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与思中医病理研究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震惊!

今天是知名的3月15日

可是这跟今天文章有什么关系呢

就是我破天荒的认真的逛了两个小时图书馆

扒拉出来了一本书的一天!

是它!就是它!

我大三那天偶然惊闻的一个人:匡调元!

当时是我跟老师讲茯苓作用在哪个部位的脑洞

(我当年没学药理学,纯粹当时自己胡想的

他给我写下了这个人的人名

告诉我有人早我好多年就有想到

然后我翻遍了本科学校图书馆

有库存,找不到书,淘宝也绝迹

所以看到它的时候

我真的超级激动!!!

而且居然还可以外借!!!

正题回来,是做了一些摘抄。

作为安利这个人和这本书吧~

让我们先讲讲作者生平?

百度寥寥几句,书上没自我介绍。

匡调元,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百度百科

我在本科学校实验楼看到过:

医院儿科工作

后调去了上海,在上中医继续工作

......没了,真的其他不知道了

我还看过他一本体质辨证的书

当时觉得他讲每一种人进行分类

提出了不同的药物、食物治疗很具体

记得有次翻教科书,

发现他老人家的名字还出现在过中诊书上过

讲体质辨证的那一篇最后知识拓展栏里...

以下内容均涉及到中西医结合的思路

我提炼出了主要内容

我觉得有意义的内容拍了下来

(书已绝版,市面没得卖

碎碎念

中医、西医真的能不能结合的问题,还是想说明一下自己的态度,毕竟以下内容都有涉及到西医的部分。可能我本科学习的专业是中西医临床,接触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是中西医汇通的,所以自己是比较认可中西医可以结合的,或者换一个词并立互参。现在的大环境里,中医某种程度上讲是必须要得到西医的方式的认可。或许中医、西医是思维体系、治疗方式上差别很大,难以达成统一,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用西医认可的方式方法去证明中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哪怕去达成一致是一件荒谬的事情,也要去证明,是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使然,想成为主流,想得到被认可,就要用这个世界能接受的方式。更何况中医、西医实际上都是研究人,方式不一样,思维不一样,但其实都是想要达成同样治愈的目的不是,那么既然结果一致,不必抱着两者互相对立的态度,取长补短,达到自己想要的治愈或好转的目的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正题

作者将全书分了四个部分。

Part1:辨证论治原理探讨-整体制约性

简而言之:

证的整体性:把人放入社会、自然环境中

证的定型性:寒热表里虚实阴阳的属性是确定的

证的定系性:八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证的制约性: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关系紊乱

证的时相性:证不固定会发生传变

Part2:病因学概论

气象病理学、心神病机论、体制病理学研究

Part3:病机学概论(下文具体论述

Part4:“人体新系”设想

强调机能、结构、代谢的一致性

寒热之病理解剖学基础的初步探讨:

寒证:慢性炎症病变、血液循环障碍之病变,可见贫血、瘀血、水肿

热证:急性炎症、血液循环障碍病变,可见动脉性充血与出血

虚热:内分泌腺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一时性动脉充血

虚实之病理解剖学基础的初步探讨:

虚证: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细胞萎缩或变性、慢性炎症、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低下与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

实证:急性炎症、肿瘤、便秘、瘀血

具有脑垂体激素类作用的药物:紫河车

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作用的药物:甘草

具有性激素类作用的药物:人参(人参补气作用或与调节内分泌腺机能有关)、鹿茸、黄芪、蛇床子、淫羊藿

从病理学观点探讨温病传变的规律

结论:

邪在卫分、气分,出现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形态结构上常见实质细胞的变性或某种类型的炎症反应。邪在营血分,主要脏器的结构损伤较为严重。

逆传和顺传:只表现渐近和爆发,内脏病变本质上无显著差别。

温病相当于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动员防御机能进行抵抗,若抵抗力强,可不发病或隐性感染。

前驱症状期:邪气在卫分,属表,畏寒、怕风、寒战的原因是异物进入血液,或微生物或代谢产物。

呼吸道的咳嗽是因为传染时支气管黏膜常有炎症反应之故,即黏膜充血、肿胀、支气管腔内粘液积聚,上皮脱屑和白细胞游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猜想:肺部直接和外界接触,经常接受各种来自体外的刺激,肺朝百脉接受全身血液循环中的种种致病性刺激。

交感-肾上腺活动加强,基础代谢增加,消化器官的活动受抑制,心动加速,交感神经机能增加,肾上腺素的入血也激发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症状明显期:邪入气分。急性传染病的特殊临床症状逐步出现。病原的毒素所引起的毒血症也较为明显,可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虚性脑膜炎、肠肌麻痹、中毒性心肌炎。

感染所引起的发热伴有中、重度失水、中等度的酸中毒。

此时虽组织器官已遭受相当程度的损害,但机体的抵抗力及代偿适应反应尚属旺盛。

正邪交争严重时期:病入营分。毒血症进一步发展,组织损害亦随之加重,如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出现充血、点状出血、脑组织变性、坏死等。

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直接损害毛细血管,使管壁内皮细胞脆弱而破裂,细菌可在毛细血管中形成栓塞,管壁坏死,已致红细胞渗入周围组织,出现斑疹隐隐。

舌质绛红,高热或其他消耗性因子使体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而引起的舌炎症充血所致。

正气衰竭期:一般为血分。昏迷、抽搐、惊厥,肾上腺皮质出血、吐血、衄血、下血、DIC等相继出现。

此时主要脏器受到严重破坏,几乎散失代偿能力,正气衰竭的阶段。

原文如下: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解释:

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

肺部排泄气体功能因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等病变而发生障碍时,胃肠道气体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

舌象形成之机理讨论

1.与营养缺乏的关系:缺乏某种物质导致舌乳头、舌黏膜萎缩。

2.与激素的关系:eg:雌激素能促进阴道鳞状上皮、鼻腔黏膜和口腔颊黏膜角化。月经前1-2天可见舌黏膜色泽增加。

3.与某些酶系统的关系:地图舌的形成可能与角蛋白酶降低有关。

舌丝状乳头黏膜上皮的角化与脱屑是形成舌苔的关键。

4.与微循环的关系:菌状乳头是红色容易充血:血管襻长而丰富,对血液循环之反应较为敏感,但发现发热、中毒、感染等情况容易出现草莓舌。

当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血液黏度异常或血流改变时,首先发生血流淤滞、血管扩张至“血瘀”的体征。

5.与唾液腺功能的关系:唾液具有清洁的功能。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分泌较快。

6.与药物的关系

7.与口腔局部病变的关系

病变反应

损害性反应: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生理活动紊乱,如变性、坏死、组织断裂、休克、失水…

抗损害性反应:机体抵抗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一系列防御性变化,如炎症、免疫、再生、修补…

病机抗损害反应的几种主要方式:

1.炎症与吸收

2.免疫

3.再生

4.代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tx/7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