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青蒿

北京中西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点上面“中草药大全”……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中医中药、有病不求人

青蒿为较常用中药。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虚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

来源: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或青蒿开花前采收的茎叶,野生。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产。

采收加工:夏季开花前,选茎叶色青者,割取地上部分,阴干。

原形态:

①青蒿,又名:香蒿(《说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茎圆柱形,幼时青绿色,表面有细纵槽,下部稍木质化,上部叶腋间有分枝。叶互生;2回羽状全裂,第1回裂片椭圆形,第2回裂片线形,全缘,或每边1~3羽状浅裂,先端尖,质柔,两面平滑无毛,青绿色。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圆锥花序,每一头状花序侧生,稍下垂,直径约6毫米;总苞半球形,苞片3~4层,外层的苞片狭长,内层的卵圆形,边缘膜质;花托外围着生管状雌花,内仅雌蕊1枚,柱头2裂;内部多为两性花,绿黄色,花冠管状,雄蕊5枚,花丝细短,雌蕊1枚,花柱丝状,柱头2裂,呈叉状。瘦果矩圆形至椭圆形,微小,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河岸、砂地及海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②黄花蒿,详"黄花蒿"条。

以上植物的根(青蒿根)、果实(青蒿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状鉴别:

黄花蒿(臭蒿),全株长约50~厘米,基部直径约1~2厘米,上部渐细,多分枝。茎黄绿色或褐色,有多数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白瓤占很大比重。叶片为三回羽裂,干后均碎断零落。气香,味微苦。

青蒿(香蒿):形与黄花蒿略同,唯叶为二回羽状裂,深秋仍绿不变黄色。气味香浓。

两种均以色青绿未开花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青蒿素、挥发油和苦味质等。

炮制: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鳖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斤,用活鳖个取血)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清热凉血,解暑除蒸。

主治:暑邪发热,阴虚发热,疟疾,骨蒸劳热。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清热虚热河暑热。前人的经验说:“青蒿为清热凉血退蒸之良药”,现代实践也主要是用于血虚而有热者。

1、治疗血虚发热(多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的阴虚发热)、潮热盗汗,配地骨皮、白薇等。又可在滋补药中,加入青蒿一味,帮助解热。

2、治疗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配生地、知母、地骨皮等清热凉血药,方如青蒿鳖甲汤。

3、用于清解暑热(即夏令感冒,或中暑、低热)。发热止汗,胸闷头晕者用之最宜,可配薄荷或甘草、滑石等。

3、治疗紫斑、鼻出血等,取其有清热凉血作用,有一定效果。治鼻出血用鲜青蒿捣汁加冷开水冲服。治紫斑配升麻、鳖甲、当归、生地等同用。

5、治皮肤瘙痒。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1、青蒿气味芳香,地肠胃刺激不大,与一般苦寒药又伤脾胃者不同,但有泄泻者仍不宜用。出汗多者也要慎用。

2、青蒿虽可用全草,但主要靠其叶,清透解肌。青蒿子无退热功能,但可治便秘。

用量:内服:煎汤,6-15g,治疟疾可用20-4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凉血

青蒿性寒,味苦、辛,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用于内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目赤,口干舌燥等症。

青蒿治疗虚劳,盗汗,烦热,

口干药方:

青蒿一斤,榨取汁熬膏,加入人参末、麦冬末各31克,熬稠做成绿豆大丸。每天饭后米汤送服20丸。

2、解暑

青蒿芳香而散,善解暑热,可用于夏季中暑,证见燥热汗出,口渴难耐,四肢无力,虚脱休克等。常与连翘、滑石、西瓜皮等同用,如《时病论》清凉涤暑法。

清凉涤暑法药方:

滑石9克生甘草2.4克青蒿4.5克白扁豆3克连翘9克白茯苓9克通草3克西瓜翠衣1片,水煎服,主治暑温,暑热,暑泻,秋暑。

3、除蒸

青蒿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的作用,可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青蒿治骨蒸劳的药方:

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青蒿治疟疾寒热的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青蒿治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药方: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4、益气

青蒿归肝、胆经,有益气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脱发,白发,视物模糊,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青蒿治疗脱发的药方:

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5、利尿

青蒿归肝、胆经,有利尿的作用,可用于小便不利,小便短赤,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等症状。

6、抗癌

青蒿中含有青蒿酸及其衍生物,这对多种细胞株具有细胞毒作用。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人肝癌细胞株、正常人胚肺癌细胞株、人胃癌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功效。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也具有细胞毒作用。

7、抗菌

有研究表明,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8、对心血管的作用

兔心灌注表明,青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静脉注射有降血压作用,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认为主要系对心脏的直接抑制所改。静脉注射20mg/kg青蒿素可抗乌头碱所致兔心律失常。

9、解热和抗炎镇痛

青蒿水提物对大鼠的发热有明显的退热降温作用。与金银花同用制成银青注射液,降温作用更为明显,退热迅速而持久,并且优于对照组柴胡注射液。水提取物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药理作用

1.抗疟作用: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体内试验表明,青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而对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前期无效。青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虫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剂的抗疟效果优于还原青蒿素琥珀酸钠水剂,是治疗凶险型疟疾的理想剂型。青蒿琥酯2.5、5、10、15mg/kg,2次/天,连续3天,皮肤外搽,治疗猴疟均有不同程度疗效。5、10mg/kg,2次/天,连续10天,皮肤外搽即可使猴疟转阴。加入适量促透氮酮,可提高抗疟作用。脱羰青蒿素和碳杂脱羰青蒿素对小鼠体内的伯氏疟原虫K株的ED50和ED90分别为12.6mg/kg和25.8mg/kg。体外试验表明,青蒿素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生长,有直接杀伤作用。青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50分别为75.2,29.4.和43.2nmol/L。青蒿素酯钠对恶性疟原虫6个分离株(包括抗氯喹株)有抑制作用。

2.抗菌作用: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青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青蒿酯钠对金葡萄、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青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3.抗寄生虫作用:青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青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体外培养提示,青蒿素对疟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电镜观察证明,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无性体的膜相结构,首先作用于食物色膜、表膜和线粒体膜,其次是核膜和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体亦有影响。由于食物泡膜发生变化,阻断了疟原虫摄取营养的早期阶段,使疟原虫迅速发生氨基酸饥饿,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使泡浆大量损失,内部结构瓦解而死亡。青蒿素对间日疟、恶性疟及抗氯喹地区恶性疟均有疗效高、退热及原虫转阴时间快的特点,尤其适于抢救凶险性疟疾,但复燃率高。此外,青蒿尚有抗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作用。

4.解热作用:用蒸馏法制备的青蒿注射液,对百、白、破三联疫苗致热的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青蒿与金银花组方,利用蒸馏法制备的青银注射液,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的家免,有比单味青蒿注射液更为显着的退热效果,其降温特点迅速而持久,优于柴胡和安痛定注射液对照组。金银花与青蒿有协同解热作用。

5.免疫作用:用小鼠足垫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兔疫特异玫瑰花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等4项免疫指标观察青蒿素的免疫作用,发现青蒿素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青蒿素、蒿甲醚有促进脾TS细胞增殖功能。肌肉注射蒿甲醚对Begle大外周血T、B、Tu及Tr淋巴细胞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亦明显降低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增加脾脏重量。降低鸡红细胞致敏小鼠血清IgG含量。静脉注射青蒿素50-mg/kg能显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50.2-53.1%)和吞噬指数(1.58-1.91)。青蒿素还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作用。青蒿琥酯可促进Ts细胞增殖,抑制TE细胞产生,阻止白细胞介素及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兔心灌注表明,青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静脉注射有降血压作用,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认为主要系对心脏的直接抑制所改。静脉注射20mg/kg青蒿素可抗乌头碱所致兔心律失常。

7.其它作用:青蒿琥酯能显着缩短小鼠戊巴比妥睡眼时间。青蒿素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蒿甲醚对小鼠有辐射防护作用。

毒性:青蒿素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小鼠灌胃青蒿素LD50为mg/kg,治疗指数47.1,安全系数为13.7。采用猫、犬、家兔、豚鼠、大鼠、小鼠等动物,青蒿素给药途径有灌胃、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等,剂量为-mg/kg,连续给药3-7天,观察给药前后一般状态、食欲、体重、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的变化,以及各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当剂量相当于临床用量70倍时,未见犬、猫、兔、豚鼠、大鼠等动物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有异常变化,仅小鼠灌胃青蒿素mg/kg·d组给药后4天出现谷丙转氨酶一过性升高。亚急性毒性观察中,狗、大鼠应用相当临床用量的70倍时,未见脑电、心电、肝功、血象、蛋白总量、蛋白分类、食欲、生长等有异常改变,仅见狗连续用药21天后非蛋白氮较给药前升高,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病理检查仅显示可逆性病变。小鼠畸胎实验,青蒿素不影响正常生育,亦无畸形,诱变性测定结果表明,青蒿素不是诱变剂,无致癌作用。

青蒿的食用方法

1、青蒿炒腊肉

食材准备

青蒿克、腊肉适量、姜丝适量、盐适量、食用油适量、鸡精适量。

方法步骤

(1)首先将腊肉放在温水中洗净,然后切成丝备用。

(2)将青蒿的老叶以及根部全部去掉,折成段状,在清水下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3)在炒锅中加入少量的油,油热之后将姜丝放进去,然后放入腊肉小火不停的翻炒。

(4)当肥肉变得透明的时候,将青蒿放进去,小火变成大火。

(5)当青蒿断生的时候,加入盐、鸡精调味即可。

2、蒜香蒿子秆

食材准备

青蒿、蒜、盐、味精、生抽、美极鲜。

方法步骤

(1)首先将青蒿洗净,然后将叶子全部去掉,留下青蒿杆,切成段备用。

(2)将蒜瓣的外表皮去掉,洗净切成末状备用。

(3)在锅中烧一锅水,水沸腾的时候,将青蒿杆放进去焯好,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

(4)在炒锅中加入少量的油,油热之后放蒜、放盐。

(5)将沥干的青蒿杆放入一个碗中,然后在表面淋上生抽、味极鲜、味精。

(6)然后将油淋在青蒿杆的上面,然后搅拌均匀就可以食用了。

青蒿的养生药膳

1、青蒿粥

原料:鲜青蒿克(干品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鲜青蒿洗净,绞烂取药汁30~60毫升。煮粳米粥,粥熟后,倒入青蒿汁(干品要先煎汁,再用汁煮粳米粥),加糖搅拌,再煮沸即可服食。

药膳功效:本粥具有清热退烧的功效,适用于外感发热、阴虚发热、恶性疟疾的发热等。

2、杞子青蒿蒸甲鱼

原料:甲鱼1只(克左右),枸杞子30克,地骨皮30克,青蒿9克,葱、姜、酒、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甲鱼去内脏洗净。再将枸杞子、葱、姜、酒、冰糖放入甲鱼腹中。用青蒿、地骨皮煎汤,取汤汁煮甲鱼1小时即可吃肉喝汤。

药膳功效:本品具有滋阴清热之功效,对艾滋病低热患者有效。

青蒿的宜忌

1、《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2、《本草通玄》:"胃虚者,不敢投也。"

3、青蒿气味芳香,地肠胃刺激不大,与一般苦寒药又伤脾胃者不同,但有泄泻者仍不宜用。出汗多者也要慎用。

4、青蒿虽可用全草,但主要靠其叶,清透解肌。青蒿子无退热功能,但可治便秘。

青蒿的副作用

1、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2、毒理试验

LD50小鼠口服青蒿素LD50的为5.g/kg。

毒性反应:青蒿酯钠动物的安全剂量为11.25mg/kg。青蒿酯钠大鼠腹腔注射无致突变作用。青蒿酯钠皮下注射对大鼠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

病理检查:青蒿素对多种动物连续给药,为临床剂量70倍,病理切片均未见异常。以上说明毒性很小。

3、临床观察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前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临床应用青蒿浸膏片治疗疟疾例,仅3.4%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用青蒿素各种制剂治疗患者例,均未见明显副作用。动物实验及人体试服观察表明:青蒿中提得的抗疟有效部分及其有效单体青蒿素对动物及人体主要脏器均无明显影响。水混悬剂肌肉注射时局部可有轻微疼痛,亦有报道,使用青蒿素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

4、应用注意事项

苦寒之药对胃家不利,故胃虚者慎用。

凡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者忌用。

青蒿的配伍应用

1、配鳖甲

青蒿气味芬芳,性寒而不伤胃,既能达于表,透发肌间郁热,以清热去暑,又能人于里,升发舒脾,泄热杀虫;鳖甲为介虫之类,咸寒属阴,功专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清骨问之邪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青蒿得鳖甲可潜入阴分,以清伏邪;鳖甲得青蒿,可使阴分之邪达于肌表,具有较理想的滋阴透邪清热之效,清虚热伏邪之力增强,用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咳嗽等症及疟疾(包括恶性疟)兼见发热、脾脏肿大者以及温热病恢复期邪热伤阴、阴分余邪未清所致的暮热早凉、口干口渴、舌红少苔等,及不明原因的低热。

2、配地骨皮

青蒿人血分,清透邪热,退无汗骨蒸;地骨皮凉血退虚热,治有汗骨蒸。二药合用,清热除蒸,一清肝胆虚热,一清肺中伏火。3配人参

青蒿善清虚热、退骨蒸;人参补气生津,为补虚要药,二药相伍,相辅相成,治虚热出汗最效。4配绿豆、西瓜衣

青蒿能除暑热,两瓜衣与绿豆为解暑常用药,三药相伍,治暑热外感最宜。5配黄芩

黄芩清泄胆腑邪热,青蒿芳香清透少阳邪热,合用相辅相成,清胆利湿,用治暑热成疟、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如蒿芩清胆汤。6配茵陈蒿

二药皆入肝、胆二经,均具清湿热、退黄疸之功,其中青蒿偏于燥湿,茵陈蒿偏于利湿,相合为用,相辅同治矣。用治暑湿在于少阳。7配荷叶

青蒿善清热解暑,荷叶簿清暑利湿,二药相伍,大建清热涤暑之功,可用治暑热之疾。

青蒿的妙方集锦

1、治虚劳,盗汗,烦热,口干

青蒿一斤,榨取汁熬膏,加入人参末、麦冬末各31克,熬稠做成绿豆大丸。每天饭后米汤送服20丸。

2、治疟疾寒热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全部服完。

3、治赤白痢下

青蒿、艾叶等份,与豆豉一同捣烂,做成饼,晒干。每次取一块饼,取水一盏半煎服。

4、治阑尾炎,胃痛

青蒿(焙黄)、荜茇等量,共捣成末,每天饭前白开水冲服2克,一日三次。

5、治鼻中衄血

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

6、治牙齿肿痛

青蒿一握,煎水漱口。

7、治蜂蜇人

青蒿捣敷之。

青蒿的做法指导

青蒿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常配银花、连翘同用;治疗多种虚热,如骨蒸劳热、盗汗、温病热入阴分,亦可治疗久热不退及小儿夏季热,本品治疗疟疾发热疗效颇佳,常配鲜荷叶、鲜竹叶、金银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常与茵陈、栀子、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等配伍。

适合人群:脾胃虚寒者慎服。

食物相克: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卷三。

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用水1升,煮取毫升。分二次沮服。

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热邪深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青蒿素

青蒿素是青蒿的精华,亦是当今世界上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之一。原产于我国的青蒿,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但青蒿素的含量随产地不同而差异极大。有人对我国野生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进行了测定:广西阳朔山区1.03%,四川酉阳0.87%,湖北宜昌0.%,重庆0.%,山东0.%,内蒙包头0.14%,北京0.%,其中,川、桂地区出产的青蒿青蒿素含量较高,有些地区超过1%。调查显示,青蒿素的含量与地理分布关系不大,但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生长于山石上的青蒿类型青蒿素含量高,而生长于平地、土坡、路边的青蒿素含量较低。种植实践还表明,开花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青蒿素含量最高,此后青蒿素含量迅速降低。普通野草从民间走进古籍,又从古籍走向世界,皆因其独特的芳香——为全球疟疾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真假青蒿

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apiacea=Artemisiacarvifolia)的全草。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不含青蒿素。

黄花蒿:又名臭蒿,苦蒿,香苦草。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的全草。商品均以色青绿、干燥、质嫩、未开花、气味浓郁者为佳。含青蒿素。

牡蒿:为菊科植物牡蒿(Artemisiajaponica)的全草。在江苏、上海、四川等地药材市场上作“青蒿”使用。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的全草。东北地区常作“青蒿”入药。不含青蒿素。

小花蒿:菊科植物小花蒿(Artemisiaparviflora)的全草。以青蒿收载入《滇南本草》,云南昆明亦称此为青蒿。

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蒿草中,只有黄花蒿Artemisiaannua含青蒿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文版中药书籍中的药用“青蒿”只有一种,即青蒿(香蒿):ArtemisiaapiaceaHance。在发现青蒿素以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版的中药书籍将入药“青蒿”改为:“包括青蒿(ArtemisiaapiaceaHance)和黄花蒿(ArtemisiaannuaL.),两种均可入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年版)时将药用“青蒿”定为:“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不再提ArtemisiaapiaceaHance。从此中药的‘青蒿’变成了‘黄花蒿’。

但目前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黄花蒿外,中药依然沿用青蒿(ArtemisiaapiaceaHance)入药。

青蒿的附方

1、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

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2、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

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3、治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

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圣惠方》青蒿圆)

4、治劳瘦

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5、治虚劳,盗汗、烦热、口干

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6、治疟疾寒热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7、治虚劳久疟

青蒿捣汁,煎过,如常酿酒饮。(《纲目》青蒿酒)

8、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

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9、治少阳疟疾,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脉左弦,偏于热重者

青蒿三钱,知母二钱,桑叶二钱,鳖甲五钱,丹皮二钱,花粉二钱。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10、治赤白痢下

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作饼,日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蒿豉丹)

11、治暑毒热痢

青蒿叶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12、治阑尾炎、胃痛

青蒿、毕拨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早、午、晚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二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3、治酒痔便血

青蒿(用叶不用茎,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便血用)冷水、粪后(便血用)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14、治鼻中衄血

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15、治聤耳脓血出不止

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16、治牙齿肿痛

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17、治蜂螯人

青蒿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18、治金疮扑损

㈠青蒿捣封之。㈡青蒿、麻叶、石灰等分。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搽之。(《肘后方》)

处方举例: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水煎服。

注:江苏、上海等地以牡蒿作青蒿用,山东地区用茵陈蒿作青蒿用。品种比较混乱。

如:腰痛、妇科、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膝盖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频、腹泻、小腹突出、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老年斑、衰老、阴虚、感冒、咳嗽、发烧、失眠、结石、咽炎、嗓子痛、头痛、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口臭、鼻炎、耳鸣、眼病、甲状腺、头皮屑、脚气、痔疮、手脚冰凉、风湿、盗汗、癌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风、老年痴呆、静脉曲张、补气、补血、补钙、瘦弱、肥胖、小儿疾病、瘦腿、瘦腰、湿气、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烟、经络、中成药、泡脚。。。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cj/8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