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病的消风散浅析方解及临床验案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胡麻仁生地各一钱(各3g)木通甘草各五分(各2g)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具有抗过敏、抗组胺、抗炎、抗菌、抗病毒、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风疹,湿疹(风中皮肤疹证)。疹出色红,瘙痒,或遍身斑点呈云片,抓破后渗出津水,舌红,苔黄白相兼,脉浮。

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风中皮肤疹证者。

本方所治之证乃风侵肌腠,浸淫营卫气血所致。邪热内生,阴血不足,风窜肌腠,热侵血脉,外风与内热相结而肆虐于营卫肌腠,则疹出色红,瘙痒,或遍身斑点呈云片;热郁气机,气不化湿,湿热与风相结而浸淫于外,则疹处抓破后渗出津水;舌红,苔黄白相兼,脉浮,皆为风与热浸淫肌腠之征。治当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疏风散邪,使风邪从肌肤外透,共为君药。湿热浸淫,以苦参、石膏、知母清热燥湿;木通利湿,使湿从小便而去;治风必治血,治血风自灭,以当归、胡麻仁、生地黄补血活血,凉血息风止痒,共为臣药。苍术苦温燥湿,并制寒凉药太过,为佐药。甘草益气缓急,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效。

配伍特点:辛温药配辛凉药,散风寒透里热;清热药配燥湿药,以治湿热;活血药配凉血药,治病求本。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风中肌肤疹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疹出色红,瘙痒,脉浮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疹瘙痒明显者,加蛇床子、地肤子,以燥湿止痒;若疹色鲜红者,加玄参、丹皮,以凉血清热止痒;若内热明显者,加青黛、栀子,以清泻邪热等。

3.注意事项:脾胃寒湿证者慎用本方。

当归饮子(《济生方》)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生地黄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风去芦荆芥穗各一两(各30g)何首乌黄芪去芦,各半两(各15g)甘草炙,半两(15g)。上父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主治:血虚风热证。皮肤疥疮,或肿或痒,或发赤疹瘙痒等。

消风散与当归饮子均用当归、生地黄、防风、荆芥、甘草,功用均能养血活血,凉血祛风,治疗皮肤瘙痒。消风散中又用石膏、知母、苦参、木通、苍术等,清热燥湿功用比较明显;而当归饮子中又用白芍、何首乌、黄芪等,补血益气功用比较明显。

消风散中荆芥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常用方。

《外科正宗》。

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

消风散内归生地,蝉蜕荆防苍苦参;胡麻知母牛蒡等,石膏甘草木通行。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风疹,湿疹。疹色偏红,瘙痒,破溃后易渗液,苔白或黄,脉浮数。

方中当归、生地黄清热凉血、散瘀化斑;防风、牛蒡子、荆芥、蝉蜕祛风止痒;苍术、苦参、木通利湿止痒;石膏、知母清气分实热;胡麻仁养血润肤,甘草调和诸药而养中,诸药合用,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凉血又护阴,是一个疏风除湿、清热养血的有效方剂。

若风热盛者,加薄荷、菊花、桑叶;若湿邪盛而破溃渗液多者,加砂仁、豆蔻;若风湿俱盛者,加秦艽、桑枝、桑寄生。

现在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如治疗荨麻疹,可佐以黄芪、秦艽、益母草健脾益气养血,当归、牡丹皮、赤芍、紫草以开气血之闭,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治疗血燥血热之银屑病,可加水牛角粉、生地黄、牡丹皮、僵蚕、紫荆皮等清热凉血解毒。

消风散汇集祛风、利湿、清热之品,辨证加减治疗各种皮肤病均有一定疗效。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谓内服本方,尚需“兼戒口味,辛热莫啜,忌洗热汤,其烦自脱”;同时可外用绣球丸(樟冰、轻粉、川椒、水银、雄黄、大枫子)搽擦,以止痒杀虫。本方加减治疗湿疹、风疹、过敏性皮疹均有疗效。

——首届国医大师颜德馨

1

脂溢性皮炎(白屑风)

赵某,男,36岁。

头部皮屑增多伴痛痒2月。诊见:头部有大小不一的斑疹,基底潮红,部分上面有弥漫而均匀的粉末状脱屑,梳发或搔抓时易脱落,脱发增多,头发干枯,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脂溢性皮炎。

治则:疏风清热,养血润发。

方药:消风散加减。

荆芥、防风、蝉衣、苍术、陈皮、川芎各6克,牛蒡子、当归、生地黄、苦参、金银花、制首乌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

服药1周后,皮屑减少,瘙痒减轻。守前方加生山楂15克,黄连45克,连服14剂而愈。

按语:脂溢性皮炎属中医“白屑风”范畴。《外科正宗》说:“白屑风多生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而又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治当消风散。”西医学认为,其发病多与毛囊皮脂分泌过多有关。紧扣病因病机,结合症状,辨为消风散证,并加金银花、生山楂、制首乌、黄连,清热去脂生发。治疗3周痊愈,疗效显著。

2

银屑病(白疕)

徐某,女,33岁。

全身皮肤红斑伴瘙痒1周。原有银屑病病史3年,每年秋季发作,夏季缓解。否认有家族遗传史。诊见:全身散在红斑,表面色白,基底潮红,形态如地图状,皮疹以四肢伸侧、背部为多,伴皮肤干燥,紧板不舒,脱屑翘起,搔抓时阵阵脱落,瘙痒剧烈,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银屑病(寻常型)。

治则:疏风养血,润燥止痒。

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荆芥、防风、蝉衣、苍术、羌活、川芎各6克,牛蒡子、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白鲜皮各10克,赤芍15克,苦参8克,生甘草4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7剂后,未见新发皮疹,瘙痒好转,守前方继服3周,全身斑疹消退。

按语:银屑病属中医“白疕”范畴,是以皮肤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为主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本病重要特征是皮疹上堆集较厚的银白色有闪光的鳞屑,鳞屑很易刮除,下面露出淡红色透明的薄膜,轻刮一下,即可见到露水珠样的出血。《医宗金鉴》描述“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有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荣外。”西医对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故治疗上方法虽多,均不尽人意。抓住“久病必虚”,血虚易生风生燥,并结合银屑病在秋季发病的特点,秋季燥邪当令,易犯皮毛,内因外邪结合共同致病;且“燥胜则干”,故患者有自觉皮肤干燥、紧板不舒、脱屑翘起等症。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疏风养血,润燥止痒而见效显著。

3

瘾疹

陈某,女,35岁。年8月6日就诊。

全身出现痒性风团6小时,风团色红,颜面、躯干、四肢均可见,背部密集成片,剧痒。

辨证:风热客于肌肤。

治则:疏风清热。

方药:消风散加减。

荆芥、防风、当归、生地黄、苦参、苍术、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12克,煅石膏30克,生甘草6克,加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服3剂后诸症消失,原方去石膏、知母,加白蒺藜15克,再服3剂而愈。

按语:瘾疹分急性、慢性,急性者多因禀赋不耐,外邪入侵,或饮食不慎所致。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与热邪搏于肌肤腠理,风热客于肌表致营卫失调,络脉盛而风团色红。消风散中荆芥、防风祛风固表,牛蒡子、蝉蜕清热疏风止痒,苍术、苦参清热祛风燥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当归、生地黄、胡麻仁养血活血,生甘草调和诸药。

4

荨麻疹

夏某,男,35岁。年11月15日初诊。

反复发作全身瘙痒斑丘疹3次。服阿司咪唑、氯苯那敏、泼尼松,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药后症状缓解。此次全身瘙痒、斑丘疹反复发作已1周。服用阿司咪唑、氯苯那敏、泼尼松等药未缓解。伴心烦,口干,喜饮冷水,大便干结难解,小便短赤。查患者全身抓痕累累,舌红苔黄厚糙,脉洪数。

辨证:考虑为湿热伤阴,风邪入络。

方药:消风散加减。

蝉衣、生地黄、神曲、甘草各20克,荆芥、防风、苍术、知母、当归、胡麻仁、牛蒡子、生大黄(后下)、制僵蚕、露蜂房、乌梢蛇各10克,苦参、生姜各30克,全蝎、蜈蚣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咐患者停用所有西药,服2剂后全身瘙痒明显减轻。服完4剂全身瘙痒及皮损完全消失,患者少气欲卧,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为邪去体安迹象,嘱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静养可愈。数日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按语:慢性荨麻疹发作期及急性荨麻疹,急则治标,以祛风止痒、清热除湿为大法。慢性荨麻疹缓解期,缓则治本,以补气血、固营卫为大法,多选用玉屏风散或八珍汤加减。治标易而治本难。多数患者急性期症状缓解后不愿继续服药,此其一;调补气血阴阳之偏胜需较长时间而服药多剂,多数患者难以坚持以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此其二。因此,缓解期坚持服药对控制或减轻反复发作尤其关键。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名医·名方临证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何庆勇主编)

陈实功的治风湿疹之名方:消风散

在众多的消风散同名方中,明代的医学大家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里的消风散较为有名。本方由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g]甘草和木通各五分[各3g]。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功用是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方歌: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病因: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

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剂。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

以湿疹为例,该病的典型经过是皮肤局部出现丘疹、红斑、水泡或脓疱,伴随瘙痒;经过搔抓,出现抓痕、皮肤破溃,伴随流血、渗液;继而结痂,痂皮脱落,皮肤粗糙增厚、干燥、脱屑。全程伴随瘙痒,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从中医病因学角度可以把其全过程的病因概括为风(痒)、热(红斑、脓疱)、血(红斑、流血)、湿(水泡,渗液、缠绵难愈)、燥(皮肤粗糙增厚、干燥、脱屑)。这些病因或者联合、或者单独出现,交替反复,构成疾病的不同时期。

对此,中医处方法可以给出对应的治法,即疏风祛风、清热凉血、祛湿、润燥。陈实功创立的消风散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止痒兼清表热;配伍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配伍生地清热凉血;苍术芳香化湿,苦参清热燥湿止痒,木通清热利湿;当归、胡麻仁养血润燥。

本方全面考虑到一般瘙痒类的皮肤病的自然进程和演变规律,针对各个环节设计了治法,选取行之有效的药物,故而收效优良。本方的多种治法没有相害之处,故可以一方同纳,可以运用于湿疹的多个时期。即使是祛湿和润燥这一对治法表面看来相反,但环节完全不同,润燥是通过养血实现的,而养血是可以祛风止痒的。即使如此,临床运用的时候加以变通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方一出,大受欢迎,风头盖过《和剂局方》、《普济方》等方书中收录的大量的消风散。从《和剂局方》的消风散后,众多的消风散皆以其为蓝本,将疏风止痒法加以发挥,并无创新之处。其制方的理论源泉直接来自于内经“风邪客于肌中”这一关于“痒”的成因的基本理论。但陈实功没有囿于这种学说。陈实功是可以与华佗比肩的大医学家,尤其长于外科,实践和理论都属一流。在创编此方时,他考虑了风疹、湿疹类疾病的成因的复杂性,组方更为全面、完备。

除上述分析外,本方还考虑到了其他相关因素。首先从病位和脏腑的关系来看,发生部位在皮肤,与五脏相关的就是肺,所以中医的皮肤病多从肺治;内经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而与心也有关,因为心主血,有“血虚生风”之说,有“养血熄风”、“血行风自灭”之说;心属火,火能生风,因此清心热也是主要的治法选项之一。其次从病因和方剂的立法用药来看,风、热、血、湿、燥,虚实皆有涉及,但其中风是主要的。因为在本类疾病中,最为突出、同时也是贯穿始终的症状是“痒”,恰恰《内经》认为“痒”属于风,所以疏风熄风之法几乎成为止痒的首选治法。本方考虑和运用了疏散祛风、养血熄风、祛风胜湿等多种祛风法,因此既可以运用于实证,又可运用于虚证。通过对本方制方原理的分析来看,足可见创制者之良苦用心,而皮肤科的中医理论及其运用,也远非有些人想像的那样简单。

现代研究反复证实本方有广泛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十分复杂,包括降低白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Ⅳ型超敏反应及肥大细胞脱颗粒,达到抗变态反应的目的;并能通过多种途径减少白三烯的产生,以缓解迟发相变态反应。

本方现代广泛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以及多种过敏相关的皮炎(如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风湿病患者。

从临床运用来看,本方和防风通圣散(丸)的主治覆盖面非常相似。防风通圣散的运用已经深入人心,销售量很大。按照本方配伍生产的消风止痒颗粒是现代新剂型,其功效应与传统散剂一致。本方无论是传统剂型还是现代制剂,其生产、销售都有极大的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bm/5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