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综背诵打卡day5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http://www.zggylt.com/

研七医栈——研路有我

免费获取~】

回复即可获得考研时间安排

(如果有错误记得告诉我,一个人码字,一个人检查有时候看不出来)

中医内科学

第三节、哮病

哮冷热包痰,虚脱肺脾肾。

冷哮苏射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冬。包哮厚麻青龙石,风痰三子二陈从。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缓解肺脾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肺虚玉屏脾六君,肾虚金匮七都逢;上实下虚苏降汤,热盛伤阴麦门冬。)

中药学

第二十四章、涌吐药

、常山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肺肝心

功效:涌吐痰涎截疟

主治:

1.胸中痰饮证,胸膈痞塞

2.疟疾("以间日疟与三日疟为佳"“祛痰截疟,治疟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

涌吐截疟

注意事项:有催吐作用,用量不宜过大

体虚及孕妇

、瓜蒂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胃

功效: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主治:

1.热痰,风痰,宿食,食物中毒

2.湿热黄疸(行水湿退黄疸),湿家头痛(“善涌吐热痰,宿食”)

用法用量:煎服,2.5~5g入丸散剂0.3~1g外用小量

注意事项:体虚,吐血,咯血,胃弱,孕妇及上焦无实邪者

、胆矾

性味归经:酸辛寒有毒肝胆

功效: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主治:

1.风痰壅盛,误食毒物,喉痹,癫痫(“涌吐风痰毒物”)

2.口疮牙疳,风眼赤烂

3.胬肉,肿毒不溃

用法用量:温汤化服0.1~0.6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

注意事项:体虚者

第二十五章、攻毒杀虫止痒药

、雄黄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肝胃大肠

功效: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主治:

1.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虫蛇咬伤

2.虫积腹痛,惊痫,疟疾,哮喘(现少用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05~0.1g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注意事项:

1.有毒之品内服宜慎,不可久服

2.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使用

3.切忌火锻

孕妇

、硫黄

性味归经:酸温有毒肾大肠

功效:解毒杀虫疗疮补火助阳通便

主治:

1.疥癣,湿疹,秃疮,阴疽疮疡

2.阳痿足冷,虚寒哮喘,虚冷便秘("治疥疮要药""大补命门真火”)

用法用量: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内服宜慎用,过量易中毒

阴虚阳亢者及孕妇

芒硝,玄明粉

、蟾酥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心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主治:

1.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痛,牙痛

2.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解毒消肿,麻醉止痛”“辟秽化浊,开窍醒神”)

用法用量:内服0.~0.03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

、蛇床子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肾

功效: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主治:

1.阴部湿痒,湿疹瘙痒,疥癣

2.寒湿带下,湿痹腰痛

3.肾虚阳痿,宫冷不孕("皮肤病及妇科病常用药")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内服3?10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2.下焦湿热者

、土荆皮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肺脾

功效:杀虫疗癣止痒

主治:1.体癖,手足癣,头癣2.湿疹,皮炎,疥疮,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酒或醋浸涂擦,或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白矾

性味归经:酸涩寒肺脾肝大肠

功效: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祛除风痰燥湿退黄

主治:

1.湿疹瘙痒,疮疡疥癣,脱肛,痔疮,聤耳流脓

2.便血,吐衄,崩漏,久泻久痢

3.癫痫,脑卒中昏厥

4.湿热黄疸:女劳疸(“疮面湿烂或瘙痒尤宜”)

用法用量:内服0.6~1.5g,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处

注意事项:1.体虚胃弱2.无湿热痰火者

、大蒜

性味归经:辛温脾胃肺

功效:解毒杀虫消肿止痢健脾温胃增强食欲

主治:

1.痈肿疔毒,疥癣

2.蛲虫病,钩虫病

3.肺痨,百日咳

4.痢疾,泄泻

5.脘腹冷痛,食欲减退,饮食不消

6.防治流感、流脑、乙脑等流行性传染病,治疗食蟹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5~15g外用适量,捣敷,切片搽或隔蒜灸

注意事项:

1.不可敷之过久

2.阴虚火旺及有目舌喉口齿诸疾不宜内服

3.孕妇忌灌肠用

方剂学

第二十一章、理血剂

第一节、活血祛瘀剂

、核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桃仁12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方歌: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烦躁谵语,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用法:当微利。

方解:

桃仁:活血破瘀——为君

大黄:下瘀泻热——为君

芒硝:泻热软坚——为臣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防硝、黄凉寒凝血之弊——为臣

炙甘草:护胃安中,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

加减应用:兼气滞者,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者,加生地、牡丹皮、栀子。

注意事项: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用本方。孕妇禁用。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燥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方解:

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为君

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为君

川芎、赤芍:活血祛瘀——为臣

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为臣

当归、生地:养血益阴,清热活血——为佐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为佐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为佐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加减应用:瘀痛入络,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血瘀经闭、痛经者,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胁下有痞块,属瘀血者,加丹参、郁金、蜇虫、水蛭。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15g天花粉9g当归9g红花6g甘草6g穿山甲6g酒大黄30g桃仁15g

方歌:复元活血用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人,桃仁红花大黄草,跌打损伤瘀痛除。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用法:酒半盏;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方解:

重用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为君

柴胡:疏肝行气,且可引诸药入肝经——为君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臣

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为臣

当归:补血活血——为佐

天花粉:入血分消瘀散结,清热润燥——为佐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

加酒煎药——增强活血通络之力

加减应用:瘀重而痛甚者,加三七、乳香、没药、延胡索;气滞重而痛甚者,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温经汤《金匮要略》

组成:吴茱萸9g当归6g芍药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牡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

方歌: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漏下不止,或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

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解:

吴茱萸:散寒止痛——为君

桂枝:温通血脉——为君

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为臣

丹皮:活血散瘀,清血分虚热——为臣

芍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佐

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燥——为佐

麦冬:养阴清热——为佐

芍药、阿胶、麦冬合用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为佐

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助祛瘀调经——为佐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配伍特点:温清补消并用;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

加减应用:小腹冷痛甚者,去牡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香,或桂枝易肉桂;寒凝而气滞者,加香附、乌药;漏下不止而血色暗淡者,去牡丹皮,加炮姜、艾叶;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傍晚发热甚者,加银柴胡、地骨皮。

注意事项: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全当归24g川芎9g桃仁6g姜炭2g炙甘草2g

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独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用法: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方解:

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

川芎:活血行气——为臣

桃仁:活血祛瘀——为臣

炮姜:散寒温经止血——为佐

黄酒:温通血脉——为佐

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

童便同煎:取其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加减应用:瘀滞较甚,腹痛较剧者,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益母草;小腹冷痛者,加肉桂;气滞明显者,加木香、香附、乌药。

注意事项: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若恶露过多,出血不止,甚则汗出气短神疲者,当属禁用。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方解:

黄芪:补益元气,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

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为佐药

地龙:通经活络——为佐药

加减应用: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加桑枝、桂枝;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日久效果不显著者,加水蛭;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口眼?斜者,合用牵正散;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偏寒者,加熟附子;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

注意事项: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EDAAD

ACDDC

BBC

▼研七医栈——一战成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cj/7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