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野胡萝卜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野胡萝卜

那天,在街上买菜,忽然看见路边一辆架子车上,摆着一种拇指粗细、头壮腰瘦、通体黄白的东西。心想:该不是野胡萝卜吧?快步走过去,一打听,果然就是!

这是一位农村大妈的菜摊,仅售野胡萝卜和绿头萝卜。看到我对野胡萝卜很感兴趣,大妈热情地说:“称两斤吧,这东西是个缺货,一般买不到!”我点头,拿过塑料袋,捡拾起来。大妈是个热心人,也动手帮我挑选,说腰身匀称的这种好,味道甜,清洗也方便。我假装什么也不懂,问了好多小儿科的问题,比如这东西长在哪里,产量如何,等等。大妈哪里知道我在作假,一一为我解答;那神态,俨然就是老师对学生讲解难题,耐心,细致,还有一种自豪。

其实我对野胡萝卜并不陌生。小时候,山上的庄稼地里,到处都有野胡萝卜的影子。它们好像和燕麦、灰条、苦苦菜心有灵犀,每年都要结成同盟军,专到庄稼地里繁衍生息,欺侮我们精心侍弄的麦子和豆子。一场透雨过后,万物开始卯足了劲长个头,但结果却有差别:麦苗长了三寸,野胡萝卜的杆子嗖嗖地拔了五寸,还时不时地披头散发,遮挡阳光……这样的情形太可恨,于是,我们就拿着铲子,对野胡萝卜这样的“敌对分子”实行大规模围剿,以便为我们赖以维持生命的豆麦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秋天到了的时候又是另一番情景。那时我们大都忘记了野胡萝卜的“斑斑劣迹”,开始对它另眼相看。因为,秋天的野胡萝卜,已经养得“膘肥体壮”,能够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了。

庄稼已经收割完毕的田地里,往往是野胡萝卜藏身的最佳场所。但这难不住我们!一把小铲,是随身必带工具,除了用来掏鸟雀,和挖土锅锅,它的另一大用途是挖野胡萝卜。找到野胡萝卜的藏身之所也非难事,它们巧妙地把肥胖的“身体”埋在地里,却无法把绿色的“头发”隐藏起来,这就为我们的挖掘提供了便利。我们挖掘的原则是:只挖“中年”的,老弱病残一概放过!这是因为,“中年”的“膘肥体壮”,“肉头”厚,好吃!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也不想“斩尽杀绝”,怕的是这些家伙一个个销身匿迹,渺无影踪,明年吃什么呀?!

关于野胡萝卜的吃法,有很多种。我们那时候因为饥饿,一般情况是挖出来之后,把胡萝卜拿在手里,放嘴边噗噗吹上几口,就迅速让胡萝卜和自己的嘴巴亲密接触,大嚼特嚼,连藏在皱褶里的泥土也顾不上清洗……虽然多少带点“燎”味,但对于那时的我们,已经是很不错的“蔬菜”了!

另一种吃法,是流传于古浪民间的“裙裙子”。具体做法:将野胡萝卜洗净,切成寸段,置于清水中,上敷面粉,水开待野胡萝卜煮烂,将上敷面粉和野胡萝卜搅在一起,若拌好的炒面,即可手抓进食。这种吃法我只大概有个印象,味道如何已经不大记得。我就此向那位大妈请教,大妈颇不以为然:这么好的胡萝卜,做“裙裙子”糟掉了,不如油炸出来,好吃得很!

大妈夸张的说法让我兴致倍增,便请她说说怎样油炸为好。大妈认真地说:先把胡萝卜洗净,切成一寸长,用开水煮几分钟,捞出后浇上青粉汁,然后油炸出来,再加上糖糕子,就行了。味道嘛,太好吃!

这种做法我闻所闻问,就在那个周末,开始加工新“美食”。按照大妈所说方法,洗,切,煮,浇汁,油炸,诸环节完全用心操办,最后顺利出锅!看着金黄金黄的美食,嘴里已经口水泛滥。稍等片刻,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小块,甜,真甜!不由得赞叹:此物只应古浪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从土里挖出来的野胡萝卜,样子像极了人参,村里有人就和玄乎地说:这是野人参!那是我们年幼,不曾见过人参,也不知人参什么味道,就一厢情愿地相信了这种说法。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样子像是像人参,营养和药用价值还是差得远。不过,我倒愿意叫它“野人参”,毕竟,它是我家乡的特产——很不错的一种特产!

简单

支持作者,欢迎赞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ls/6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