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采收完全指南

拥抱未来

与你共赴,田园之约

农民帮

勤奋创造美好

农民帮、帮农民

导语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中药材也进入产新的季节。然而适时、合理的采收,直接关系到中药品质的优劣和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所以掌握一份中药材采收完全指南是至关重要的。

秋季十种类药材的采收要点1决明子

又名草决明、假绿豆等。于当年秋季9月~10月,当荚果变成黑褐色时,分批采收。最后用镰刀将全株割下,运回晒干,用木棒打下种子,除净杂质,再将种子晒至全干即成商品。

2连翘

又名连壳、青翘等。连翘定植后3年~4年开花结果。一般于霜降后,果实由青变为土黄色即将开裂时采收。将采回的果实晒干,除去杂质,再晒到全干即成商品。

3菟丝子

又名豆寄生、无根草等。秋分前后,当有1/3以上的豆棵枯萎时,菟丝子果壳也已变黄,然后连同豆棵一起割下,晒干,脱粒,用竹筛将菟丝子种子筛出,去净果壳及杂质,晒干即成商品。

4薏苡

又名苡仁米等。于秋季9月~10月,当茎叶变枯黄、80%果实呈浅褐色或黄色时,连茎秆割下,用打谷机脱粒,晒干,除去杂质,扬去空壳,筛净,然后用碾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再筛净、晒干即成商品。 

5桔梗

别名包袱花、铃铛花等。一般在播种后培育两年后才收获。于10月中、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挖取。过早采收,产量低、质量差;过迟,根皮难以刮净,且不易晒干。收挖时不要伤根,以免汁液外溢。挖出根条,除去茎叶和泥土,放在清水中洗净,用竹刀趁鲜刮去外皮,晒干即成商品。   

6酸枣

又名山枣、野枣等。酸枣树栽后第2年开花结果。于9月~10月当果实呈红色、完全成熟时采收,种仁才能饱满,质量较高。老产区一般用竹竿打落采集。近年来试用“乙烯利”催落,效果很好。果实采后,除去果肉,碾破枣核,分离枣壳,淘取枣仁,晒干即成商品。亦可用机械化碾壳机处理出种仁。

7白扁豆

白扁豆在9月~10月,当果壳变为黄白色略现皱缩时采摘,扁豆花于6月~7月含苞待放时采摘。白扁豆:荚果采回后晒干,用木棒拍打出种子,筛去杂质,晒干即成商品;扁豆花;采后直接晒干即成商品;扁豆衣:先将白扁放入水中浸泡至种皮鼓起后,剥取种皮,晒干即成商品。

8山茱萸

别名枣皮、药枣。山茱萸栽后8年~10年才能开花结果。果实一般于9月下旬到10月初成熟,当果皮呈鲜红色时适时采收。采摘时要防止折断树枝,损伤花蕾,否则影响翌年产量。果实采回后及时除去枝梗、果柄和杂质,将果实薄摊于竹匾上,厚3厘米左右,用文火烘到果皮膨胀变柔软时,以用手挤出果核能自动滑出为度,立即取出摊晾,挤去果实,将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

9补骨脂

又名破故纸、黑故子等。补骨脂的花果期较长,7月~10月果实陆续成熟,当小穗上的种子有80%变成黑色时,即可采收。一般每隔7天~10天采收1次,最后连茎秆割回。遇有大风天气,应提前收获,否则果实容易被风吹落,难以收集。收获后,应及时将果实摊开晒干、脱粒、除去杂质,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加5%盐水拌炒至干燥发出香气时,取出筛去灰屑即成商品。

10芡实

又名鸡头米、红莲子等。芡实花果期较长,果实成熟期不一致。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当果实呈红褐色时,分期分批采收。过早采收、种子不熟、产最低、质量差;过迟种子熟透后能自行散落水中,难以采集。采回后,用木棒击破带刺的外果皮,取出种子,用清水洗净,晒干或阴干。然后,碾开硬壳,簸净果壳,除去杂质,取净仁晒干即成商品。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不用品种的中药材采收有不同的“脾气”1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

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供参考。

1早春采收

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

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

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

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2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

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3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

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

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4以叶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叶类中药材品种宜在植株生长最旺、花未开放或花朵盛开时采收,此时植株已经完全长成,光和作用旺盛,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如大青叶、紫苏叶、番泻叶、臭梧桐叶、艾叶等。

5以全草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全草入药的中药材应在植株生长最旺盛而将要开花前采收。如薄荷、穿心莲、伸筋草、鱼腥草、淫羊藿、仙鹤草、透骨草、马鞭草、藿香、泽兰、半枝莲、白花蛇草、千里光、佩兰、蒲公荚、茵陈、淡竹叶、石斛等。但也有部分品种以开花后秋季采收,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如麻黄、细辛、垂盆草、紫花地丁、金钱草、荆芥等。

秋季中药材收获和种植应注意的问题

中药材采收期采收中药材,一定要根据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规律,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某种中药材合适的采收年限和采收时间,决不能因为生长年限不够、采收时间和采收技术不适宜而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根类:桔梗以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采挖为宜,过早影响产量,过晚则根皮难刮,且不易晒干;天麻在初冬时采收,质坚体重,质优;白芍在栽种后第三年9月采收,过迟新根发生,影响产量及质量,且不易干燥。

根类中药材采收时要除去泥土和无用部分,如残茎、叶、须根等,有的需要趁鲜除皮,如北沙参、桔梗、半夏、天南星等,有的需要趁鲜加工如山药、红参等。果实和种子类:薏苡在叶片转黄、种子已有80%成熟时采收,若采收过迟,已成熟种子容易脱落,造成减产;栝楼当果皮有白粉、呈浅黄色时采收,采收过早,皮肉不厚,种子不成熟,采收过晚,果肉变薄,产量减少;小茴香在果皮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时采收,若等果皮变黄,果实易脱落;连翘在果实初熟、果皮尚带绿色时采收;山茱萸着霜后采收为佳;木瓜应随熟随采。

花类:菊花在花瓣平直、80%的花心散开、花色洁白时采收,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西红花在开花第一天至第二天的上午10时左右采收,取花内的雌蕊柱头及花柱的红色部分供药用,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全草类和叶类:瞿麦栽种后可连续收割5~6年,每年可收割2~3次;半枝莲可在栽种当年的9~10月收割1次,以后每年的5、7、9月都可收割1次;薄荷一般每年收割1~2次;细辛直播培育4~5年收割,育苗移栽培育3~4年收割;桑叶需经霜打后才能采收。

此外,秋季收获的皮类中药材在我省主要是牡丹皮,药用牡丹移栽3~4年,于10月上旬将根挖起。秋季种植的中药材许多中药材春、秋两季都可播种或移栽,除了有特殊要求不能秋种的(板蓝根秋种第二年春季开花,影响药材质量)外,一般都以秋种为好。桔梗以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为宜,种子成熟后,越早播种越好;柴胡在秋末至冬季土壤冻结前播种;白芷于8月下旬至9月初种子采收后播种;黄芪于9月中下旬播种;白芍以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分株栽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但以早栽为好;防风种子采收后即可播种;党参在土壤封冻前播种,育苗的于10月上中旬移栽;丹参于10月移栽;天麻于10月下旬至11月栽种;百合9~10月播种,用鳞片育苗,小鳞茎栽种;白术于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栽种为宜;射干于10月上旬播种,根状茎秋季收获时分开栽种;薄荷于10月上旬至下旬栽种;金银花于9月初至10月中旬新芽萌发前扦插繁殖;山茱萸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杜仲于10月末至11月初随采随播;厚朴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药用牡丹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分株繁殖。

秋季种植中药材时,应充分考虑每种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如一般根类中药材怕积水,半夏需遮阳,白芍忌连作,党参忌高温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中药材进行种植。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O2O服务平台=〉云南省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服务中心。

致力于中药材领域相关检测技术研发和服务整合,

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质量检测、专家技术、优质种源和中药材信息等服务。

赞赏

长按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bm/2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