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高危预警,中医为你定制攻略

从每年3月开始,春季水痘发病人数逐渐上升,5月~6月发病将达到季节性高峰。对于水痘,中医怎么治呢?

水痘是一种主要发于儿童的急性发疹性皮肤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强,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临床以皮疹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本病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病,高发年龄为6岁~9岁,成人偶有发生。其并发症并不多见,主要是皮肤、黏膜的继发感染,偶可见肺炎、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要防疹毒内陷

水痘病名首见于南宋·张季明的《医说》,别名有水花、水疱、水疮、肤疹等。《痘疹方论》、《婴童百问》等医籍不仅对其临床特征作了详尽描述,而且对其治疗也提出了具体方药。

如《景岳全书》曰:“凡出水痘先十数点,一日后顶尖上有水泡,二日三日又出渐多,四日浑身作痒,疮头皆破,微加状热即收矣。但有此疾,须忌发物,七八日乃痊……但与正痘不同,易出亦易靥,治以清热解毒为主。”

清代叶天士对水痘的治疗有详细论述,认为应首重清热解毒辟秽,以二花、连翘、玄参、犀角为多;而活血疏畅(常用川芎、僵蚕)、除湿利小便(常用茯苓、滑石、薏米、桑皮、芦根、贝母等)可防止气血凝滞,给湿邪以出路,促进痘疹消退;同时为防水痘内陷,多用黄芪托毒外达。

这些认识对水痘的现代临床治疗,亦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重在利湿解毒

中医认为,水痘多由时行邪毒与体内湿热之邪相互搏结,郁于肌肤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临床常根据病情的轻重将其分为风热夹湿证和血热湿毒证进行治疗。

发病初期,病情较轻,症见发热,倦怠,水疱清亮,丘疹红润,分布稀疏散在,轻度瘙痒,舌质红,苔白,脉浮数,为风热夹湿证。治宜清热疏风、利湿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鲜芦根、板蓝根、生苡仁、茯苓、茜草、生甘草等加减治疗。

如病情严重,症见壮热,面赤,口渴唇燥,神疲萎靡,痘疹稠密,颜色暗红,痘浆混浊,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为血热湿毒证。治宜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方用清营汤加减,药用水牛角片、生地、丹皮、赤芍、元参、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白茅根、生石膏等加减治疗。

如渗液较多,酌加萆薢、车前子等利湿药物;若水疱周围红晕明显,加生地、丹皮等凉血药物;伴发热、口渴,加知母、生石膏;脓疱结痂后,宜加炒白术、党参调理脾胃,避免久用苦寒药物损伤中气。

中药外用在水痘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水疱未破而瘙痒者,外涂九华粉洗剂,每日数次。水疱破溃糜烂化脓者,可先用马齿苋30g、黄柏20g、生地榆30g水煎湿敷患处,再用青黛散、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无糜烂,再涂青黛散或金黄膏。若口腔糜烂者,用青吹口散吹入口内,每日3~4次。

链接小儿不喝中药也能愈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或儿童,口服中药相对困难,配合中药外洗、外搽等,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皮疹的不同表现,选用适当的外治方法。★★★疹出不畅时:芫荽、生葱各g水煎取汁洗浴全身,每日2~3次。此法可解表托毒,洗浴后数小时即可透出。★★★水痘未破溃时:苦参、地肤子、大黄、金银花、鱼腥草、蛇床子、白鲜皮、蝉蜕、黄柏等煎汤湿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如水痘有破损,改用棉签蘸药水涂擦未破损水痘,减轻瘙痒。★★★水痘破溃继发感染时:青黛、煅石膏、滑石、黄柏、冰片、黄连共研细末,拌油适量和匀,调搽患处。★★★牙龈、口腔溃烂时:香附、生半夏等量共研细末,加蛋清适量调为药饼,外敷于双足涌泉穴,敷24小时后除去,重者连敷数日,引热下行。

文/北京医院皮肤科段行武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xian.com/szls/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