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药物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232741.html袪风湿热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苦降泄,寒清热。具有良好的袪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经配伍亦可用于风寒湿痹。
海桐皮
Haitongpi
来源:
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或乔木刺桐E.arborescensRoxb.的干皮或根皮。夏、秋剥取树皮,晒干。切丝,生用。
相关名字:
钉桐皮、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州草药》)。
产地:
主产于浙江、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性状鉴别: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干燥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厘米,厚约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纵裂纹及较密的黄色皮孔,边缘不整齐,微突起或平钝;皮上有大形钉刺,刺尖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圆形或长圆形而纵向延长;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横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气微香,味苦。以皮张大、钉刺多者为佳。
主治病证:
1.风湿痹证。
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主入肝经,能袪风湿,行经络,止疼痛,达病所,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痛,或麻痹不仁,常与薏苡仁、生地黄、牛膝、五加皮等同用,如海桐皮酒(《杂病源流犀烛》);或与丹参、肉桂、附子、防己等配伍,如海桐皮汤(《圣济总录》)。
2.疥癣,湿疹。
本品辛散苦燥,入血分能袪风燥湿,又能杀虫,故可治疥癣、湿疹瘙痒,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土茯苓、黄柏等煎汤外洗或内服。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2.《本草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刺桐文碱、水苏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含黄酮,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海桐皮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有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相关阅读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防己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桑枝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秦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