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内经》云:“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就是对现在人纵欲伤身的高度概括。更可怜的是,现在很多人在伤精之后,都把希望全寄托在药物上,希望依靠药物来填精补髓。
正如李恒超曾批“种玉丹”说:“与其精既竭而籍药饵以补填之,何如节之使之不竭之为得乎。即或禀受怯弱,本质虚羸,然惟能节欲而后药力之滋补乃有效耳”。可谓要言不繁,何况药物总有偏弊,哪及自身保养?
少男本血气方刚如日。何奈血气足而欲亦随,加上气运使然,近治因色欲手淫致阴阳大亏,身体如空驱而整日痿糜不振、百病丛生之伤精者众。观伤精者,人死气沉沉,与少男之刚阳相去甚远也。
伤精者,实阴阳大亏,水火大亡,而五脏六腑大受损也。此重症也,治之失时,百病为生矣!。或曰:何以治之?市面上有可用之药乎?
观市面上诸补肾成药,非乱用药以次充好即药组方偏一或药力不足也。此亦伤精来诊者所言之用药反馈也,其初或有一时之效,而久则效不显甚则无效。用之者,或得一失三,或全无所得而有害也。
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
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其功专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其滋阴之机,在大补肾水也。故方中熟地、山茱萸为君臣药也。
肾水火之未济为病,初先由肾水之亏也。六味丸纯阴之药,治肾阴之初亏也明证乎!既治初亏,然伤精者阴大亏也,何能一下子而堆填乎?且药纯阴无阳,于阳无补,故方力不全也。
2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是在前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麦冬、北五味子。功专补肺肾。主治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此则何也?人均知麦冬五味子乃滋肺之药,不知当中用药另有玄机也。
肺乃清肃之气在上,喜降也。降则肺母易生肾水也。于此故其药实胜六味也。而用治伤精亦药力不足可知也。
3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处方源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为滋味八味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此药人乱用滥用者甚,为害甚大也。何也?
中医认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头晕耳鸣,梦遗滑精,小便短赤等症状,为肾阴虚、相火妄动、“虚火”上升引起,而非“实火”,因此不能使用清热泻火的方法治疗。
肾中虚火由肾阴虚引起,中医称为“阴不统阳”,因此正确的解决方法是:滋补肾阴,使阴液不再亏虚,阴阳归于平衡,则虚火自消。知母黄柏正大寒之药,在此用之,是教人一用以出奇制胜也,而断不可常用常服也。
否则,肾成冰室,何能治病乎?反有害也。诊中尝见有前列腺、尿赤黄、口腔上火诸症,而医者长开此丸或患者自长服者,此大误用也,实泻也,非引火归元也。肾有补无泻,故慎其用也。
4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所治病证为肾阳虚证,是由于肾中阳气不足所致,故治疗上以温补肾阳为主。全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肝肾之阴,又配以肉桂、附子温补肾中阳气,以达到“益火之源,引火归元”的目的。
诸药配合,既补肾阴,又补肾阳,阴阳互生,阴中求阳,正如张景岳先师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或曰:桂附地黄丸阴阳双补之药,用之伤精阴阳二亏之症何也?不知桂附地黄丸之补阳,在重引阳归元而补为次也,是将身体原有外越之阳引至肾宫也。而伤精阳大亏已失,则何从引之?故用之桂附丸,其药力仍似不足也。尝有患者言:初服此药甚效,症有改善,而久效不显也。此亦明证也。
5金匮肾气丸说到桂附地黄丸,不能不说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方源于宋·严用和《济生方》,是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加味,又称济生肾气丸,由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车前子、附子等组成。其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化气行水是其专功也。其虽滋阴补阳中加利水之药,而治症单一,于五脏中心肝脾肺多未顾也,六腑更无论焉。伤精正阴阳大亏及五脏六腑大受损也,观此,桂附地黄丸及金匮肾气丸均似药力单一也。
6附子理中丸
言及五脏六腑,又不可不言附子理中丸之治脾胃。附子理中丸由人参、甘草、干姜、白术、附子等中药组成。功专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此药惟专治脾也,故人参、白术用之。惟市面上之成药,多用党参代替人参,药力大打折扣,十只存一。
脾胃之寒,由于肾火之寒也。此药方本生肾火而再生脾胃之火,但其偏阳,不宜久服,多服则阳旺也。虽可治脾胃一时泄泻之症,而于伤精阴阳同治中,亦失阴阳之道也,药组方偏一也。且今更人参为党参者,更失其方原旨。此五脏中言脾胃治者,然更有补中益气丸言之。
7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等组成。功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于调治脾胃方面与附子理中丸相比,其更能提气也,故略胜一筹。
此于治伤精之神疲气短,似甚适宜。不知补中益气丸之主药人参,现多更为力薄之党参。柴胡升麻之升气者,必须于补气之药提之,始易奏功,舍补气之药,实难奏效也。今用党参,气大减,虽有升而力与原方比不足一也。此用药之败也。予每见此,心痛不巳!
或曰:用原方服之,何如?补中益气丸,重在补气。于升阳举陷后,须再滋其阴和生精也。否则,伤精人之阴大亏之体,恐其阳气之再陷也!所谓于阴中求阳也。此亦其治伤精症之偏也。
五脏中上已言及肺肾治,脾肾治、而肝肾治、心肾治若何?肝肾治者,即肝肾母子关系也,可一言概论之。市上虽有杞菊地黄丸可论,然此杞子者,微阳之药,菊者,泻目之火。此丸偏治肝肾虚而致目之火症也。然更有高论,请参本人前发之“熟芍同气汤”贴子,则更可悟道矣!熟芍同气汤,亦偏治肝肾而不可执治伤精也!
然心肾治若何?此又须论天王补心丸也。
8天王补心丸天王补心丸由熟地黄、白茯苓、茯神、当归、远志、石菖蒲、黑参、人参、麦门冬、天门冬、桔梗、百部、柏子仁、杜仲、甘草、丹参、酸枣仁、五味子等组成。此药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清热化痰,主治失眠,惊悸,咽干口燥。
此药以治心为主,于胸闷心烦诸症甚适宜也。但市面上之药,亦多舍原方之人参而易之党参而却其力。且方中生精之药少,虽可调心肾之交而精之空虚亦难速生也!
结语上从六味丸言至补心丸,逐条分析,或从阴讲至阳,或从阳讲至阴,或阴阳同讲,或从肺肾论、从肝肾论、从脾肾论、从心肾论,一一而备。
善医者,从上诸丸方可悟矣!其或腰痛、或阳痿、或小便不利、或尿痛、或健忘、或神疲无力、或目怕光、或油头灰脸无华色、或遗精早泄、或脾胃弱泄泻等,皆可论治!
请继续阅读下文男人如何补肾?三个小秘诀,赶快试一试.....
对于现代人特别是男性朋友来说,总是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性所伤害,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身体。那么男性补肾养生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推荐一些简单的方法有很好的疗效,不妨一试。
壮腰健肾功
腰为肾之腑,强腰即健肾。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及全部生命过程,故常作腰脊功是壮腰健肾抗衰老的重要环节。
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每次10~20分钟。取平坐位,解衣宽带;两手平放于大腿中间,十指向前;
两足平行放地,同肩宽;两唇自然闭合,舌尖自然舐于上腭,闭目内视百会穴与会阴穴、脐穴与命门穴的连线交点,待神气欲定;
左手在前扶于脐穴处,右手在后扶于命门穴;右脚心放于左脚背上,两腿交叉,以右脚小指尖向前与左脚二趾相对;
继而左手先由内向外螺旋式左转(即从坐向上开始转回左边),右手亦同方向旋转;然后换手,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再由外向内螺旋式右转(与前转方向相反);
同时,右脚自由地在左脚背上往返轻搓;两手相换后,两脚亦同时相换,继而左脚自由地在右脚背上往返轻搓。手在前腹按摩的范围上不过胃口,下不过交骨,在背后按摩的范围上不过夹脊,下不过尾闾;
左右换手后以手心回至脐穴与命门穴为一度,作为一度恢复原左,用意识导引全身放松,从头至足三遍。
两手相搓后,把手贴于面部(两手小指低于鼻梁)下挫,掌心至下腭时,两手相分由两颊上搓,使两小指会于印堂。搓三遍,然后两中指轻按祖窍(两眼之间,即山根),由祖窍轻按上行过印堂,两手相分至太阳,循四白至祖窍,继而循鼻两旁下行,左中指从人中至右地仓,环口达于承浆;右中指从人中至左地仓,环口达于承浆(道家称为闭天门)。搓三遍收功。
肉苁蓉丸
组成:山茱萸2两,干姜2两,巴戟天2两,芍药2两,泽泻2两,桂心2两,菟丝子2两,黄耆2两,干地黄2两,远志2两,蛇床子2两,石斛2两,当归2两,细辛2两,苁蓉2两,牡丹2两,人参2两,甘草2两,附子2两,菖蒲1两,羊肾2枚,防风1两半,茯苓3两。
出处:《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功效:补肾,利九窍。
主治: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耳鸣属肾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30-40丸。食后服,日3次。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论述:1.《医方考》:味之甘者,可以补虚,亦可以却劳。人参、黄耆、羊肾、山萸、干地、菟丝、巴戟、苁蓉、泽泻、芍药、当归、茯苓、甘草,均味甘之品也,能疗虚聋、劳聋。味之辛者,可以驱风,亦可以顺气,防风、细辛,菖蒲、远志、丹皮、石斛,均味辛之品也,能疗气聋、风聋。性之毒者,可以开结毒,亦可以疗久痹,蛇床,桂心、附子、干姜,均之辛温微毒之品也,能疗毒聋、久聋。
2.《千金方衍义》:诸聋总不出肾虚而为湿热痰火所袭,故专温补利窍,则诸聋悉宜。其防风一味,昔人所谓鸟在高巅,惟射以取之也。
附注:补肾丸(《三因》卷十六)、羊肾丸(《得效》卷十)
热门推荐文章
点击图片学习更多中医经典视频中医师承、确有专长
学习可报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格证书
中医康复理疗师、针灸师、中医按摩师、中医小儿推拿师、中医美容师、中医理疗保健师、中医产后康复师、中医康复理疗培训师、中医催乳师、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中医母婴保健师....等
中医培训项目
中医经络穴位班、针灸系统班、中医临床疼痛班、中医妇科班、小儿推拿班、妈妈班、推拿正骨班、中医诊断学、中医艾灸班、小针刀火针蜂疗、董氏奇穴...中医一年通(中药学)、中医师承、中医药大学临床成人教育、全国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中医医师、考前培训、侯氏太极拳系统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