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亭,棠湖中学生物教师,网名植物猎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生活记录者,刘亭老师将带你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领略植物之美。
我终于见到了安妮女王的蕾丝。就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晚饭之后,走在校园里,先是见到了鹅掌楸,接着便与它不期而遇。
其实我是期盼了很久了,这份期待埋藏在心里久了,突如其来的相遇便是一种惊喜了。
野胡萝卜Daucuscarota伞形科胡萝卜属
野胡萝卜的叶羽状全裂,全株被白毛。
《中国植物志》上说,我们吃的胡萝卜是野胡萝卜的变种。而胡萝卜的名字则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时珍曰:“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古时的医书上记载,野胡萝卜根入药称鹤虱风根,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
野胡萝卜的果实入药,有驱虫作用,又可提取芳香油。
可是野胡萝卜最迷人的地方还是在于它的花。在复伞形花序上,同时具备两种类型的花:两性花和不孕花。数量最多的是两性花,不孕花则有两类,位于整个花序最外围的,花瓣明显增大,还有一类,也是唯一的一朵,紫红色的,位于整个花序的中心。
最边缘的不孕花
很多人都认为最中间的,色彩最鲜明的花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招揽昆虫。然而它那样小,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白花花中,稍不留意,你就会错过它了。马虎的昆虫也会错过吧?为什么不干脆多开一些紫红色的花呢?
正是这一朵独一无二的花,给野胡萝卜带来了一丝浪漫的色彩。野胡萝卜的花语是“惹人怜爱的心”。在欧洲,野胡萝卜拥有一个美妙的名字:“QueenAnne’sLace”——安妮女王的蕾丝。
相传QueenAnne指的是两位安妮女王,分别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女王安妮,和她的祖母—丹麦的安妮女王。后者曾要求她的侍女们以野胡萝卜花为范本,做出精巧的蕾丝,但无一人完成;倒是年轻的皇后巧夺天工,却不慎在最后被针戳破了手,一点血滴在白色的蕾丝花边上,染出了红色。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吧!在雪白的蕾丝上沾染了贵族的一滴血,野胡萝卜瞬间也变得大气了。
或许是对西方文化仍旧陌生,看到这般模样的野胡萝卜花,我想起的竟是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那段话了:“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这一抹红是心头的朱砂痣,这一片白是床前的白月光。野胡萝卜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心之作。
在大自然慷慨的恩赐下,这杰作,随处可见。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长按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