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药材种植季节:金莲花、白鲜皮、太子参、松叶百合、金丝皇菊、油用牡丹、赤芍、苍术等种子种苗,购买
年最火中药种植项目大汇总
金银花
金银花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资源,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巨大,价格年年上涨。当年栽种、当年开花,现药市行情每公斤~30元。种植效益高,平方米产干花~60公斤,还可产枝叶公斤,枝叶是牛、羊、猪等的好饲料。
适宜种植区: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
三叶青
三叶青被称为植物抗生素。目前市场价大概在每斤五六百元,种得好的话,一株三叶青能产到3两的块根,一亩产量能达多斤,一亩地效益能赚50万元左右。
适宜种植区: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山坡灌丛、山谷、溪边林下岩石缝中,海拔-1米,因产地不同,其形状、药性会略有差异。
3桔梗
桔梗属40种大宗药材之一,主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近年来货源紧缺,价格上涨。每亩可收干品~公斤,产值~00元。
适宜种植区:桔梗花原产于我国各地,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广从华南北部至华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宜栽培。野生桔梗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省区,云南、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也有分布。
4旱半夏
属常用药,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严重短缺,人工种植效益喜人。每亩用种量40公斤,收干品00~50公斤,每公斤80~元,产值~元。
适宜种植区:半夏主要分布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甘肃;浙江、湖南、湖北、江苏、河北、江西、陕西、山西、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5黄芪
黄芪属大宗药材之一,每年的出口量和内销量均很大,虽然价格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按现行价每公斤8~15元计算,每亩地可收入~元。
适宜种植区:中国各地多有栽培,产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
6水飞蓟
水蓟亩产量在~00千克左右,目前市场价格15~5元/千克,由于采收不方便,老产区种植年年在调减,随着飞蓟素的价格上涨,今后原药材的价格将会好转。
适宜种植区:中国各地公园、植物园或园庭都有栽培。
7白术
目前为止白术经历了两年的低价位运作,已经处于低价位运行的末期,市场存货已经出现空缺。以商业的眼光来看目前白术种植投入成本低,价格上涨空间大,是最好的种植时机。
一般亩产公斤,按现在行情10元/公斤计算亩收入0元,除去成本可收入多元。
适宜种植区:白术主产区主要为浙江、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浙江、安徽以种植两年生白术为主,河北、河南都是以种植一年生白术为主。
8黄芩
由于银黄口服液等产品的问世,黄芩的开发利用日益深入,需求量增加。许多地区生长1年就采收,当年亩收入~0元左右。如年收获,加上种籽收入,效益更为可观。
适宜种植区:目前家种产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及山东等地。野生黄芩产于四川、内蒙等地区,但是野生资源基本枯竭。
9党参
党参为常用补益药材,近年来随着保健事业发展,党参需求量加大。目前市场价为9~13元/公斤以上,优质党参价格更高。若每公斤平均按10元计算,亩产值达0~元。另外亩产种子1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80元计算,种子产值元。
适宜种植区:党参,适合生长在中国北方地区海拔~3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党参,又名辽参,因其故乡在山西上党而得名。
10白芨
白芨市场需求量巨大,野生资源枯竭,人工种植尚未发展成熟,现白芨供货基本还是靠野生采挖供货,利润丰厚,价格一路上涨,特别是年每公斤-元。
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云南、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11黄精
由于野生黄精资源逐渐减少,野生黄精成为市场的稀缺货,年鲜货每公斤15-0元。家种生长年周期较长,野生资源恢复困难,随着后期供求失衡进一步凸显。因此,发展黄精种植有广阔的前景。
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省等省区。多花黄精主产于贵州、湖南、云南、安徽、浙江等省。滇黄精主产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区。
1射干
最近几年射干得到不断地开发,由小品种变成常规品种,价格倍增,35~38元/千克,呈上浮之势,丝毫没有下降的迹象。射干生长两年采收一次,可以在林间套作,预计好行情会持续4~5年,价格高峰时或达75~80元/千克。
适宜种植区:射干产地主要分布于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全国其他地区亦有分布,以湖北产品较好。
13防风
防风价格不断上浮,产新后鲜货价格为7~8元/千克。很多客商直接到种植地收购,亩效益7~9元。年种子比年少很多,望早购种,搞好种子处理,防风好行情将不断持续下去。
适宜种植区:防风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
14苦参
苦参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可以,抗旱怕涝,生长两年采收根部,亩产鲜货0~kg。几年来收购价格都是3.8~4元/千克。最近两年人们第1年育苗,第年移栽,当年收入7~8元。育苗1亩地可移栽10亩地,采取平栽技术,十分简单易行,产品市场大量收购。
适宜种植区:苦参原野生于全国各地,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新疆产量较多,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能在田间越冬。
15苍术
苍术从前10年就不断涨价,预计后10年价格依然坚挺。苍术10年前的价格为7~8元/千克,近年来一路走高,年年涨价,目前价格为45~50元/千克,加工过的价格为70~80元/千克,按统货计算10年中价格上涨6倍之多。
适宜种植区:苍术生于山坡灌丛、草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安徽、湖北、四川。
16白芷
白芷分秋播和春播,秋播的好于春播的。按惯例,黄河以南地区秋播的多,黄河以北地区春播的多。今年白芷行情看好,亩产~千克,价格为1~14元/千克,畅销于市。
适宜种植区:白芷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17远志
远志多年来价格不断上涨,货源始终供不应求,应大力发展。远志生命力顽强,以春播和夏播为主,生长~3年采收,一般远志价格为~10元/千克,上等货价格为~元/千克。
适宜种植区:远志野生于向阳山坡、林下、草地或石缝中,喜冷凉气候,忌高温,耐干旱,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为好。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等地区。
18瓜蒌
瓜蒌为常规品种,常年畅销,价格稳定。瓜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忌积水。在冬天如果气温降到17~0℃会冻死。在正常情况下生长良好,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现瓜蒌果价格为17~0元/千克。
适宜种植区:瓜蒌主产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19枸杞
韩国速生枸杞,适应性很强,生长能力强,荒山、荒坡、丘陵、沙滩地都能茁壮生长。据观察,这种枸杞没有病虫害,成活率很高,按不同的生长年限亩产10~00kg,售价为40~45元/千克。
适宜种植区:我国分布很广泛,在中国东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等这些地方都可以种植。
0棉芪
绵芪在东北及内蒙地区称作蒙芪,在西北、华北称作绵芪,市场上正名叫绵黄芪。这种黄芪是常用中药材,还是茶饮、保健品和饮食作料,用途得到了很大的拓宽,价格也不断地上涨。目前大条货价格为5~30元/千克,选装货价格为40~45元/千克。
适宜种植区:主产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多见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中国各地多有栽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
白鲜皮发展前景
白鲜皮秋季产新基本结束,说产出量很少,目前市场批量走动一般,统货价格在67元左右,北朝货在60元左右。该品产量不大,后市行情该怎样呢?
一基本情况概述:白鲜皮别名北鲜皮、山牡丹。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种子近球形,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为东北三省道地药材之一,野生品,近年有家种的但还没有大幅上市。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白鲜皮现在市场主要是野生资源供应市场,野生品现在主产区在东北三省。近年市场供应的白鲜皮多为东三省及内蒙所产。
其主要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内服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黄疸尿赤,湿热痹痛;外用于湿疹、疥癣、皮肤瘙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等症。近年治疗各种皮肤病、疥疮、顽癣的新药大量研发,其用量增加,北京中药厂生产的“银痟灵”;江西神坊药业生产的“草本癣痒净”;四川迪威药业生产的“康尔肤”;贵州苗族苗方药业生产的“敏癣净”等等。新药开发的开发利用,对白鲜皮的需求有增无减少。消息显示,全国中药成药、饮片用药等药房要,全年需求总用量在1吨-0吨。
二历史价格走势: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白鲜皮需求量很小。 多年生草本,高60~10cm。根茎横卧,呈竹鞭状,肉质肥厚,白色,节间短。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6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柔,长4~9cm;小叶通常5片,薄膜质,阔椭圆形、椭圆形、椭圆状卵形、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8cm,宽~6cm,最下两片形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锯齿细密或呈重锯齿状;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灰白色刚毛,下面无毛或有时脉上密生柔毛;小叶柄极短。伞形花序顶生,单一。栽培品多生有侧花序。小花多数,具细柄;花萼绿色,先端5齿尖;花瓣5,淡黄绿色,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花丝背着,花药椭圆形,纵裂;子房下位,室,花柱枚,离生,外弯。核果浆果状,球形,成熟时上部红色,下部紫色,内有种子3~4粒。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二、生长习性
竹节参通常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土,6月初展叶完全,6月中、下旬开花,7月上旬结果,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9月中、下旬地上植株枯萎,地上部分全生长期天左右。竹节参喜肥趋湿,忌阳光直射,喜寒冷隐蔽的环境,生长在海拔—0m的二高山和高山老林下腐殖质层深厚处,人工栽培需搭设荫棚。
三、生产操作规程
1、选地整地搭棚
竹节参适宜在肥沃疏松的土地中生长,山地气泡土或腐殖质层较深的土壤均可,要求坡度15—0度。生荒地要翻耕次,清除杂草、石子等,耕细整平。搭棚:如以木桩和铁丝、杉条、树枝为材料搭棚,则木桩高为1.8m,桩栽在每畦中间,入土30cm,行距为1.5m,桩距为1.m,棚架内空1.5m,棚架育苗荫蔽度应控制在65%左右,移栽控制在55%左右。如用水泥桩、铁丝及遮荫布为材料搭棚,则作水泥桩m长,入土40—50cm,行距3m,桩距m,每隔1畦在畦中心栽一排水泥桩,内空1.5m。
、播种育苗
竹节参对肥料需求量大,比较耐肥,底肥常用饼肥、厩肥、磷肥或复合肥混合而成。施用猪、牛粪必须充分腐熟整细,亩需火土灰及厩肥0kg,磷肥kg,饼肥kg沤制后整细,均匀撒于地块。
育苗采用当年种子经湿沙贮藏处理,于9月下旬至10月播种,沟厢规格为畦宽1.3m,沟宽0cm,沟深15cm,采用撒播方式,粒距5cm,亩用种量5kg。播种后,在畦面上均匀盖上一层3cm厚的火土即可。
3、移栽定植
育苗1-年即可移栽,在秋季9-10月,将幼苗按大、小分级,畦沟规格与育苗相同。移栽第一年行株距为13.5cm×13.5cm,隔一年后将株距改为行距,从中移株成13.5cm×7cm,第三年定植为7cm×7cm,第二年移栽也在第三年定植。
4、田间管理
全年除草4—5次,经常保持参园清洁,结合除草松土—3次,松土应在晴天进行。每年追肥1—次,追肥多用稀释的人粪尿及磷肥、复合肥等。追施人粪尿一般在开花期进行,每亩—0kg,花期结合松土,施过磷酸钙每亩40kg,以促进果实成熟和根茎生长。6—7月结合中耕除草,摘除侧花序,保留主花苔,促进种子成熟,9—10月结合施盖头肥进行培土,以利防寒越冬。
5、病虫害防治
①立枯病和疫病:为苗期和成株期主要病害,发病率在15—0%,防治方法:代森锰锌倍溶液或1:1:10波尔多液喷雾或灌根防治。
②根腐病:用多菌灵倍液或1:1:波尔多液防治,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在病穴撒上生石灰消毒处理。
③虫害: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及金针虫等。生长期可结合追肥,在人粪尿中兑入敌百虫或乐果0倍液灌根防治。
四、采收加工
竹节参收获年限为移栽后的第四年,收获时间为9月中下旬。待地上部植株枯萎,去掉荫棚,采挖地下部分,去掉残留茎叶芽孢及须根、泥土,烘干或晒干即可入药。竹节参折干率为33%左右,一般亩产干货kg。
川贝母种植技术
川贝母生长在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川贝母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具有极高的栽培价值。
生长环境
川贝母主要产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也见于甘肃(南部)、青海、宁夏、陕西(秦岭)和山西(南部)。喜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湿、喜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5℃时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在完全无荫蔽条件下种植,幼苗易成片晒死,日照过强会促使植株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加强易导致鳞茎干燥率低,且贝母色稍黄,加工后易成“油子”、“黄子”或“软子”。
种植技术
选地: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生荒地可选种1季大麻,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
整地:川贝母种植地需要在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作1.3米宽的畦,每亩用堆(厩)肥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油饼公斤,堆沤腐熟后撒于畦面,浅翻,畦面呈弓形。
1、种子培育:在6~7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1厘米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亩用鳞茎公斤。栽后第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喷镇草宁,4月上旬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趁鲜脱粒或带果壳进行后熟处理。
、后熟处理:川贝母带壳种子用过筛的细腐殖土,含水量低于10%,一层果实一层土,装透气木箱内,放冷凉、潮湿处。脱粒的种子,按1:4(种子:腐殖土)混合贮藏室内或透气的木箱内。贮藏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果皮(种皮)膨胀,约40天左右,胚长度超过种子纵轴/3,胚先端呈弯曲,完成胚形态后熟可播种。
3、适时播种:川贝母通常9~10月下雪前播种,条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点播均可。
①条播:于畦面开横沟深1.5~厘米,将拌有细土或草木灰的种子均匀撒于沟中,覆盖筛细腐殖土3厘米并用山草或无叶树枝覆盖畦面,每亩用种子~.5公斤。
②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以每平方米0~5粒种子为宜。覆盖同条播。
③点播:趁果实未干时进行,将未干果实分成3瓣,于畦面按5~6厘米株行距开穴,每穴1瓣,覆土3厘米。此法较费工,但出苗率高。
田间管理
1、搭棚:川贝母生长期需适当荫蔽,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矮棚高15~0厘米,第1年荫蔽度50~70%。第年降为50%,第3年为30%,收获当年不再遮荫。高棚高约1米,荫蔽度50%。最好是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练苗。
、除草:川贝母幼苗纤弱,应勤除杂草,不伤幼苗,带出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
3、追肥:川贝母秋季倒苗后每亩用腐殖土、农家肥加5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厘米厚,然后用搭棚树枝、竹稍等覆盖畦面,保护贝母越冬,有条件的每年追肥3次。
4、排灌:川贝母1、年生植株怕干旱,特别是春季久晴不雨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久雨或暴雨后应注意排水防涝,冰雹多发区还应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折花茎、果。
病虫害防治
1、锈病,为川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来自麦类作物,多发生于5~6月。
防治:选离麦类作物较远,或不易被上河风侵袭的地块栽种。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钾肥或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倍液,亦可用代森铵或退菌特防治。
、立枯病,危害幼苗,发生于麦季多雨季节。
防治:注意排水,调节荫蔽度,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的波尔多液喷洒。
3、根腐病,通常5~6月发生,根发黄腐烂。
防治: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
4、蛴螬,于4~6月危害植株。
防治: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烟叶.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兑水公斤灌土防治。
5、地老虎,地老虎咬食茎叶。
防治: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饵诱杀。
大量提供,油用牡丹苗,1年苗5万颗年苗8万颗3年苗万颗牡丹籽80吨一年赤芍苗0万颗,二年赤芍苗5万颗,赤芍籽30吨,白芍牙头00吨,白芷种子1吨包种植,包回收,技术指导,观赏牡丹,有需要的老板可以订购了,秋季到了种植季节最佳。
全国中药材种植查询表,具体详情请咨询冯会长
药种名称
种苗价格(元/公斤)
用种量(公斤/亩)
播种期
生产周期
亩产干货(公斤)
市场售价(元/公斤)
玉竹种苗
0-6
秋冬
年
--
8--30
射干种苗
种子10-18种苗1-18
种子5-6种苗80-
春秋冬
种子3年种苗年
-
30-40
桔梗种苗
种子50-68种苗8-10
种子-3种苗80-
春夏秋
种子年种苗1年
-
0-30
白术种苗
种子80-90种苗8-13
种子5-6种苗80-
春秋冬
种子年种苗1年
-
18--5
旱半夏
30-38
60
春秋冬
1年
-00
-
天南星秧苗
种子98-30种苗1--15
60
春夏冬
1年
-
0-5
白芨种苗
--
四季
1年
--
--
黄精秧苗
15--16
春秋冬
年
-
50--60
百合秧苗
0-30
00-
秋冬
1年
-
50-55
太子参秧苗
30-40
40
秋冬
1年
-10
80-90
山药秧苗
豆种8-1种苗8-1
50
春秋
1年
-
1-15
瓜蒌秧苗
种子38-48种苗1-15
种子5-6种苗80-
春夏
1-多年
-
果0根15
元胡秧苗
3-38
60
秋冬
1年
10-
75-80
白芍秧苗
0.3-0.4元株
株
秋冬
3-4年
-
15--18
猪苓菌种
种子-蜜环菌5-6元
种子0.5蜜环菌1瓶
春秋
1-年
4-5公斤平方
10--
何首乌秧苗
0.5-0.6元株
株
春秋冬
-3年
-
15-0
玄参秧苗
5-8
60
秋冬
1年
-
10-15
金银花苗
1-3元/株
株
春秋冬
1-多年
-0
90-10
知母种苗
种子48-58种苗10-13
种子6-8种苗60-70
春秋冬
种子年种苗1年
-
10-1
地黄秧苗
8-1
80-
春
1年
-
1-15
巴戟天种苗
0.5-0.8元株
株左右
春秋
3-4年
-
60-70
枸杞苗
0.9-4元/株
株
春秋
1-多年
00-
60--65
川芎秧苗
10-13
80-
春秋
1年
-
18--0
丹参种苗
种子种苗1
种子4-5种苗8
春秋
种子年种苗1年
-
15-16
钩藤秧苗
3-4元/株
0株
春秋冬
1年-多年
-
30-35
辛夷花苗
-3元/株
株
春秋冬
3-多年
50-60
30-35
酸枣苗
-3元/株
株
春秋冬
-多年
-
00-0
连翘种苗
种子58-68种苗1.5-元
种子5-6种苗株
春秋冬
3-多年
-
40--50
防风
种子10种苗8-10
种子5-6种苗80-
春秋
种子年种苗1年
-
15-0
薄荷秧苗
6-8
80-
春秋冬
1-多年
-
7-8
猫爪草秧苗
68-78
60
秋冬
1年
10-
-
平贝母
60--65
00公斤
春秋冬
1年
--00
--10
苦参种子
40-48
5-8
春夏秋
-3年
-
15--16
苍术秧苗
18元种子
10--
春秋冬
--3年
-
45--50
重楼秧苗
10-元公1-1.元/株
80-1-
春秋冬
-3年
00-
-
天冬秧苗
1--元株
株
春秋冬
-3年
-
30-35
麦冬秧苗
3-5
-
春秋
1年
00-
60-70
佛手秧苗
3-4元/株
10株
春夏秋
3-多年
-
40-50
牛大力秧苗
3-5元/株
株
春夏秋
-3年
-
70-80
百部秧苗
10-13
春秋
年
-
15-0
栀子秧苗
元/株
株
秋冬春
多年
-
35-40
吴茱萸秧苗
3元/株
10株
秋冬春
1-年
-00
35-40
枳壳苗
3--5元/株
10株
秋冬春
4-5年
-
15-18
川贝母秧苗
元
公斤
春秋
1年
-
15-0
云木香种苗
种子58-68种苗9-1
种子-3种苗80
春秋
种子年种苗1-
-
13-15
天麻种苗
78-88(含蜜环菌)
0.5kg/㎡
春秋冬
1年
4-5kg/㎡
10-
川乌种苗
10-1
60-80
秋冬
1年
-
15-18
紫菀种苗
6-8
60-80
春秋
1年
-
15-0
西红花种苗
50-55
00-
秋
1年
1-
0-00
菊花秧苗
0.元/株
株
春秋冬
1-多年
-00
5-30
山茱萸秧苗
元/株
-株
春秋冬
多年
-
70-80
花椒树苗
1元/株
-株
春秋冬
多年
-
40-60
杜仲苗
0.5-元/株
00株
春秋冬
多年
-
13-15
油牡丹种苗
种子0--30种苗0.3-0.5元
株
春秋冬
3-4年
-
30-35
厚朴苗
0.5-元/株
株
春秋冬
多年
-
14-16
银杏苗
3元/株
株
春秋冬
多年
-
1-15
黄柏苗
0.5-1元/株
00株
春秋冬
多年
-
18-0
附子秧苗
10-13
80
春秋冬
1年
50-
0-30
猕猴桃种苗
3-4元/株
10株
春秋冬
多年
0-鲜
14-16
鱼腥草秧苗
8-10
80
春夏秋
1年
-
6-7
甘草种苗
种子-种苗15-16
种子3-4种苗80-
春夏秋
种子-3种苗1-
-
16-18
当归种苗
种子-种苗30-35
种子4-5种苗40-50
春秋
种子年种苗1年
-
38-50
党参种苗
种子90种苗15-18
种子-3种苗40-50
春秋
种子年种苗1年
00-80
60-80
黄芪种苗
种子-种苗5-8
种子-3种苗40-50
春夏秋
种子年种苗1年
-
18-6
白芷种子
60--70
3公斤
秋
10个月
--
8--10
薄荷
8--10
50公斤
立冬
半年
--
15--18
前胡种子
98-元
3公斤
春秋冬
1年
00-
30--45
白芷种子
60
3公斤
春秋
1年
-
15-18
板蓝根种子
0-6
4公斤
春夏
半年-1年
-
10--1
远志种子
10
3公斤
春夏秋
或3年
10-50
60--90
31号黄柴胡
60--70
4公斤
春夏秋
1年
50-60
50-70
大黄种子
80
3公斤
春夏秋
年
-
9-1
黄连种苗
种子种苗1元
种子3-4种苗万株
春秋冬
种子3-4种苗-3
-
90-
羌活种苗
种子88-98种苗6-8
种子5-6种苗60-70
春秋
种子3-4种苗-3
-
00-0
铁皮石斛苗
-3元株
0株
春夏秋
1-5年
00-
-
黑柴胡
60
4-5公斤
春秋
1或年
-
60-80
白花蛇舌草
10
-3
春夏
1年
-
6-10
霍香
1.5-
春夏
1年
-
9-11
半枝莲
-3
春夏秋
连收5年
-
5-7
穿山龙
10
春夏秋
-3年
-
8-11
五味子
3元
株
春秋冬
多年
-50
80--90
粉葛根种苗
0.6-1元株
-
春夏
1或年
-
15-18
三七种苗
1-1.元株
0株
春秋
-3年
-00
-
皂角刺苗
3-4元株
株
春秋冬
多年
-
7-8
山豆根种苗
3-3.5元株
0
春秋
3-4年
-
10-
续断
90远
3-4
春夏
1-年
-
15-16
苦参
50-60
4-5
春夏秋
-3年
-
11-18
决明子
15元
4-5
春夏
1年
50-
4.5-6
荆芥
35元
公斤
春夏
半年-1年
穗
14-16
怀牛膝
40-45
5-6
春夏
半年
-
15-0
瞿麦
50-60
3公斤
春夏
多年
-
-3
紫苏
40-50
3--4
春夏
半年
-00
13-15
千金子
50-55
3公斤
上冻前
1年
-00
14-16
鸡冠花
45-50
公斤
春夏
半年
50-
10-15
牛蒡子
55-60
3公斤
春夏
1-年
-00
16-19
芦巴子
15-18
4--5
春秋
天
-
10-13
地丁
0-3
4-5公斤
夏秋
半年
-
6-7
急性子
45-50
3公斤
春夏
1年
-00
60-70
远志种子
88-98
3公斤
春夏秋
-3年
-50
35-40
益智种苗
-3元株
0株
春秋
3年-多年
-
70-80
茯苓菌种
4-5元包
1包亩
春秋
半年-1年
-
0-5
南苍术种苗
6--8
00公斤
春秋
或3年
-
8-35
南沙参
60-80
春夏秋
1年
00-50
4-30
黄芩
-18
3
春夏秋
1或年
00-
1-15
虎杖秧苗
6-8
80
春夏秋
-3年
0-
4-5
石菖蒲秧苗
10-1
80
春夏秋
年
-
0-5
独活种苗
0.4-0.5元株
0株
春夏秋
1年
-
13-15
北沙参
0-8
6
春秋冬
1年
-
9-40
益母草
40-48
-3
春夏
1年
0-0
.5-3
薏米
18--0
4-5
春夏
1年
-
15-16
金丝皇菊
0.5-1元/株
0株
秋冬
3-4年
0-
5-30
紫草
30-39
3-3.5
春秋冬
1年或年
00-
0-
徐长卿
-00
3-4
春夏秋
1或年
50-
叶5根35
沙苑子
55-60
-3
春夏
连收5年
10-
76-80
蛇床子
50-60
3-3.5
春夏
半年
-00
10-13
黑豆
16-19
5
春夏
1年
-00
15-18
覆盆子
种苗-3元株
种苗株
春夏秋
1-多年
-
0-40
白扁豆
35-39
.5-3
春
1年
00-50
11-13
洋金花
5-9
-.5
春
1年
-8
蓖麻
15-19
.5-3
春夏
1年
00-50
5.5-6
红花
15-19
5
春秋
10天
40-50
85-90
姜黄种苗
6-8
80-
春秋冬
1年
-
13-18
连翘种苗
1.5-元/株
春夏
1-多年
-00
45-50
无花果苗
5-8元/株
株
春、冬
3-多年
-
34-37
草果苗
3-5元/株
65株
春秋
多年
-
40-50
千层塔苗
5元/株
株
春秋
-3年
-00
0-80
浙贝母
40-45
00-
秋
1年
00-
-
败酱草
40-45
3-4
春秋
1年
-
5-6
夏枯球
40-45
-3
春秋
1年
00-
0-30
牡丹种植,始于隋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牡丹产业的发展,仍主要集中于旅游观赏价值。随着对牡丹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与认可,目前,牡丹已可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经济价值的开发,牡丹即将成为新兴大产业。随着对牡丹产品研究的不断深入,牡丹的经济价值凸显。年3月日,牡丹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牡丹为多年生毛茛科小灌木木本植物,集观赏油、茶、药用为一体,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斑疹、瘀血痛经、关节痛等。花蕾,花蕊,花粉均为国家级招待饮品,油是世界上最好的油。全国各地都能种植,是全国发展战略项目品种,亩用苗株,两年苗每株0.8--0.3元,生长四年可产丹皮公斤左右,年市场---38/公斤,如收种子,可多年受益,亩产子公斤左右,年市价18元/公斤,并且年年可加工花茶,花粉茶,茶蕊茶,年亩效益元左,牡丹产值高,种后前两年可套种。
牡丹精油:牡丹精油是从牡丹的花、叶、根中提取的植物精华,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它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皮肤色素形成、除皱、减少皮肤色斑和女性妊辰纹;改善血液微循环,清除皮肤毒素,改善干燥皮肤和收缩毛孔,使皮肤光滑、有弹性。牡丹精油是天然的植物荷尔蒙,可以平衡女性体内荷尔蒙分泌,缓解女性痛经,滋养子宫。
牡丹籽油:牡丹籽油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也是所有食用油总营养价值最高、成份结构最合理的、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牡丹籽油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被称为“人类健康之油”橄榄油,亚麻酸含量是橄榄油的00多倍,多项指标都高于其他油种,又不易氧化沉积在人体血管壁、心脏冠状动脉等部位。
丹皮酚:牡丹皮亦叫牡丹根皮,或丹皮、丹根,是良好的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丹皮酚是从牡丹花的根皮中提取物出来的一种中药材。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
牡丹花茶:牡丹花茶养血和肝、散郁祛瘀,常饮可养血和肝、散郁祛瘀,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牡丹花茶能减轻月经疼痛、镇痛、止咳、止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高血压,对改善贫血有助益;同时,牡丹花茶还具有美容养颜功效,适应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对养颜美容有助益。
牡丹酒:以牡丹鲜花、鲜果为原料,佐以蔗糖、蜂王浆,经多年发酵,再配以清纯的粮食酒可酿出花香浓郁、清醇可口的牡丹酒。其营养丰富,是酒中珍品,长期饮用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具有调和阴阳、补精填髓之功效。
全国观赏牡丹、芍药种植最佳时间!
东北:8-10月最佳
华北:9至11月份最佳
西南:9月中旬至11月
华中:9月中至11月底最佳
华南:10月至来年1月份均可
想要牡丹来年长得好,还是早早的种,这样会新发大量的毛细根,对来年的长势起到关键,菏泽牡丹芍药基地,欢迎基地订购种苗!
年紧缺药材品种效益查询公斤元亩
项目名称
亩用种
生长期
亩约产量
市场价
亩效益(元
种苗效益
种苗投入
黑枸杞
株
多年
00--
--
万元以上
种子5万
元亩
北苍术
公斤
--3年
--
药40--50
3万元以上
种子1万
3元
白头翁
4公斤
年
--
药40--45
元
种子千
元
平贝母
00公斤
年
---
--
4—5万元
种苗6万
70元
白鲜皮苗
5公斤
1年
--
苗30--40
0元
种子万
0元
地参育苗
5公斤
4年
—
--
15万元
种子5万
元
金莲花
0株
多年
--00
药10
0元
种子1万元
0元
升麻
7株
1年
—
药8--30
0元
种苗万
7元
威灵仙
6株
年
--
药30--35
0元
种子5千
0元
黄精
00株
3年
--
药40--45
00元
种子5千
0元
本公司优价供应板蓝根种子,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回收全部产品。
板蓝根,中药名。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tinctoriaL.)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的根茎及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板蓝根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板蓝根抗病毒的作用最明显,是防治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等流行性疾病的良药。因此,在历史上每当各地发现疫情或疾病时都有板蓝根的身影。板蓝根适合我国各地栽培,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从种到收只需6~7个月,一年可连作次,属成本低、见效快的药材品种,板蓝根亩产-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格1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0-元。
1.深翻整地合理施肥:
板蓝根系深根植物,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旱耐寒,怕涝,水浸后容易烂根,一般的土壤都可以种植,但是最好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可以结合深翻整地合理施肥,每亩可以施农家肥0~㎏,二铵15㎏,生物钾肥4㎏,均匀地撒到地内并深翻30㎝以上,再做成1m宽的平畦,这样有利于根部的生长,顺直、光滑,杈少。然后选择适宜时间播种。
.播种的时间与方法:
板蓝根最适宜的时间是4月。播种前种子用40℃温水浸泡4小时左右后捞出用草木灰拌匀,在畦面上开一条行距0㎝,深1.5㎝的浅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在沟中,覆土1㎝左右,略微镇压,适当浇水保湿。温度适宜,10天左右即可出苗。一般每亩用种量为-3公斤。
3.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出苗后,当苗高7-8㎝时按株距6-10㎝定苗,去弱留壮,缺苗补齐。
()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浅耕,定苗后中耕。在杂草3-5叶时可以选择精禾草克类化学除草剂喷施除禾本科杂草,每亩用药40ml,兑水50kg喷雾。
(3)追肥浇水:收大青叶为主的,每年要追肥3次,第一次是在定植后,在行间开浅沟,每亩施入10-15kg尿素,及时浇水保湿。第.3次是在收完大青叶以后追肥,为使植株生长健壮旺盛可以用农家肥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收板蓝根为主的,在生长旺盛的时期不割大青叶,并且少施氮肥,适当配施磷钾肥和草木灰,以促进根部生长粗大,提高产量。
4、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1)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①霜霉病:该病在3~4月始发,在春夏梅雨季节尤其严重,主要危害板蓝根的叶部,病叶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霉状物,严重时叶鞘变成褐色,甚至枯萎。主要防治方法:排水降湿,控制氮肥用量。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倍液喷雾防治,或用杀毒矾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次。②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黑褐色病斑迅速蔓延,至叶片枯死。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发病前期可用50%多菌灵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次。该时期应多施磷钾肥。③根腐病: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为盛期。常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雨水浸泡致根部腐烂,整株枯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倍液或甲基托布菌倍液淋穴,幷拔除残株。
()主要虫害的防治:菜粉蝶,俗称小菜蛾,主要危害叶片,5月份开始发生,尤以6月份危害严重。可以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
5、收获加工
春播板蓝根在收根前可以收割次叶子,第一次可在6月份中旬,当苗高0cm左右时从植株茎部距离地面cm处收割,有利于新叶的生长;第二次可在8月中下旬。高温天气不宜收割,以免引起成片死亡。收割的叶子晒干后即成药用的大青叶,以叶大、颜色墨绿、干净、少破碎,无霉味者为佳。板蓝根应在入冬前选择晴天采挖,挖时一定要深刨,避免刨断根部。起土后,去除泥土茎叶,摊开晒至七八成干以后,扎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以根条长直、粗壮均匀、坚实粉足为佳。
贝母-中药故事
供应贝母种子种苗,提供种植技术,回收产品,详情
贝母-中药故事
有一个得了“肺痨病”的孕妇,因为身体虚弱,孩子刚生下来就晕过去了。当她苏醒时孩子已经死了。连生三胎,都是这样。公婆和丈夫十分烦恼。
有一天,算命的瞎子从门前经过。婆婆叫瞎先生来给媳妇算算命,排一排八字。瞎子问算何事?婆婆就把媳妇连生三胎死孩的事说了。瞎子把生辰八字排了一下说:“你媳妇属虎,戌时出生,出洞虎非常凶恶;头胎儿属羊、二胎儿属狗、三胎儿属猪。猪、狗、羊都是虎嘴里的食,被他妈妈吃掉了。”婆婆不信,说:“虎毒不吃儿,她怎么会吃亲生儿呢?”瞎子说:“这是命中注定,无法挽救。”婆婆问道:“有办法保住下一胎孩子吗?”瞎子屈指又掐了一下说:“办法倒有,就怕你们嫌麻烦!”婆婆说:“不瞒先生说,我家三房就守着一个儿子,三家香火一炉烧。只要生个活孩子,让我们干什么都行。先生,你说吧。”瞎子说:“再生下胎儿时,瞒住孩子妈,抱着孩子向东跑,跑出一百里到东海边,那里有一个海岛,爬上海岛就万事大吉了。虎怕海水,下不得海,上不了岛,吃不了孩儿,孩子就能保住性命了。”
老婆婆把瞎子说的话告诉老头和儿子,他们心中都有了数。
没到一年,媳妇又生孩子了。同以前一样,孩子刚生下,母亲就晕过去了。丈夫也顾不得照料妻子,抱起孩子就往东跑。可跑出十多里地孩子便死去了。一家人非常伤心:“怎样才能把孩子养活呢?”
这天,瞎子又来算命。婆婆把孩子死去的情况告诉他。瞎子说:“跑慢啦,得跑得比虎快,使虎追不上孩子,孩子才能保住!”
又过了一年,媳妇又要生孩子。丈夫准备了一匹快马,喂饱饮足。孩子刚落地,他就用红被单包好,跳上马重打三鞭,快马如流星一般往东跑去。跑了一百里地,到了东海边,他又跳上一只快船,划到海岛住了下来。
孩子的母亲晕过去一个多时辰才苏醒过来。不见孩子,急得直哭。
五天过后,丈夫从海岛上回来说:“爬上海岛只三天,孩子又死了。”一家人伤心极了。老夫妻俩和儿子商量,要把媳妇休掉,再娶一个能养活孩子的。媳妇闻听,伤心地哭起来。
这时,有个医生从门口经过,他走进屋问道:“你们有什么为难的事啊?”
媳妇就把经过情况告诉了医生。
医生看她面色灰沉铁青,断定她有病,就说:“我自有办法,叫你生个活孩子。”
公婆和丈夫都不相信。
医生说:“瞎子算命是瞎说,信他干什么?你媳妇不是命硬,是有病。肺脏有邪,气力不足,加上生产使力过猛,生下胎儿不能长寿。肝脏缺血,供血不足,使产妇晕倒。我教你们认识一种草药,让她连续吃三个月,一年后保她能生下来个活孩子。”
在医生的劝说下,公婆把媳妇收留下来,讲定如果再生死孩子,便休她。
从此丈夫每天按医生教的上山挖药,煎汤给媳妇喝。喝了三个月,媳妇果然怀孕,十月临盆,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大人没有发晕,小孩平安无事,一家人高兴得简直闭不上嘴。孩子过了一百天,他们买了许多礼物,敲锣打鼓,到医生家道谢。
医生高兴地问道:
我的草药灵不灵?”
灵,真灵!”丈夫问医生:“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
“它是野草,没有名字。”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好!”医生想了想,问道:“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我的孩子名叫‘宝贝’,母亲又安全,就起名叫‘贝母’吧!”
“好一个响亮的名字!对,就叫它‘贝母’。”
“贝母”的名字就这样留传下来了。
川贝、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分布于青海、四川、浙江、河北、甘肃、山西、云南、陕西、安徽。
平贝母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贝母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种植为好。
按产地的不同分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四大类。
按品种的不同分类: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川贝母性寒味味苦,能够清肺化痰,但又兼有甘味,其性偏于润,味甘质润,较浙贝母相比较则更能润肺止咳,尤其适宜于内伤久咳,燥咳,咳吐燥痰、热痰之症。
浙贝母味苦,功效类似于川贝母而性偏于苦泄,因此更擅长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多用来治疗外感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所导致的咳嗽等症。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性味苦、味寒,归脾、肺二经。可以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治疗乳痈、瘰疬、痰核等症。
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或者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能够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