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中山市养生文化促进会会长梅全喜教

编者按

年6月23日下午,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与创新同行论坛暨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广州中大医院梅全喜教授作为中药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医药学专家,同时获得“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基础医学与药学学组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郭应禄教授为梅全喜教授颁奖,全国各地科技界人士及媒体近余人见证了此次盛典。

▲梅全喜教授(左四)和其他11位专家共同获得“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基础医学与药学学组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教授郭应禄院士为梅全喜教授颁奖

个人简介

梅全喜,男,年5月生,湖北蕲春人,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医院科教科科长、中药临床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艾产业化联盟副理事长,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艾基金)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市健康养生学会会长、《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编委会主任,《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药房》《中国药师》和《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副主编,《中药材》《中国药业》《今日药学》《亚洲社会药学》《抗感染药学》《中国合理用药探索》等多家医药期刊杂志编委。

本草药圣有传人

梅全喜教授年5月出生于中医药世家,其家乡位于湖北薪春县桐梓乡,与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是同乡。那里群山环抱、风景优美,自然赋予了他天资的灵气,而来自家庭的熏陶,培养了他对中医药的至诚热爱。其自幼跟随父亲在乡里行医,不仅习得了最初的中草药知识,而且在心底打下了将来一定要“行医济世、救死扶伤”的深深烙印。

当时,在乡里,由于医药卫生条件简陋,时常有人生病,到医院求治不便,医院判了“死刑”。然而,在梅全喜父亲的诊治下,看似平凡的草药发挥了大作用,不但药到病除,平息了当时的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而且几次从死亡线上拉回了病人。正是源于此,让梅全喜对父亲和父亲从事的事业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矢志走上从医路。为此,他自幼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在恢复高考以后,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希望子承父业。不料,学校在录取时考虑到他的化学成绩特别突出,将他遴选到了中药系学习中药,虽然没有当上医生,但梅全喜从此开始了他对中草药的研究。

大学时代的梅全喜凭借着对中医药的热爱,将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学习当中,各门功课都打下了丰厚的基础。在那时,詹亚华教授主讲的《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刘炎文老师主讲的《中药化学》都是他最喜欢听的课程,在专业上为他带来了极大帮助,而辅导老师强大的人格魅力也给他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大学4年,他各门功课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使梅全喜在毕业专题实习中初露锋芒,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顺利地完成了“复方蛇床子阴道栓的试制与临床疗效观察”的研究,并写出了两篇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的专业刊物上,这使他心中豁然开朗:“当不成华佗,就当李时珍吧!”

▲出席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分会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年8月,毕业后的梅全喜被分配到医院从事制剂工作。至今梅全喜还清楚地记得,到医院报到的第一天,他专程到李时珍陵园拜谒这位伟大的药圣,其在心中默默地许下愿望:作为李时珍的同乡和同行,一定要以他为榜样,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药方面有所建树,不辜负老师、同学和父老乡亲对自己的期望。

对传统中医药的挚爱和探索贯穿了梅全喜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他自觉肩负起了传承传统医学的伟大使命,甘愿与草药相伴。梅全喜把做好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上,为深入探讨祖国医药科学的奥秘,他不惜汗水,付出良多。

▲梅全喜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有关艾叶的知识采访

同时,坚持笔耕不辍,自年编著出版第一部专著《中成药的引申应用》起,迄今为止的近三十年间,梅全喜共独立著作或主编完成了《蕲州药志》《本草纲目补正》《艾叶》《中成药临床新用》《药海撷菁——梅全喜主任中药师从药二十年学术论文集》《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医院中药管理学》《简明实用中药药理手册》《鼻咽癌的最新研究与对策》《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应对》《广东地产药材研究》《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艾叶的研究与应用》《中药熏蒸疗法》《中药临床药学》《香药——沉香》《鲜龙葵果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与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导论》等40多部中医药专著及教材,共计超过多万字,还参与编审了《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中西医临床用药正误大全》《现代中药材商品手册》《中国常用中草药》《中国民族药食大全》等20多部专著,发表各种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多篇。其中,有不少的论文和著作是研究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其主编出版的《本草纲目补正》一书,作为年纪念李时珍逝世周年学术活动的献礼,获得了国内有关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它填补了《本草纲目》研究的空白。

矢志不渝求索路

三十多载的医药学生涯中,为了服从社会需要,梅全喜教授曾4次调动工作。但无论身在何处,处于什么样的岗位上,他从未放松过对自身的要求,于工作之余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学术探讨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当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自己所爱好的工作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梅全喜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早些年他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的矿物药不必先煎,槟榔炮制不宜直接粉碎颗粒入煎,桑叶不宜经霜后采收,必须重视中药灌肠剂等学术新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调动到广东省工作后,岭南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丰富的药材种类成就了梅全喜教授的探索进取之心,将广东地产药材列为了研究的重点方向。岭南充足的日照、炎热的气候、丰沛的雨量、湿润的土壤、多变的地貌、海陆具备的环境,造就了在这个特殊氛围中盛产特殊植物的条件,广东地产药材即是指广东本地生产,民间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中药材。如布渣叶、木棉花、三叉苦、蛇泡簕、广东土牛膝、火炭母等。尽管在过去的岁月里医家对广东地产药材研究较少,但广东地产药材的疗效却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不少地产药材在治疗地方多发病、常见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直到今天,在广东的许多地区,地产药材仍是普通人家煲汤和熬制凉茶的常用材料,一些甚至已成医院制剂的重要原料药,在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正是促使梅全喜以此为目标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担任国家中医药局重点研究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接受周宏灏院士颁发证书

在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上他肯下功夫、敢于创新,取得显著成绩。以三角草为例,三角草又名小花吊兰、疏花吊兰、山韭菜、土麦冬,为百合科吊兰属多年生、簇生草本植物三角草ChlorophytumlaxumR.Br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南部、中南部地区及广西等地,主产于广东中山、江门地区,民间应用于治疗毒蛇咬伤。但是国内外对三角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全面的研究则未见有文字报道。在梅全喜之前,国内关于三角草的基础研究是空白的,三角草包含的主要成分及其具备的主要药理作用皆不清晰。

梅全喜教授认为,开发利用三角草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及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自年“三角草的基础研究”科研项目首次立项以来,本项目先后获得广东省中医药局科技基金资助项目、中山市科技局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中山市卫生局科技兴医“十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资助。梅全喜说,对三角草开展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是一次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很强的课题。开展中山地产中草药三角草的基础研究,摸清三角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对于开发三角草系列药物制剂,为临床提供疗效确切的药物新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并能有效促进地产药材的研究与开发。为此,他带领团队成员展开了数载脚踏实地、夜以继日的研究工作。

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1.首次从三角草中提纯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是ChlorophytosideA,Syzalterin(6,8-二甲基-5,7,4’-三羟基黄酮),hecogenin(海可皂苷元)等。其中ChlorophytosideA(三角草苷A)是梅教授团队首次发现、首次报道并由他们自主命名的一种新化合物,有关该化合物的首次报道论文ChlorophytosideA,aNewLabdaneDiterpeneGlycosidefromChlorophytumLaxumChem.Bull以全英文刊载于《ChineseChemicalLetters》英文版杂志,并被SCI收载。2.首次对三角草的抗炎、镇痛、耳微循环、抗蛇毒作用及毒性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草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及抗蛇毒作用,为三角草的制剂开发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中国药学杂志》《中药材》《中成药》《时珍国医国药》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3.首次对三角草的形态组织、理化鉴别等进行了研究,制订了三角草的药材质量标准,获得省药监局的批准,为三角草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判别真伪的质量标准。4.以三角草为主药研制开发了跌打镇痛液、复方三角草片等新制剂,临床应用于治疗关节及软组织损伤、毒蛇咬伤等有显著疗效。其中跌打镇痛液为国内首创,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跌打镇痛液和复方三角草片已获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的制剂生产批文,为临床提供了确切有效的药物新制剂。梅全喜主持的这项课题通过成果鉴定,被认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开拓性,填补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空白。

▲人民卫生出版社领导为梅全喜颁发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书

梅全喜将一腔心血扑在了广东地产药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他带领团队还开展了有关广东土牛膝、三叉苦、蛇鳞草、蛇泡簕、沉香、黑面神等10多项广东地产药材的深入研究,并以广东地产药材为主药成功地研制出了10多种医药新产品,如“跌打镇痛喷雾剂”“复方土牛膝含片”“昆藻调脂胶囊”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科研新产品,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同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中山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多项。其中,由梅教授主持的广东地产药材研究项目“三角草的基础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昆藻调脂制剂治疗脂肪肝的机理与临床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方土牛膝制剂治疗咽喉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年5月,在梅全喜和团队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梅教授亲自主编的《广东地产药材研究》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由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题写书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教授题词,当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所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所长同时写序,规格如此之高是广东地方医药书籍中少见的,该书获得了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也获得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是梅全喜矢志不渝的心血结晶。本书系统介绍了余种广东地产常用中草药的别名、来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附注等项内容,其中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介绍尤为详尽,其中不少的内容是梅教授的所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广东地产药材研究的持续深入进行,对于加快广东地产药材走向世界,提高广东中医药地域文化的学术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广东的中医药强省建设均具有积极意义。

谱写地产药材研发新篇章

从湖北省到广东,梅全喜将家乡的中医先贤李时珍的精神也带到了广东省。他多年以来细心搜集各种文献记载,始终把地产药材的研究列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就带领团队协同合作,不仅对其生物特性、道地优质性进行研究,在实验室里化验分析、药理实验验证,而且还结合临床,制成制剂,在应用之中进行验证。

▲作为专家参加莞香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审会

沉香曾经是中山著名的地产道地药材,但中山近代的沉香资源并不丰富,了解沉香的人也不多,梅全喜决定对其开展研究,邀请中山民俗专家李汉超先生联名在《中山日报》上发表了“搜寻香山之‘香’恢复传统南药——关于建设沉香种植基地的构想”重要文章,以推动中山沉香热潮。期间牵头开展了中山沉香的药用历史、产地考证及资源普查工作,并先后发表“南药中山沉香的产地考证与发展构想”、“中山沉香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建议”等多篇论文,率先论证了中山是沉香的主产地和道地产地,这些文章为中山成功申报“中国沉香之乡”提供了详实资料。此后,中山沉香热潮逐步兴起,沉香的种植由当初的几万株到今天的万株,专门从事沉香种植、结香、加工、研发、应用推广、销售、贸易及收藏的专业公司由当初的一家发展到今天数十家。梅全喜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与多个沉香公司合作申报广东省中医药局科技基金资助项目和中山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沉香叶的药理作用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开展沉香叶与沉香药材的研究工作,发现沉香叶有抗炎、镇痛、镇静、降糖、平喘、促进肠蠕动等广泛的作用,为沉香叶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先后发表了与沉香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研究成果的总体水平达国内先进,并获得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也被多次邀请在沉香论坛上做有关沉香药用历史及医药应用的讲座,为广大的沉香爱好者普及沉香医药知识,还被授予“沉香药用研发专家奖”。为了进一步推动沉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梅全喜组织了他的研究团队在总结自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香药——沉香》专著,受到广大沉香爱好者的欢迎。

▲药学史分会主任委员梅全喜教授主持会议

在本世纪初,梅全喜研究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时发现广东民间有用龙葵治疗鼻咽癌的应用,从此,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cj/6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