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171218/5941786.html
龙芽草AgrimoniapilosaLdb.
中药名:仙鹤草
土名:龙牙肾、仙鹤草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具白色长毛。根茎短,常生1或数个根芽(越冬芽)。茎直立,被疏柔毛及腺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大小不等,间隔排列,卵圆形至倒卵圆形,长2.5—7cm,宽1.5—3.5cm,边缘有锯齿,两面均被柔毛;托叶近卵形。总状花序顶生;花萼倒圆锥形,5裂,裂片基部生多数钩状刚毛,宿存;花瓣5,黄色;雄蕊5—15;子房半下位,花柱突出。萼筒于果熟时增厚,下垂,顶端有一轮直立钩刺,外有较深纵沟。花果期5—12月。
分布: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
采集:夏秋季.
性味功效:性微温,味苦涩。收敛止血,消炎止痰,健胃,滑肠,止痢,解毒,杀虫。主治强壮扶正补虚、脱力劳乏,气虚自汗、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胃寒腹痛,赤白痢疾,痈肿,跌打创伤出血,吐血,咯血,肠风、尿血、子宫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症。全草提取仙鹤草素为止血药。外用治痈疗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应用:1.治菌痢:全草40g,地锦草30g,水煎,脓多加红糖,血多加白糖,分3次服;或取鲜全草g,鲜马齿苋g,水煎频服。均为成人一天量,儿童酌减。或全草9克,黄连9克,木香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治慢性胃炎:全草50g,水煎3次,每次煎沸20分钟取汁,将3次药汁混合,分3次服,5天为1疗程。或全草30g,配乌药10g,水煎分两次服。
3.治椎间盘突出:全草45~60g,怀牛膝15g,生地、熟地各8g,泽泻6g,水煎,每日分两次服。
4.治湿疹:鲜全草g,或干品50~g,加适量水煎煮,沸后20分钟取汁,用毛巾浸药汁烫洗患处,每次20分钟,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2~3天,但每次用前应重新煮沸。
5.治盗汗:全草30~50g,大枣20g为基本方,偏阴虚加生地、麦冬、当归、白芍、五味子、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等;虚火旺加知母、黄柏、玄参、地骨皮、青蒿等;属湿热者,加茵陈、黄芩、栀子、龙胆草、黄连等。水煎服,每日1剂。
6.治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全草60~90g,文火水煎,取汁毫升,分3次服。日1剂,连用5天为1疗程,可续用1~3疗程。
7.治心率失常:全草30g,配决明子、生山楂、丹参、枸杞子、女贞子各20g;或配丹参30g,何首乌20g,女贞子、泽泻各15g,川芎、清半夏、夏枯草各12g,土茯苓40g,生甘草6g。均日1剂,水煎服。尤对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效果好。
8.治妇女阴痒:全草60g,苦参30g,蛇床子10g,枯矾6g,每日1剂,煎汤外洗两次。
9.治非淋菌性尿道炎:全草、马鞭草、车前草、金钱草各30g,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益母草各20g,紫草、通草、灯心草各10g,水煎分两次服,日1剂。
10.治癌肿:对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肿瘤有效果。可取全草60~g加入随证方中煎服,也可取本品g,加水煎煮,取汁约0毫升,加入薏苡仁g,煮粥或羹,每日早晚空腹温食毫升,吃时调入适量蜂蜜。食完再煮,连续食用。用全草、大枣各30g煎服,还可减轻癌症放疗、化疗后对造血系统的损害。
11.治脱力劳伤:全草30克,大枣10枚。水煎服,一日一剂。
12.治肠风便血:全草、槐花、侧柏叶、荆芥穗、枳壳等分研末,每次服6克,每天两次,饭前以开水或米汤送服。
13.治痈肿疮疥、痔肿:取本品茎叶,熬膏调蜜外敷,并同时内服,有消肿止痛之效。
14.治滴虫性阴道炎:以本品嫩茎叶煎浓汁冲洗阴道,再用带线棉球浸汁放入,3~4小时后取出,每日一次。
15.治清水泻:全草一两,藿香(中药)五钱,山楂(中药)五钱,水煎服。
16.治漏经:全草五钱,锦鸡儿根三钱,荔枝核一两,水煎服。
17.治白带、咳嗽吐血:全草一两,白茅根五钱,侧柏叶一两,开水泡服。
18.治小儿疳积:全草五至七钱,去根和茎上的粗皮,猪肝三至四两,加水同煮熟,饮汤和吃肝。
19.治热淋:全草一两,石韦(中药)二两,水煎,冲黄酒服。
此外,龙芽草单用或入方还能治疗体虚感冒、支气管扩张(咯血)、疟疾、跌打损伤、疮痈、绦虫病、肝炎、口腔溃疡、久咳、烧烫伤、糖尿病等病症,是—味价廉易得的治病良药。
七肾汤
温州民间单方、验方中,以“七肾汤”最为有名,沿用不衰。温州民间常将许多疾病的病原归咎于肾虚,而将一些治肾虚的草药根据其植物某方面形态或功效命名。
七肾汤由红对叶肾、白对叶肾、龙芽肾、菜头肾、荔枝肾、棉花肾、花麦肾等7种肾草所组成。红对叶肾:为夹竹桃科植物石血的干燥全草;白对叶肾: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干燥茎叶;龙芽肾: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干燥全草,即中药仙鹤草;菜头肾:为爵床科植物菜头肾干燥根;荔枝肾:为唇形科植物蔓茎鼠尾草干燥全草;棉花肾: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干燥根或全草;花麦肾:为蓼科植物野荞麦的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补肾健脾,通络止痛。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背酸痛、腰部扭伤、腰肌劳损、遗精盗汗、冲任不固等。
《黄鹤楼》诗与仙鹤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诗人在诗中写出了仙、写出了鹤、写出了草。这首诗可能概括了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
古时候,在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一座楼内住着一位老人。老人一边行医,一边修仙,很受乡亲们的尊重。一日,一只黄鹤落在楼前,发出哀哀的叫声。乡亲们围观,老人闻声出楼,见是一只流血的黄鹤。于是老人采来一把草药,将拧出的草药汁滴于黄鹤的伤口处,很快就止住了血。之后,在老人的精心喂养下,黄鹤很快就康复了。一日清晨,老人向乡亲们辞行后,乘着黄鹤飞往天上去了。乡亲们才知道这位老人已经成仙,而黄鹤则是仙界派来迎接老人的。
望着远去的老人,乡亲们恋恋不舍;望着远离的乡亲们,老人也恋恋不舍。天黑以后,老人到了天上,无奈黄鹤一去不复返,老人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到家乡,探望乡亲们。老人只能俯望家乡。日暮乡关何处是?老人只望见了江上烟波,而没有望见家乡与乡亲们,更增加了老人的思乡情。
虽然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但乡亲们依然怀念老人。后来,乡亲们把老人称为仙人,把老人住过的楼称为黄鹤楼,把老人乘坐的黄鹤称为仙鹤,把老人给黄鹤治病的草药称为仙鹤草。
名称的演变
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又将此植物称为龙牙草,其名称演变过程为“牙子一狼牙一狼牙草一龙牙草一龙芽草”。
龙芽草在本草中,其三个不同部位均可以入药,其地上部分称为仙鹤草,为主要药用部位。冬芽称为鹤草芽,块状根称为龙牙草根。
最早在马王堆墓出土的锦书《五十二病方》便有“狼牙根治漆疮”的记载。可见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利用这种植物。
《神农本草经》记载:“牙子,味苦、寒,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一名狼牙,生川谷。”
晋代葛洪的《肘后方》:“狼牙草茎叶治金疮出血。”才明确提出了地上部分入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