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湿疹的发病原因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因,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湿疹的临床表现
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湿疹的中医治疗
湿热并盛型:发病急、病程短。心烦、口渴。大便秘、小便赤少。皮损潮红欣热,肿胀,渗出显著。舌质红,舌台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辨证属湿热兼盛,浸淫肌肤。治疗上以清热祛湿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加减。
脾虚湿盛型:病程日久,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有溏泻,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或可见抓痕鳞屑。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辨证属脾虚湿盛以致肌肤失养。治疗上以健脾祛湿为主,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血虚风燥型:慢性经过,皮损肥厚,角化皲裂,或有抓痕血痂。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辨证属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以致肌肤甲错。治疗上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主,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
湿疹的预防
1.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2.不论急性、慢性,均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鱼腥海鲜等发物。
3.急性湿疮或慢性湿疮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
如果有时间
还可以用温胆汤泡泡脚加上我们的祛湿茶
温胆汤是一个千古名方它可以调整脾胃气机帮助我们健脾祛湿
它可以缓解湿疹它可以改善睡眠,还有早醒
它可以改善胸闷,腹胀它可以改善齿痕舌,舌苔厚腻
甚至还可以减肥
温胆汤泡脚包+祛湿茶包
慢性顽固性湿疹医案1则
谭某,男,52岁。年07月16日来诊。
主诉∶全身皮肤反复皮疹、水泡,瘙痒1年。
病史:患者近一年反复全身多处,大片状皮疹,皮疹颜色深,晦暗,水泡,糜烂渗出,瘙痒。大小便正常。舌质白胖嫩,苔白厚,舌有齿痕,脉沉缓。
诊断:寒湿郁肤
治法:治宜温肾健脾祛湿,透表
处方:
麻黄、苍术、白术、茯苓、泽泻、炒薏苡仁、黄柏、土茯苓、蛇床子、地肤子等等。方中麻黄祛风寒湿邪,苍术健脾燥湿,祛风湿,发表,茯苓、白术健脾祛湿,泽泻、薏苡仁、土茯苓利水渗湿。蛇床子、地肤子共奏祛风湿止痒等功效。共服7剂,外加中药外洗,湿疹明显好转。
虎门金匮堂地址联系信息
地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