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系统医学分析

前言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骨含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该病可发生于任意年龄和不同性别人群,尤以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妇女为甚。原发性和继发性是OP的常见两种类型,本文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SOP)(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期主要表现为疼痛、骨折、脊柱变形,继而影响其心肺功能。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的到来,POP在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至第7位,患病人数超过亿,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驼背、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已经严重影响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据统计,50-6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率为%,60-70岁发生率为58%,70岁以上发生率几乎是00%,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发生率更高,超过50岁的男性和超过40岁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随年龄增加POP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西医与中医在POP的方法上大不相同,但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治疗对于患者体内各项功能的调节更加重视,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医治疗POP得到了不错的效果。近年来,中医中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因此很多医家把治疗POP的目光都投向了中药。本文旨在使用系统医学对POP进行分析后,医学研究者们能基于该疾病的本质病理,更好的使用中药和(或)西药对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辩病施治。第一部分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一、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认识POP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古籍中无明确记载,然根据其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大致与中医文献所记载的“骨痿”、“骨枯”、“骨痹”、“骨极”相类似。“骨痿”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灵枢·经脉》云:“足少阴气绝则骨枯”。《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备急千金要方·骨极》云:“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身痹脑髓酸,以冬壬癸日中邪伤风为肾风,风历骨,故曰骨极”。故POP在祖国医学中当属“骨痿”、“骨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调养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变,用药失当引发,基本病机是肾虚髓亏,髓少骨枯骨痿。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才能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脆弱乏力,引起骨质疏松。《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中云“脾主身之肌肉”,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旺则四肢强健,脾虚则无以生髓养骨,正如《灵枢·本神第八法风》中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肾伤精血亏少,骨髓空虚,发为骨痿。肾的精气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若情志不畅,肝失调达,则肝郁耗血,可致肾精亏损,骨髓失养,肢体不用。若脾肾两虚,元气不足,无法推动血行,使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必成血瘀。POP的血瘀是在肾虚和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病理产物,血瘀阻滞经络,反过来又加重病情。二、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一)辨证分型目前对于POP的辨证分型还未得到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较为常见的分型包括:分为3型,即肾阴(阳)虚血瘀型、肾虚火炎型;分为4型,即为肾阴(阳)虚型、脾虚型、血瘀型;分为5型,即脾肾气虚型、肾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湿寒入侵型、血瘀气滞型。可见POP的辨证分型虽然未得到统一定义,但都是表现为以肾虚、脾虚为主要的致病机理。治疗则是在病因确定后直接对患者进行治疗,如肾虚患者补肾,脾虚患者健脾,血瘀患者则活血化瘀等等。(二)复方治疗例如:地黄饮子、右归饮、健脾益肾方、补肾活血方等。(三)中成药治疗例如:骨疏宁片、精骨补骨颗粒、龙牡壮骨颗粒、骨康胶囊等。(四)单味中药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骨碎补、淫羊藿、蛇床子、黄芪、丹参、女贞子等多种中药对POP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五)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一种绿色的物理疗法,因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而被广泛用于POP的治疗当中。(六)综合治疗例如以运动饮食治疗加化瘀通络、补肾健脾类中药内服,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推拿、中药熏蒸治疗;以健脾养骨汤(由杜仲、熟地黄、淫羊藿、骨碎补、黄芪、菟丝子、牛膝等组成)合用温针(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颈、胸夹脊;下肢:髀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配穴:膈腧、血海,每日两次,每次30-60min等。

参考文献。

[]毛秋亚,周晓宁,杨亚丽,等.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08,7(4):53-56.

[]闫子惠,张金梅,银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治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09,9(4):8,86.

[3]吴迪,林逸轩,李金菊,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近0年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09,3():-04.

[4]杨宗德.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09,4(4):93-95.

[5]杨志鹏,魏成建,龚双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5,():38-.

第二部分现代生物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一、现代生物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认识现代生物医学认为POP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并与性别年龄、内分泌、营养状况、体格锻炼、及很多危险因素有关。(一)遗传因素研究发现,多种基因可能同时涉及骨量的获得和骨转换的调控。例如,有髋部骨折的母亲或姊妹者,其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骨的几何形态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股骨颈轴线长度较短,其结构较稳定,如股骨颈轴线长度增加一个标准差,则髋部骨折危险性几乎增加一倍。在跌倒过程中,身高对骨承受压力也起作用。(二)性别、年龄性别和年龄对骨质疏松有影响。人一生中30-40岁骨含量最高,女性绝经期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体内钙和骨量明显丢失,80岁以上达到最低值。男性骨量减少一直较缓慢,同龄成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程度明显低于女性。老年人骨性脆容易发生骨折,是导致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激素、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性激素与骨质疏松有关。妇女在卵巢切除或闭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破坏了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使骨密度降低,大量的原始骨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加剧了骨吸收,骨质量明显下降,骨密度降低。、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旁腺激素(PTH)主要作用于成骨细胞,其对骨密度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有研究指出,大剂量的甲状旁腺激素能使大单核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而小剂量的甲状旁腺激素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3、降钙素(CT)降钙素主要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对小肠吸收钙质产生双向影响。小剂量的降钙素抑制了小肠吸收钙质;大剂量的降钙素促进了小肠吸收钙质。4、活性维生素D3(,5(OH)D3)血清中维生素D最具生物活性时激素形式为-,5(OH)D3,其对骨密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加速使血液中钙转移至骨骼,促进骨骼中钙盐的形成,促进新骨形成;()促进钙磷在小肠的吸收,维持血钙浓度在正常值范围;(3)促进肾对钙磷的重吸收。5、其他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也对骨质疏松产生一定的影响。(四)营养因素、钙钙的摄入量和钙吸收情况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它们间接地抑制骨吸收。而钙的排出与骨密度呈负相关,间接地使骨吸收增加。钙代谢紊乱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之一。、蛋白质长期蛋白质营养缺乏,造成血浆蛋白降低,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即会加快出现。但高蛋白饮食和糖耐量减低者常有尿钙排量增多。3、维生素C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不可缺少的,如缺乏即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五)运动和制动肌肉对骨组织是一种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则骨骼粗壮、骨密度高。但高强度大肺活量的耐力运动,低体重情况下接受承重运动及过度的运动都可能导致身体脂肪丢失和严重雌激素缺乏,致使骨量丢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老人活动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之容易摔倒;伴有骨量减少时,则容易发生骨折。宇航员航天飞行的失重状态呈现负钙平衡,骨密度降低;绝对卧床-6d即可见骨量减少增加3倍左右。说明运动是预防骨量丢失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制动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二、现代生物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代医学关于POP的治疗,包括了药物疗法、运动疗法以及物理疗法。(一)药物疗法、雌激素雌激素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患者通过补充雌激素可有效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临床上常用的雌激素主要有尼尔雌醇、戊酸雌二醇等。、降钙素降钙素治疗本病的机制在于减少骨细胞钙元素的释放,同时又可促进机体加强对血浆中钙离子的吸收,有效降低血浆钙水平,进而抑制骨吸收的发生。此外,降钙素还可有效抑制疼痛因子的释放,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3、维生素D及钙临床上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POP已经成为共识。新近文献报道证实仅服用钙剂而未同时补充维生素D会增大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对于存在心肌梗死的POP患者,应当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4、双膦酸盐类双膦酸盐类治疗本病的机制在于可有效阻断破骨细胞骨吸收的信号通路,使得破骨细胞优先摄取血浆中的钙离子,进而降低骨吸收发生率,增大骨密度,对于降低骨折和骨痛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二)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治疗本病的主要机制在于增强患者肌肉含量,提高骨的代谢效应。研究发现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雌激素的分泌,这对于预防骨吸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高强度的运动则会抑制雌激素的分泌,进而不利于骨密度的提高。(三)物理疗法治疗POP常见的物理疗法主要有脉冲电磁场、高压氧治疗等。参考文献。[]谢瑞堂,覃琼瑶.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09,9():43.[]刘杰,史晓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浅析[A].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0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0:3.[3]张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中国社区医师,():9.第三部分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系统医学分析通过现有资料对POP进行病理分析。、外来病原物质入侵人体(外邪)未能发现相关变化。、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虚)POP是一种以骨质吸收增多,骨量减少,骨小梁稀疏萎缩,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减低,引发疼痛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研究证实,无论是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还是长期运用激素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其骨髓腔内脂肪大量增加,而成骨细胞的数量、功能均明显下降。另有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大量凋亡直接导致了骨密度明显下降,致使POP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机体组织数量减少是导致POP的原因之一。参考文献。[]刘扬捷,龚晓健,王永庆.成骨细胞的功能与损伤和骨质疏松的防治[J].药学与临床研究,09,7(03):0-05.[]高华.骨内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症[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00(0):88-90.[3]王华松,陈庄洪,罗永湘.髓内脂肪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9):94-97+96.3、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盛)未能发现相关变化。4、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虚)成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参与的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是骨重塑过程的关键,而上述两种细胞的功能又受到骨细胞的调节。当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稳态被打乱,骨吸收/骨形成比值升高时,骨质进行性丢失,可导致以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降低、骨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进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退行性骨代谢疾病,即骨质疏松症。成骨细胞(OB)分泌的骨形成蛋白(BMP)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诱导同源框基因家族5(DLX5)、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和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的表达,刺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OB分化;Wnt分子与受体Frizzled结合后,抑制胞浆内β-catenin降解,诱导成骨相关基因转录,促进OB分化;OB合成、分泌赖氨酸氧化酶(LOX)、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等分子,参与骨形成。上述基因的高甲基化可抑制OB的分化与功能,从而抑制骨形成。OB可分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RANKL刺激破骨细胞(OC)分化,而OPG可拮抗此作用,因此RANKL高甲基化可抑制OC分化,有利于骨形成,而OPG高甲基化则促进骨吸收。硬化蛋白(SOST)抑制Wnt信号转导,进而抑制OB分化,故SOST高甲基化可促进骨形成。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多种通路中的基因均有调控表达作用,DNA甲基化状态及水平的变异会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回顾相关研究表明,DNA甲基化通过影响骨髓环境细胞的功能与状态,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与凋亡,进而影响骨形成/骨吸收平衡,介导OP的发生、发展。目前对骨质疏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骨“质”和骨“量”,但往往忽略了骨骼肌在骨质疏松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许多学者研究证实足够的肌肉训练有助提高肌肉组织质量,增强骨骼的强度,他们认为肌肉组织的质量与骨密度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肌肉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的凋亡,而线粒体不仅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的中心,而且对细胞的凋亡有重要的影响。这种由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基本变化是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并由此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活性氧释放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染色质浓集、DNA核小体间断裂等典型凋亡表现。线粒体通透转换孔有开放与关闭两种现象,其开放的结果可以破坏线粒体跨膜电位,使氧化磷酸化脱耦联、超氧离子产生、基质Ca+等外流;同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和各种凋亡诱导因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并且,钙离子是骨的重要结构组分。作为参与细胞内钙离子运输的亚细胞结构之一,线粒体通过隔离和释放钙离子,以及为钙转运蛋白提供ATP来调控细胞内钙信号。因此,线粒体的完整性、内环境的pH值以及氧化磷酸化功能均会影响钙离子相关的生命活动。研究表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伴随着细胞内ATP生成、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成熟的成骨细胞中ATP生成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未成熟细胞。ATP还可通过调控细胞骨架结构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表现为成熟破骨细胞中的ATP水平低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并且,在破骨细胞中线粒体微粒形态可影响骨吸收及钙离子的运输。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途径在破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线粒体基因突变亦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由此可以看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以及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甲基化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因素,即阳虚是POP的基本病理因素。参考文献。[]牛亚丹,林伊荷,张汉清,陶涛,徐雷艇.DNA甲基化与骨代谢调节及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00,3(0):6-69.[]李颖,白波,吴伙燕,黄宏兴,黄红,张姝江.骨骼肌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变化[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0(07):07-.[3]周星彤,杨昕,曹永平.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甲基化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06,9(0):75-80.[4]高静,龙建纲,刘健康.骨质疏松症发生与防治的线粒体机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03,6(06):49-.[5]李颖.骨质疏松症中骨骼肌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5、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亢)未能发现相关变化。6、气体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气滞)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睡眠中的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是导致骨代谢平衡紊乱的重要原因。CIH状态下,机体反复发生低氧/复氧损伤,如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样,进一步加重骨组织破坏,使机体长期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氧化与抗氧化体系失调,活性氧(ROS)及其代谢产物过量集聚。研究发现,ROS在细胞水平上可引起一系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大部分细胞的分化、生长和增殖,也可激活核转录因子受体活化蛋白配体/NF-κB受体活化蛋白/护骨蛋白信号通路(RANKL/RANK/OPG信号通路),活化NF-κB诱导细胞凋亡,机体长期处于CIH时,ROS水平增高,引起RANKL表达水平上调,OPG表达水平下降,RANKL/OPG比值上调,使得RANKL-RANK增多,OPG-RANK减少,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成熟,增加骨吸收,最终导致骨组织损伤。同时,ROS调节破骨细胞的作用也可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促使骨代谢平衡破坏;在骨吸收过程中,ROS可降解骨基质,活化破骨细胞及促进破骨细胞分化。还有大量研究认为,低氧可以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增强破骨活性是以HIF-α依赖的方式进行的。HIF-α在破骨细胞分化及破骨活性方面有正性调节作用,他们认为HIF-α在能量代谢,如促进糖摄取、增强糖酵解方面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并发现,HIF-信号通路的重要下游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自分泌及旁分泌作用于破骨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增强了破骨活性。另外,很多学者发现,高原缺氧条件可以抑制骨形成过程,加快骨吸收过程,从而加速骨量丢失,加快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且,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运用高压氧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①与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水平,增加血氧弥散量和弥散率,增强组织内氧含量、氧储量,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增强组织新陈代谢和弥散过程,加速酸性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的排除有关。②与高压氧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骨量丢失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关。参考文献。[]钟航,曹参,杨静,黄强.HIF-信号通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07,48(06):86-.[]高文魁,白峰,王伟,闫自强,王德元,李智刚,马力夫.高原低氧环境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骨代谢生化指标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7():94-.[3]李得春.高原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HIF-α、HIF-α、VEGF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5,():38-33.[4]徐明义,张平.骨质疏松症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7,3(09):45-49.[5]易开君,王帆,王莲朋,丁慧勇,段蔚楠,李国华.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07,30(07):-.7、食物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肠滞)骨代谢异常与PO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报道,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骨代谢,并且发现,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情况来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提高肠上皮细胞的屏障作用,改善骨质疏松。另有研究发现,肠内梭菌能够改善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造成机体高转化生长因子(TGF)β环境,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肠道分节丝状菌也能通过产生白介素-7和干扰素-γ等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稳态。数个团队也报道了肠道菌群失衡与骨质代谢的相关性,发现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能够有效地将骨质疏松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鉴别区分,且骨质疏松组肠道菌群在纲、目、科、属、种、OTUs层次的菌群种类要多于正常对照组。大多数菌群在两组人群中同时存在,少数菌群为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所特有,且对照组特异性菌群种类明显少于骨质疏松组特异性菌群。样本肠道菌群物种差异分析提示骨质疏松组与正常对照组在门、科、种等分类水平上的菌群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组中的部分菌群含量要高于正常对照组。因此发现,骨质疏松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存在紊乱现象,并且这种紊乱可以导致骨代谢异常从而导致POP。参考文献。[]刘海燕,祁艳,谭俊,陈代杰.肠道益生菌对骨质疏松症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08,48(06):64-68.[]王飙,赵和平,高文杰,李鑫,梅洋,乔蓉,骞雨,王冀邯.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7,3(06):75-78.[3]林海,周林华,黄承宇,杨劲松.肠道菌群失调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08,58(6):07-09.[4]吴琪,刘程程,郑黎薇,等.肠道微生物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07,44(6):68-.8、血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血瘀)POP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脱偶联而导致的以骨量丢失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生物学作用涉及到骨代谢。主要体现在个方面:()VEGF是机体内促进血管生长最重要的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参与骨发育和形成。②VEGF被认为是骨代谢调节因子。直接参与成骨和破骨作用。VEGF可通过作用成骨细胞,对骨形成及修复起到正性调节作用,VEGF受体(VEGFR)与相应VEGF家族结合,参与骨质代谢、骨形成作用。而多项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与正常患者相比,体内的VEGF都呈降低状态,并且,随着疾病的加重,VEGF降低越显著。但是有的研究显示,POP患者体内VEGF比正常人高,其升高可能同时增加了成骨和破骨作用,且二者的水平并未达到平衡,最终结果显示破骨作用强于成骨作用。还有学者发现,骨小梁中存在微血管,骨小梁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骨质疏松骨超微结构改变的基础。微血管在骨的生成、发育、修复、重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微骨裂与显微骨折的形成,与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有着密切关系。微血管损伤使骨质疏松松质骨胶原纤维松散、骨板层紊乱以及骨小梁变细、变薄,导致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变化、骨质的整体力学强度下降,形成显微骨折,这种显微骨折积累可使骨质疏松患者易患骨折,同时超微结构改变又影响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所以两者是互为因果,紧密联系的。同时有研究发现,血瘀是骨质疏松的必经病理过程,形态上表现为骨小梁微血管的扭曲,变形瘀血是其病理产物,同时又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加重因素。该研究还提示:瘀血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痛的重要机理之一,这种作用可能与:a、微血管损伤出血使静脉回流受阻,骨内压力增高导致骨痛;b、微血管损伤出血引起血供减少、微循环障碍,不能正常营养骨组织,致成骨减少、骨量降低,骨压缩、显微骨折增加、进而刺激神经导致骨痛;骨髓腔是一个密闭的系统,骨压缩和微骨折的发生,会使骨内压增高而致骨痛;c、新的显微骨折的发生,又加重骨小梁血液瘀滞程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加重骨痛;d、骨小梁微血管损伤出血使β-内啡肽表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等表达上调导致骨痛。因此,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液微循环障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意义,并且对于骨质疏松骨痛患者也能极大改善。参考文献。[]任军,江朵,谭亚杰,宋云亮.原发性骨质疏松血清中AQP和VEGF的相关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0,6(07):87-89.[]刘芳.骨质疏松症瘀血疼痛与骨小梁微血管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00.[3]于志勇,魏启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0):5-9.9、体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湿阻)有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AQPl)在骨质疏松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能是引起血管生成障碍的一个重要机制,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参与骨发育和形成,对骨质疏松的发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另外,多项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体内的AQPl都呈增高状态,并且,随着疾病的加重,AQPl呈逐渐升高状态。还有学者发现,祛湿药苍术等可以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例如茅苍术挥发油浓度在,0,00和mg/L时对大鼠UMR-06成骨样细胞的影响,发现浓度在mg/L时作用4h和48h,对UMR-06成骨样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但在0mg/L以上,具有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因此,促进骨质疏松患者的体液交换对疾病的治疗也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参考文献。[]张明发,沈雅琴.苍术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血管和代谢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07,4(0):44-49.[]任军,江朵,覃媛,谭亚杰.水通道蛋白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J].中外医疗,00,9(0):3-33.[3]任军,江朵,宋云亮.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AQP和CASR的相关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0,3(0):5-54.[4]任军,江朵,谭亚杰,宋云亮.原发性骨质疏松血清中AQP和VEGF的相关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0,6(07):87-89.从上述分析POP的病理变化,从系统医学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阳虚(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与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甲基化等)+血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异常)+气滞(缺氧诱导因子-α表达异常)+阴虚(骨密度降低、细胞凋亡等)+湿阻(水通道蛋白表达异常)+肠滞(肠道微生物失调)。一个POP患者,其具体病理变化可以用如下的诊断图谱来表示。第四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结语从上面的POP的病理变化分析及诊断图谱,按照其治疗的优先性顺序,我们制定出如下的治疗原则:、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3、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4、增加人体组织数量(滋阴)5、增强体液交换功能(祛湿)6、增强食物交换功能(通肠)下面我们来一一阐述:、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能够调节人体功能发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常用药物有:黄芪、杜仲、骨碎补、补骨脂、山茱萸、蛇床子、桑寄生、秦艽、独活、细辛、桂枝、制附子、羌活等。现代的科学研究发现,温阳药有很好的治疗POP的效果,例如:杜仲具有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并且调节骨代谢的药效作用,同时还可促进成碱性磷酸酶分泌和骨细胞增殖,从而能够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淫羊藿中含有一种被命名为淫羊藿苷的成分,具有骨修复和骨再生的功能。同时淫羊藿对于骨转化的作用非常关键,既可以抑制骨吸收,又可以促进骨生成;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骨碎补总黄酮可明显抑制骨密度降低,并对于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的大鼠的疼痛阈值有显著提高;蛇床子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成熟并增强细胞成骨性活动,是促进骨修复愈合及抗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补骨脂可抑制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的扩张,对破骨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防治骨质疏松。阿仑膦酸钠片、维生素D等。阿仑膦酸钠片,为骨代谢调节剂,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且通过成骨细胞间接起到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所以,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在于抗骨吸收的活性强,并且没有骨矿化抑制的作用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时服用钙补充制剂、抗酸药物可能会干扰本品吸收。维生素D有以下几点作用:、它可以参与钙磷的调节,增加肾脏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促进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刺激破骨细胞促进骨质溶解,升高血钙,促进骨生成。、免疫调节5-二羟维生素D3的血液水平和它的调节作用有关系,在血液水平比较高或比较低的时候都有出现免疫抑制,但不同浓度下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是不一样的。3、在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很高的时候,可以刺激产生有一些免疫因子,这两种细胞因子可以抑制炎性T细胞的活动,通过这些抑制使免疫功能下降,所以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调节免疫力和参与体内的钙磷调节。参考文献。[]彭丽红,马改霞.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03,8():98-0.[]吴迪,林逸轩,李金菊,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近0年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09,3():-04.[3]杨宗德.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09,4(4):93-95.[4]杨志鹏,魏成建,龚双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5,():38-.、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推荐的活血化瘀药物,包括川芎、鸡血藤、丹参、当归、红花、桃仁、王不留行、赤芍、丹参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能直接对抗血栓素A(TXA)的作用和增强前列腺素I(PGI)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丹参所含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可调节血清TXA和PGl比例失衡;红花具有抗凝血,改善血液动力的作用;鸡血藤能够显著改善造血系统等。牛膝可抑制骨量丢失,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可通过恢复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与苏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来调节血液交换,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未能发现相关药物。参考文献。[]扈晓佳,殷莎,袁婷婷,等.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03,3(3):6-68,97.[]张雅琪,陈家宝,梁宁.壮药鸡血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08,4(5):3-6.[3]邓昶,周明旺,付志斌,等.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7,3(8):05-.3、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推荐的行气类药物,例如:厚朴、藿香、陈皮、紫苏叶、柴胡、枳壳、桔梗、瓜蒌、莱菔子、紫菀、款冬花、木香、香附、砂仁、香橼、佛手、荔枝核等。高压氧等。高压氧治疗缓解疼痛的机制可能是:()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弥散量和弥散率,增加组织内氧含量、氧储量,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增强组织新陈代谢和弥散过程,加速酸性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的排除;()高压氧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骨丢失有一定抑制作用。参考文献。[]王珊珊,陈穗,张红,陈琳,罗学胜.阿仑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老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03,5(08):-.4、增加人体组织数量(滋阴)推荐的滋阴药物,包括白芍、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黄精等。熟地黄具有显著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其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和苯乙醇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可通过调节BMP和IGF/IGF-R信号通路及促进β-catenin的积累,增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菟丝子明显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通过提高COL-I的分泌影响骨代谢;枸杞多糖对成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骨质改善作用;研究发现,在神经功能损伤早期使用黄精制剂可以抗自由基损害、减少细胞损伤和凋亡。钙类制剂等。参考文献。[]赵文莉,赵晔,YiiderTseng.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08,49(8):-.[]杨志鹏,魏成建,龚双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5,():38-.[3]王冰梅,赵娜,于洪宇,徐洪涛.骨质疏松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06,33(06):8-3.5、增强体液交换功能(祛湿)常用的祛湿药推荐:苍术、半夏、茯苓、车前子、泽泻、薏苡仁、石菖蒲、泽兰、竹茹等。研究发现,茯苓的主要成分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具有阻断醛固酮受体的作用,使尿钠排出增加,同时降低肾内压,增加肾血流量使得尿量增加。茯苓素的受体拮抗作用可能与集合管段对水、钠重吸收减少致AVP系统变化,从而可能影响AQP有关。另外,茯苓素可以有效显著激活细胞膜Na+-K+-ATP酶,该酶是细胞钠钾转运体,茯苓素激活此酶可调节钠、钾离子的转运循环,促进机体的水盐代谢功能。研究表明车前子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AQP与AQP的mRNA表达,参与水的重吸收和尿液浓缩进而产生利尿作用。茅苍术挥发油浓度在,0,00和mg/L时对大鼠UMR-06成骨样细胞的影响,发现浓度在mg/L时作用4和48h,对UMR-06成骨样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但在0mg/L以上,具有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未发现相关药物。参考文献。[]张思访,刘静涵,蒋建勋,等.茯苓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8():7-30.[]颜升,曾金祥,毕莹,魏娟,等.车前子提取物对正常大鼠利尿活性及肾脏水通道蛋白与离子通道的作用[J].医院药学杂志,04,34():-97.[3]张明发,沈雅琴.苍术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血管和代谢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07,4(0):44-49.6、增强食物交换功能(通肠)推荐的通肠药物包括: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等。大量研究表明,适量的大黄能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及修复,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单味大黄及大黄复方可扶植有益微生物的增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以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定,复方大黄对肠道菌群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益生菌等。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情况来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提高肠上皮细胞的屏障作用,改善骨质疏松。参考文献。[]瞿慧琴,张柏岳,段智璇,等.口服大黄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07,3(3):39-40.[]瞿慧琴.大黄对大鼠胃肠道五种优势菌群的影响[D].贵州:贵阳中医学院,08.[3]魏成功,符子艺,张伟.从大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5.[4]刘海燕,祁艳,谭俊,陈代杰.肠道益生菌对骨质疏松症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08,48(06):64-68.第五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制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组合方案经过上述的分析,那么就可以根据POP的病理变化来制定相应的精准治疗方案了。从上述的论述,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是根据上述的具体诊断图谱,制定出一个具有类似维度和数值的功效图谱的治疗方案。下面,对照POP的功效图谱,我们分别为大家展示3种示例类型,分别是生物医学方案、植物药方案和中西混合方案。一、生物医学组合方案系统医学是一个统一的医学框架,无论是对于生物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是可以用于临床实践的。唑来膦酸lv.gtt4mg/次;阿仑膦酸钠0mg次/d。--------参考文献。[]李忠.分析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07,3(4):-4.对应的功效图谱为:从图谱上可以看出,该组方治疗手段效果一般。从组方机制上来看,病理机制治疗不完全,因此其功效图谱和目标功效图谱相差大,并且副作用较大。二、植物药组合方案壮骨活血汤鹿角胶5g、仙灵脾0g、骨碎补0g、川杜仲0g、生黄芪0g、白术0g、甘草5g丹参5g、川膝0g、当归0g、川芎0g、大血藤30g、三七粉(冲服)9g、生地黄5g-知母0g(白术0g)----参考文献。[]汤智,熊辉,陆小龙,周彪,郭玉星,李汪洋,苏炳烛.壮骨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08,0(9):8-83.对应的功效图谱为:从该功效图谱我们可以看出壮骨活血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确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这个组方还有改进空间的,比如增大滋阴药的用量,增加行气、祛湿、通肠药。三、中西医组合方案阿仑膦酸钠片70mg/次,每周次;列当0g、沙苑子5g、蒺藜5g、补骨脂5g--黄精0g、百合0g---十大功劳叶0g-参考文献。[]黄永青,邵敏,徐绍俊,姜涛,陈庆真,汪钦生.补肾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肾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08,50(09):0-05.对应的功效图谱为:研究结果显示,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POP患者有一定疗效。但从功效图谱上来看,这个组方还是有改进的空间,比如增加活血、行气、祛湿、通肠药的使用,效果会更佳。四、自拟方黄芪35g,补骨脂8g,海风藤8g,吴茱萸7g;(疼痛剧烈时可使用:艾瑞昔布片0.gpobid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当归35g,牛膝8g枳实8g,香附8g菟丝子35g,钙尔奇D苍术35g制大黄7g---对应的功效图谱为:以POP病理机制为基础,以系统医学为导向,选择在相关治疗原则上最有效的方案,才是真正的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第六部分结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每种疗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每种疗法都有其适应证及局限性,中医治疗从整体观念分析总结,西医则重视局部,而系统医学将此病的基本病理分析清楚,可以同时指导中药和西药的有效使用,最终达到最顶级的疗效。同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要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运动,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改善组织弹性,增强肌力,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绿洲系统医学研究所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tx/8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