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以其花黄、搓之有乳汁,故又有“黄花地丁”、“奶奶草”之称。广布于全国,生于田野、路边,全草入药。其味苦甘,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健胃、消痈散结、清肝利胆、通乳明目等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卡他球菌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妇科和外科的各种炎症。《本草新编》云:“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可见蒲公英是一味极易得而具有奇效、应用广泛的食药同源之中药。蒲公英凉拌食材
蒲公英适量,大蒜3瓣,小米辣2个,小麻油少许,食盐少许,醋适量,香油几滴;
做法
第一步,首先准备出适量的蒲公英,其中有许多的干叶子,需要将其去掉,并且摘去蒲公英的老根,将蒲公英仔细冲洗干净,处理好蒲公英后,将其下锅焯下水。
第二步,在锅中添上水,待将水煮开后,放入处理干净的蒲公英,差不多焯水2分钟的时间,即可从锅中捞出,迅速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凉开水中,过一遍凉水后,将蒲公英中的水倒掉。
第三步,再用手将其中的水分挤一挤,放在案板上,切得稍微碎一点,切好的蒲公英放入碗中,接下来处理调料汁,大蒜3瓣,剥皮后,放在案板上拍一下,然后切成蒜末。
第四步,小米辣摘去根蒂后,清洗干净,切成圈,准备一个小碗,放入切好的蒜末,然后再加上食盐、白糖、生抽、醋、香油和几滴麻油,用少许的凉白开将其化开。
第五步,料汁调好后,浇在处理好的蒲公英上面,搅拌均匀后,撒上小米辣和熟芝麻,便可以上桌享用了。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催乳利尿。
蒲公英做汤食材
鲜蒲公英克(干品,则用50克),木棉花50克,胡萝卜1根(约克),马蹄6只,甜玉米1根(约克),生姜3片,白鲫鱼2条(约克)。
做法
先将白鲫鱼宰杀,去除鱼鳞、鳃及内脏,洗净,沥干水分,放进加有生姜片的生油锅中,用慢火煎至两面金黄色(煎时洒点白酒);胡萝卜削皮,洗净,滾刀切厚块;马蹄削皮,洗净,对半切开;玉米去除衣、须,洗净,横切成6段。然后,连同洗净的其他食材一齐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毫升、白酒少许,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1.5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功用
本汤食材中,蒲公英性味苦寒,善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木棉花性味甘淡凉,长于清热利湿、解毒。胡萝卜(金笋)性味甘辛平,善能健脾和中、养肝明目、化痰止咳;马蹄性味甘寒,功善清热生津、化痰、消积;玉米性味甘平,功能调中开胃、利湿。诸物合烹,味道鲜美,汤性清凉,清补兼备,清而不泄,补而不滞,有较好的健脾和中、化痰消积、清肝明目(眼睛红肿热痛可用)、利湿解毒等作用。
蒲公英泡茶食材
蒲公英、菊花、热水。
做法
1、将蒲公英和菊花用热水冲泡一次。
2、醒醒茶并去除渣滓,然后倒入第二遍热水。
3、待水温后即可饮用,也可加入冰糖调味。
功用
特别适合慢性咽炎者。
蒲公英药用(外用)鲜品蒲公英适量,捣碎加鸡蛋清一个,调成糊状外敷患处。(1)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每日一次,一般一周之内肿胀消退,疼痛消失,热退,多无并发症。(2)治I~II度烫伤,日敷3次,用药二、三日即效。(3)鲜蒲公英叶外擦治疣。将叶洗净,揉成团,反复在疣处拭擦,勿擦破,每次10分钟。每日2次,14天为一疗程,一二个疗程即可见效。(4)蒲公英、苦参治足癣。二药各取克,加水0毫升,煮开后再煎15分钟,待温浸泡患脚,每次10分钟,每日1次。(5)干蒲公英、蛇床子治阴道滴虫。二药各取克,水煎,坐浴,每日1次,连续洗10~14天。蒲公英药用(内服)1治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或化脓性口腔炎:取鲜蒲公英和六月雪等量,捣烂取汁含服,或加少量开水漱口,每日3~4次。2治急性颌下淋巴结炎:取干蒲公英60克,夏枯草、皂角刺各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3治热性便秘:鲜蒲公英~克,水煎,每日一剂顿服,可加适量蜂蜜。4治痔疮:鲜蒲公英克,水煎20分钟,温服。痔疮出血者,加干品克炒微黄同煎服。亦可配合水煎熏洗,一般2~3天后即可痛减血少。5治“甲亢”术后突眼症:蒲公英入肝经,其味苦甘而性寒,故能清肝消肿。取蒲公英克,煎汤代茶饮。临床上用蒲公英于肿瘤的治疗,如鼻咽癌、肺癌等,有一定的疗效。朱丹溪(古代著名医学家)云:“此草散热毒、消肿核”。真心期待蒲公英对肿瘤的防治有新的突破。(温馨提醒:蒲公英药用请遵医嘱)。转发朋友圈
好运永相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