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相传秦朝时期,江南的一个小村庄突然流行一种怪病,患者全身皮肤长出疙瘩,且奇痒难忍,当地许多名医均束手无策。后来,有位术士说远在东海的一座小岛上,生长有治这种病的药,但岛上遍布毒蛇,草药又常被毒蛇压在身下,采之十分艰难。
终于,有一天,村里几名胆大的壮丁挺身而出,他们带上雄黄酒登上蛇岛,历尽千辛万苦,仅剩一人背回了两篓草药,按照术士嘱咐,村民用这种草的种子煮水洗澡,仅3次,病就好了。因为此药多在蛇身下发现,如同蛇的床一般,故起名为”蛇床“,其子即称”蛇床子“。
植物形态特征
蛇床又名蛇栗、虺床、思益、绳毒等,李时珍说,蛇虺喜卧于下吃子,故名蛇床。其为一年生草本,根细长,圆锥形;茎直立或斜上,圆柱形,多分枝,中空,表面具深纵条纹,棱上常具短毛;叶片轮廓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瓣白色;果长圆形。
医家名论
蛇床的名气之所以那么大,主要是因为它是一味著名的中药——这也是我国古代植物认知的主流。它的果实干燥后入药,自《神农本草经》开始,历代中医典籍都有记载,有燥湿、杀虫止痒及壮阳之效。
在《楚辞》里,蛇床就作为香草植物出现了。《离骚》中有一句:“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据专家们考证,诗中的“绳”,指的就是蛇床,因其有个别名就叫绳毒。
《名医别录》载:“蛇床生长于临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实阴干用;苏颂说:”蛇床三月生苗,高二三尺,叶青碎,成丛状似蒿枝,每枝上有化头百余,结为同一窠,像马芹,四五月开白花,呈伞状,它的子为黄褐色,像黍米,非常轻盈。
李时珍说:“其花如碎米攒成一簇,其子由两片合成,像莳萝子而细小,也有细棱,凡花、实像蛇床的有当归、川芎、水芹、藁本、胡萝卜。
蛇床子,[修治]雷曰:使用蛇床,须将其用浓蓝汁和百部草根汁,同浸一昼夜,漉出晒干,再用生地黄汁拌和后蒸,蒸好后取出晒干。味苦、性平、无毒。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治癫病恶疮,久服轻身。出自(神农本草经);能温中下气,令妇人子宫热,治男子阳痿,久服润肤,令人有子。出自(名医别录)。
《日华诸家本草》: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治腰胯酸疼,四肢顽痹,缩小便,去阴汗湿癣齿痛,治赤白带下,小儿惊痫,跌打损伤。煎汤外洗用于皮肤瘙痒。
据多家古籍记载,其功效大同小异,都具有壮阳,杀虫治瘙痒之功效。《本草新编》:内外俱可施治,功用颇奇。
蛇床不仅历史悠久,分布也广泛,几乎遍布整个中国。在国外,它亦分布于印度、韩国、老挝、蒙古、俄罗斯、越南及欧洲,在北美已成入侵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