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
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白花败酱(苦斋),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2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曲菜
3制法洗净,晒干,切碎用。
4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
5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6用法用量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7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国均有分布。
8采制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
9化学成分含白花败酱甙、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等。
10性味性凉,味辛、苦。
11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①治疗输卵管不畅所致不孕
取本品40克,加水毫升,水煎2次,煎至毫升,兑红糖2汤匙,每日分2次服,可治疗输卵管不畅。若治输卵管不通,可在辨证方药中加入本品20—40克煎服。
②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实验证明,本品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化瘀排脓,有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用本品30—60克,配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茯苓、丹参各20克,薏苡仁30克,黄连、吴茱萸各5克,木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可达93.7%。
③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道,本品有降低神经系统兴奋作用。用法:取本品克,加水毫升,文火煎至毫升。上下午各服1次,每次50毫升,晚上睡前服毫升。7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当天见效,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④制胃酸
泛酸、吐酸为脾胃及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无论病属寒属热,皆可随方加入败酱草15克,有良好的制酸作用。效不显者,重用至20—30克。
⑤治疗前列腺炎、精液不液化
有报道,本品能解除前列腺局部肌肉血管痉挛,增加前列腺分泌,促进精液液化。对前列腺炎,可重用本品50克,加入相应方中煎服。对精液不液化属湿热下注者,可用本品30克,配丹皮、泽泻、生地黄、赤芍、丹参、菟丝子、女贞子、车前子、马齿苋、萆解、黄芪以清补结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⑥治疗带状疱疹
用本品15克加入应证方中煎服,日1剂。同时可每日用单味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⑦治疗皮肤瘙痒症
先重用本品50克配白癣皮、地肤子、百部、蛇床子、苦参各30克,加水毫升,煎沸20分钟。待温后用药液擦洗全身,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另取本品50克,当归20克煎水内服,每日1次。
此外,重用本品30—50克,加入应证方中,治疗胆囊炎、化脓性关节炎及妇女盆腔炎等疗效显著。
12药用价值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2、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13配伍应用①配蒲公英:二药均为清热解毒药。蒲公英善于散结消肿,败酱草长于化瘀、消肿、排脓,二药配用,对毒热血瘀之腹痛、腹胀、腹部有硬块等证均可应用。
②配金银花:二药都能清热解毒,但败酱草善疗内痈、祛瘀排脓,金银花善散风热、凉血解毒,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可用于痈脓证。
③配薏苡仁:本品活血排脓,薏苡仁利湿排脓,二药配用,有利湿消肿、排脓破血之功。
④配赤芍:本品清热散结祛瘀,赤芍活血化瘀止痛,二药合用,有清热祛瘀、活血止痛之功效,可用于产后血瘀有热的腹痛及心肠痈初起触之有块而尚未成脓者。
⑤配白头翁:二药均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且能祛肠胃毒邪蕴结之积滞,配用可治下痢带血、发热、里急后重。
附方
1.治肠痈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10份,附子2份,败酱5份。上3味,捣为末,取10g,以水2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为君药。(摘自《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2.治疗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草、当归各八分芎藭、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摘自《广济方》)
3.治疗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草、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摘自《外台秘要》)
4.治疗产后腹痛如锥刺: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三合日三服[1].(摘自《卫生易简方》)
5.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败酱草、红藤、蒲公英、金银花各30g,桃仁9g,赤芍12g,大黄15g。水煎服。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为君药。(摘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6.治阑尾周围炎和阑尾脓肿:败酱草、生苡仁、冬瓜仁各15g,桃仁6g,丹皮9g,银花15g,连翘9g,秦皮6g,紫花地丁15g,延胡索6g。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方中败酱草,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为君药。(摘自《中药临床应用》肠用房)
·END·
关于我们
利同教育:主要从事执业药师、执业(助理)医师、健康管理师、学历提升、消防工程师、中医确有专长和中医师承等考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