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些年我们追过的热播剧《甄嬛传》《琅琊榜》《芈月传》中,你看到了什么?
宫斗?
权术?
成长?
……
有人看到了药方:有媒体报道,近日一名武汉女子看《芈月传》太入戏,竟要求医生利用“碎骨子”帮自己堕胎。
木薯粉到底伤不伤胃?葛花到底能不能解酒?碎骨子到底能不能堕胎?从《甄嬛传》到《琅琊榜》,再到《芈月传》,这几部热播古装剧中,总少不了中医药的身影,宫中之斗、朝廷之争,中医药成为必不可少的利器之一,剧迷们直呼“涨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不是常识?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拿来所用?我们就请中医来做个判断。
《甄嬛传》
桥段一:木薯粉伤胃
剧情回放:
华妃发觉皇帝格外爱惜温宜公主,于是心生一计,命曹贵人抱来温宜由她抚养,一方面为争宠,一方面嫁祸甄嬛,还能控制曹贵人,一箭三雕。但这就苦了襁褓中的温宜,病情加重,皇帝担忧不已,日夜守在华妃宫中。太医怀疑食物伤胃,查出公主所食的马蹄羹被人换成了木薯粉。
中医TIP:
木薯的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而且新鲜块根毒性较大。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都有可能引起中毒,但只要通过烘烤或煮等方法烹制,就能保证食用安全了。
桥段二:舒痕胶除疤
剧情回放:
甄嬛被猫抓伤,安陵容送来舒痕胶,说含有桃花、珍珠粉、鱼骨胶、蜂蜜、玉屑、琥珀、白獭髓。甄嬛用后,果然疤痕慢慢痊愈。
中医TIP:
据《本草纲目》记载,桃花和珍珠粉令人好颜色,鱼骨胶和蜂蜜使皮肤光滑,玉屑和琥珀愈合疤痕。对于舒痕胶养颜美容的效果,专家认为靠谱,但是否能做到“疤痕尽消”还有待考证。
桥段三:麝香致流产、不孕
剧情回放:
甄嬛怀孕后用了掺有麝香的舒痕胶,在太阳下跪了不足半小时,导致流产;势力强大的华妃一直不孕,原因是皇帝赐给她的一种香里面含有麝香成分;祺嫔身上的一串麝香珠乃是皇后所赐,这也是导致她不能怀孕的原因。
中医TIP:
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可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因为麝香属于芳香性走窜药物,孕妇闻了很容易流产,经常闻也不易怀孕。专家提醒,孕妇一定要远离麝香。关于麝香打胎古医书上也有记载。
桥段四:夹竹桃加桂枝会导致流产
剧情回放:
安陵容暗示齐妃夹竹桃是有损胎儿的东西,齐妃听了动起了心思,给甄嬛送去了一份掺了夹竹桃的糕点。太医说,甄嬛正在喝桂枝汤,夹竹桃加桂枝,会导致流产。
中医TIP:
夹竹桃有毒性,但可以入药,医典上说夹竹桃有强心利尿、镇痛祛瘀的作用,孕妇忌服。专家解释,夹竹桃是强心类的药物,它的叶和根有兴奋子宫的作用,服用后可以导致子宫的收缩加强加快,而桂枝同样可以通经化血,两者共用,效果会更明显。
桥段五:熏香催情
剧情回放:
安陵容以依兰香和蛇床子制成暖情香,引皇帝夜夜宠幸。后来,甄嬛拿出从陵容宫中偷取的香料,借他人之手将暖情香涂在百合花蕊中送到陵容宫中,皇帝宠幸过激,令陵容小产。
中医TIP:
依兰香是产自东南亚的一种香料,香味和夜来香有点相似;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等症。专家表示,依兰香属于一种植物精油,中医用药比较少见,而蛇床子虽有温肾助阳的功能,但只限于口服才会有效果,同时也需要配方使用。
桥段六:滴血验亲
剧情回放:
祺嫔和祥嫔栽赃甄嬛与太医温实初有奸情,要求“滴血认亲”。认亲的水碗被皇后动了手脚,掺入明矾,而明矾会使所有的血液相溶。
中医TIP:
很多影视剧里都出现过“滴血验亲”的桥段,而古代医学中的确很早就出现了互相供血,而且亲属之间的成功率更高,于是古人认为“血液相融就能证明是否亲生”。但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只要两个人的血型相同就应该能相融,要认亲,还是得借助DNA。
桥段七:苦杏仁致命
剧情回放:
因暖情香五石散等事败露,安陵容被打入冷宫后,吞食苦杏仁致死。
中医TIP:
最早在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上,记载了误食苦杏仁过量出现中毒症状。专家表示,杏仁分苦和甜两种,平时吃的甜杏仁没有问题,可做小零食每天食用;而药用的苦杏仁含有大量氰甙,这种物质在胃酸作用下能分解出氢氰酸,造成呼吸道松弛,如果过量则可导致呼吸麻痹直致窒息而亡。现在中医用苦杏仁治疗咳嗽,但成人的使用量不能超过9-12克,儿童用量则更少。
《琅琊榜》
最近古装剧《琅琊榜》着实火了一把,在大结局结束之时,不妨一起盘点一下剧中医术了得、妙手回春的静妃娘娘那些药膳吧!一边看剧,一边听对食疗颇有研究的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对这些药膳进行讲解!
桥段一:榛子可做酥
剧情回放:
静妃娘娘为靖王的生母,第2集中,那时的她还是静嫔,对身边丫鬟说道:“小新,给景琰做的榛子酥早已经做好了,你找人给他送去吧。”
中医TIP:
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介绍,榛子性味甘平,一般在中药方子上不太常用,主要以坚果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榛子可以软化血管、明目健脑等,富含油脂,对体弱、病后虚赢、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但是肠胃消化功能不是很好的人不建议食用。生嚼、熟食均可,但以熟食为好,所以静妃娘娘选择做成榛子酥是对的。
桥段二:百合清酿(百合汤)吃起来舒爽
剧情回放:
第24集中,靖王说道:“母亲的受益真是越发的好了,这道百合清酿,夏天吃来舒爽,儿臣在外领兵时,若遇粮草不济,自然要与士兵同苦,那时腹中饥了,就想想母亲做的药膳解馋。”第49集中,场景设置为一清晨,静妃娘娘说道:“小梨,去把亲自给陛下熬的百合汤送一碗过去”。
中医TIP:
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介绍,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可用于干咳、久咳、失眠,心烦口渴等症。不过食用百合的最好季节是秋季,可以去秋燥,而剧中夏天食用,估计主要考虑其口感爽口。而且,最好是晚上食用,以达到安神的功效。百合最好吃新鲜百合,这样润肺的作用会更好。可与冰糖、银耳等一起搭配,口味更佳的同时,其功效也会增加。
桥段三:茯苓可做鸡汤
剧情回放:
第24集中,静嫔递一小碗给靖王:“这是茯苓鸡汤,你尝尝。”
中医TIP:
专家介绍,茯苓味甘、性平,可补气,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可治疗脾虚泄泻带下、心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并且白茯苓还有一定美白功效。茯苓一般是煮水喝,也可与薏米等煮粥,很少跟鸡汤一起熬制,鸡汤一般是产后补气所用。
桥段四:葛花汤能解酒
剧情回放:
在第26集中,靖王问静妃在做什么,静妃答道:“用葛花凝汁,给陛下做个甜汤。”
中医TIP:
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说,葛花就是葛根的花,主要有解酒的作用,在中医领域有“千杯不醉葛藤花”之说。《琅琊榜》中皇帝多喝了几杯,身染小恙,葛花汤非常适合。葛花与蜂蜜一起冲泡,口味和效果会更佳。
桥段五:金桂小月是桂花做的
剧情回放:
在27集中,静妃对靖王说:“这是我用桂汁浸了金钩,做的金桂小月,你尝尝。”
中医TIP:
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介绍,金桂小月的主要食材就是桂花,桂花有祛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牙痛,缓解疼痛,还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但是功效不是很大,食用桂花主要是桂花浓郁的香气,可以增加食欲,也是古代化妆品的主要香料之一。
桥段六:茶花可做太师饼
剧情回放:
在第29集中,用茶花做了太师饼,又一次让观众“垂涎三尺”。
中医TIP:
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介绍,山茶花在中医中很少用,山茶花花瓣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各种微量的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同时,山茶花的美容功效,可以滑嫩肌肤,去除色斑等。
桥段七:冒风宜饮紫姜茶
剧情回放:
在第42集中,静妃初见梅长苏道:“先生冒风而来,不宜饮此茶。”随后,即召来侍女去取紫姜茶。
中医TIP:
紫姜茶的做法其实就是红糖姜汤的做法差不多,但是紫姜为何物?难道就是生姜吗?紫姜又叫子姜,即生姜,因尖部发紫而得名。专家介绍,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红糖姜汤可以驱寒暖身,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初期症状。
《芈月传》
桥段一:紫苏乃消暑仙草
剧情回放:
剧中紫苏被提及多次,比如大夏天里,芈月刚坐完月子就迫不及待在园子采摘紫苏,遇到魏长使,向她解释紫苏是消暑神仙草;还有一次芈月给芈姝送来紫苏汤,说道:“我做了一些紫苏叶汤,冰镇了很久,还加了一些蜂蜜在里头,是消暑的上品,请姐姐品尝。”而在前几集里,芈姝和芈月在溪边采紫苏叶,说是“香气袭人,可以入菜”。不仅做汤鲜美,还有药用价值。紫苏真这么好吗?
中医TIP:
医院中医科主任石显方:紫苏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很常见,比如烹制海鲜、烧鱼,以及紫苏鸭等等,菜中紫苏不仅能提鲜调味,还能解鱼蟹之毒。在中医里,紫苏的叶、梗、子皆可入药。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化痰的功能,不过剧中芈月所言的消暑作用不靠谱。当然,紫苏虽有药效,但遇到鱼蟹中毒等问题,医院综合治疗,模仿电视剧情单纯的用点紫苏,有时候会贻误病情的。
桥段二:贝母以松贝、青贝为上品
剧情回放:
黄歇在街上偶然听见药商和采药人谈论女医挚难缠之事,采药人说:上次店里给她准备了川贝母,她说那是北贝,药性差,材料不好,她只用松贝和青贝,其他的不要。
中医TIP:
医院中医科主任石显方:从临床上来讲,女医挚的说法有道理。中药入药,向来讲究地道药材,药效才能实现最佳。在我国,贝母品种有十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有川贝、青贝和浙贝,川贝中又以松贝为最优,松贝、青贝特指云南、四川、西藏、青海产的一种贝母。
桥段三:麻黄过量不发狂就油尽灯枯而死
剧情回放:
芈姝病倒发烧,但服用汤剂后不见好转,女医挚经查证后确认是厨娘将过量的麻黄放入汤药中。女医挚说:“麻黄虽能解除寒症,可若过量,必会引起失眠头疼心悸……若成倍地加入汤药和粥食里,长此以往,只怕再过些日子,公主不是发狂,就是油尽灯枯而死。”
中医TIP:
医院中医科主任石显方:麻黄在传统中医学里,用得非常广泛。传统中医认为麻黄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认为它归为肺经和膀胱经,但麻黄虽是良药,可是还要按照中医学的使用原则来使用,如果长期不规范使用,不说造成“油尽灯枯而死”那么恐怖,但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伤,比如可引起失眠、不安等症状,剧中“发狂”的不良后果恐怕就是此意。不过,大家也不要因为《芈月传》而害怕麻黄,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还是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的。
桥段四:淡竹叶滑胎
剧情回放:
《芈月传》一开始,威后担心向氏生下“小霸星”,想利用淡竹叶使其滑胎,幸亏莒姬识得它“淡竹叶,性甘,淡寒,平时服之清热利尿,然孕妇服之,更具打胎滑胎之效。它还有一个名字,碎骨子。骨能碎之,言其下胎之烈性。”还好被莒姬发现,才得以保住芈月,否则这个电视剧可能一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中医TIP:
医院中医科主任石显方:淡竹叶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针对小便赤黄、口舌生疮,电视剧中将此描述成“滑胎药”显然不科学。碎骨子是淡竹叶的根,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淡竹叶的另一个名字。碎骨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既可清热泻火,也的确有滑胎之效,在古代,属于孕妇禁忌药。但自从西医进入中国以来,其早已经失去了作为流产药的作用。在这里也提醒一下,如果需要流产,千万不能盲目模仿剧情“对号入座”,医院就诊。
桥段五:七叶一枝花解蜂毒
剧情回放:
前几集中,公子嬴荡与葵姑被杀人蜂严重叮伤,危在旦夕。这时自带女主光环的芈月机智地发现了七叶一枝花,救了他们两人的性命。
中医TIP:
医院中医科主任石显方:七叶一枝花的主要成分是以七叶一枝花皂甙为代表的各种皂甙,可以用来抗菌、止咳、镇静镇痛,另外还有杀精子的作用。毒疮主要的病因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所以,民间通常使用七叶一枝花治疗毒疮。不过《芈月传》中多是单味药,但其实当遇到蛇咬、毒蜂叮咬的万分危险情况下,单单靠一味药救命是不太靠谱的,复方药外用、内服,可以纠正药物的偏性,增加疗效,所谓的七叶一枝花解救毒蜂患者,完全是出于剧情所需了。
桥段六:牛舌草解蛇毒
剧情回放:
姝公主在花园里被毒蛇咬伤,芈月使用牛舌草救了她一命。
中医TIP:
医院中医师王东旭:牛舌草性寒,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效,但对于解蛇毒这样剧烈的毒,说法太过夸张。中医讲究上山采药时身上带点雄黄,蛇闻到雄黄的味道就躲开了,可以预防被蛇咬。
桥段七:水汇五味子和黄连治眼疾
剧情回放:
葵姑患眼疾,芈月诊断为“翳”,遂去宫中寻药。在芈月眼中,“水汇五味子”能祛风活脉,调气止痛,清肝明目。除了水汇五味子,还有一味中药,月公主也用来治疗眼疾,那就是黄连。因为“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燥湿,若能将黄连的根部碾碎,敷在眼疾处,效果极佳”。
中医TIP:
医院中医师王东旭:中医认为,五味子和黄连与其他中药搭配服用,可起到清热明目,治疗风火赤眼的作用。五味子外用的时候的确可以治疗一种眼疾,中医叫做烂弦风眼,类似西医的睑缘充血、发炎等,但效果不佳,所以眼科疾病的患者不能把五味子当做治疗眼疾的万能药。
桥段八:大蝎子草咬人比蝎子还厉害
剧情回放:
楚怀王宠妃郑袖,不小心被某样野草伤着,乐意助人惯了的月公主上去,摘了几片草叶子,咀嚼了下,敷在郑袖伤处。她说,“这是大蝎子草,咬人比蝎子还厉害的草,当年我娘亲就是被这草害苦了。”
中医TIP:
医院中医师王东旭:大蝎子草在古代就被医家列为有毒的中药之一,但也具有祛湿化痰、解毒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水肿。外用治疮毒,是典型的以毒攻毒的中药材。
桥段九:藜是味道很鲜美的菜肴
剧情回放:
屈原的爱徒黄歇将藜错认为黄连。藜,又叫野灰菜,月公主向黄歇科普,说藜这味药材“可以做汤,可以烹菜,尽管它的叶子和黄连极为相像,但味道却是很鲜美的”。
中医TIP:
医院中医师王东旭:藜可供食用,也可作饲料或药用。这种药食两用的中药主要有三种功效:清热、利湿、杀虫,但是由于藜与很多中药外形相似,所以不建议读者朋友自行采挖,以免误食。
桥段十:红枣汤能滋补
剧情回放:
《芈月传》中月儿有一段台词,讲的是红枣汤做法:红枣和红豆用清水洗净,浸泡一个时辰,清水煮沸,加入去壳留肉的桂圆,大火煮沸,文火炖半个小时。有安神补血、健脾养胃的神效,女子冬日喝它是最滋补的。
中医TIP: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刘光瑞:剧中介绍的红枣汤是一个基础的滋补方子。把这个方子改一改,就成了一道非常适合畏寒、脸色苍白的女性冬日补血的膏方。材料调整为:红枣20克、桂圆30克、枸杞20克、沙参20克。具体做法是将它们加水熬20—30分钟,然后加入阿胶60克再熬10分钟,成粘稠状,加蜂蜜、红糖少许。他特别强调,这个方子只适合畏寒的女性。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刘光瑞提醒中医讲究中药辨证论治,也就是说,不同的个体,年龄不同、体质不同,而且中药的制作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中药需要正确化、规范化、定制化地使用,也就是中医常讲的“一人一方”。千万不要擅自模仿影视剧中的中药“方子”,采摘中草药,更不能擅自配方,而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