
陈金洲和王俊红,也就是我的父母亲!
我因是家中的独子,自然又受到了老外婆的额外疼爱。
无论是在“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的特殊岁月里,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的父母亲为了七口之家的生计,全年90%以上的时间都在外奔波劳作着。我和两个姐姐、一个妹子都是在老外婆的精心呵护下带大成长的。
老外婆,就是我们姊妹四个人的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现在我们身上勤劳节俭、纯朴善良的人格品行,都是受到老外婆言传身教的影响!
我非常有幸地与老外婆共同生活了19年又8个月!老外婆慈祥的音容,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奶孙感情也自然十分浓烈,是她教会了我如何走路、做饭、洗衣服、简单农活,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尊敬长辈。
老外婆最疼我,我也最敬老外婆。
老外婆离开我们已30余年了,在她老人家百岁冥寿之际,曾由其嗣侄孙王永胜主办了一场冥寿仪式。
今天,我又偶尔看到老外婆的照片,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我当即就提出倡议:趁着老外婆的88岁大女儿王俊连、83岁的二女儿王俊秀、74岁的小女儿五俊红还个个都健在,儿孙又满堂,在老外婆的生日之际,三门子女孙辈们来个完美大团圆,举行隆重的庆贺活动,来感恩老外婆、缅怀老外婆!
想不到的是,我的倡仪竟然得到在场所有人的赞同!并一致全权委托由我来主办,我随即打电话给在上海市工商局工作的大姨哥陈文庆,向他通报了大家的想法,他也当即表态,全力支持,积极参与。
于是,我也就毫不客气地答应了做好这个“主办”工作!
2、敲定时间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又是一年!
因血缘关系建立起的亲情,一般都是家庭里有了大的红白喜事,才相聚在一起,大家碰碰头叙叙情的!我也渐渐忘记了那次酒后的倡仪,其他人员也没有向我提起!
年的国庆期间,我和爱人去三龙镇龙西村看望二姨娘王俊秀。在饭桌上,84岁的二姨娘非常认真地跟我讲:你还记得不记得去年倡议儿孙们碰碰头,为婆奶奶祝寿的事了吗?
我连忙解释说,那是我酒后说的话,还当真啊?
二姨娘非常严肃地说,既然话说出来了,婆奶奶在天有灵啊,一直在指望着呢!
在我的心目中,二姨娘是一位非常和霭可亲的长者,心灵手巧,是远近闻名的大裁缝!现在,又是本地德高望重的长者!
儿时,因二姨娘的家境比我家殷实很多,两家相隔不远,我又与她的小儿子孙文学是同年出生的。据二姨娘回忆,她曾多次给我喂过奶,长大后,我还经常到她家蹭吃蹭玩!我自然也非常听她的话。
二姨娘又接着跟我说,现在89岁的大姨娘的身体不大行了,这个行当,你得抓紧办啊!
我当即表态,二姨娘说的话,我一定听!必须听!那就定在老外婆今年生日之际,三门儿孙共同为老外婆庆贺冥寿!
3、苦苦回忆
我是体制内的党员,从来就没有信仰过任何宗教!
但我从以儒家、佛家、道家(儒释道)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碎片化的学习中,学到了、也悟到了一点传统文化。
特别是对千古圣人——孔老夫子说过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观点深信无疑!我也认为亲人去世去,只是亲人的身体暂时化为一抔黄土,而亲人的灵魂却一直在!永远的在!
我想,代代相传的为先人的各种祭祀活动,与目前国家规定清明节放假三天让人们扫墓、设定国家公祭日来缅怀先烈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借各种祭祀仪式与先人先烈们“隔空”对话,表达缅怀之情!
当我向大家问及:老外婆是哪年出生和哪年去世的?
个个都摇摇头,咂咂嘴!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回忆起来。只知道老外婆是属蛇的,腊月初三出生,是在春节后不久去世的!
我只好将各人零星的信息,加以整理,并从百度的万年历中准确地推算出:老外婆出生于清朝光绪31年,也就是公元年,农历腊月初三日!
忽然我又回想起,年春节后的一天中午,在淮阴财经学校读中专时的我,与宿舍同学下象棋时,听到另一同学说,校门岗上有我的电报!
我原以为是有什么好事的,但当我拿到电报时,看到“陈相富奶奶去世,速回!”九个大字时,我的整个人都懵了,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是一路哭着一路小跑来到长途汽车站,买了第二天回盐城的车票!但具体是哪一天,还真的记不清了!
于是,我就建议初定年的“三八”妇女节,为老外婆的寿终之日!
年的一天,我整理书柜时,偶尔翻到在淮阴财经学校读中专的日记本,从断断续续的日记中,发现我是年3月2日收到老外婆去世的电报的。
因此,老外婆准确去世的时间应该是年3月2日,农历二月初三日!
4、精心筹划
按照民俗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家中亲人去世过了一百冥寿后,就不举行庆贺或祭祀活动了,所谓“百了百了”!
既然大家都有一份孝心和想法,要为老外婆庆贺冥寿,我也就义不容辞地担任“主办”工作!
从邀请人员的拟定、到聚餐菜单的搭配,从酒水果盘的安排、到家宴师傅的选择,从念经师傅的请约、到祭祀用品的采购,几乎做到了“总包独揽”。
首先,我在“相亲相爱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