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9241907.html
巧合的分数
年10月份的自考,距离上次8月份的只有两个月,备考时间较短。
这次考试只报考了三门,理论上可以报四门,但那样备考压力太大。
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共有12门课程,此时,我已经考过了六门,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关系到考试的效率,是很有策略性的问题。
如果考试科目安排得当,12门专科课程就能以最少的考试次数——四次,全部考完,否则就会增加额外的考试次数。
每增加一次考试,都是增加半年的时间与精力的耗费。
自考每次最多只能报考4门,专业课程的考试科目都固定分组,只能在相应的时间段报考。
剩下的六门课程,古代汉语、古文选(二)各一组,还有四门两两分组。
这样看,只要再考两次,每次考三门都过,专科专业就考完了。
年10月份的自考承上启下,非常关键,
如果这次考试,两两分组的科目中有一门没考过,就必然会额外增加一次考试。
如果这次考试,两两分组的科目全过,单科组的课程没过。
那么下一次还有机会,考四门一次通过。
所以,这次备考的重点就是确保两两分组的科目通过。
考试的结果喜忧参半。
忧的是古文选(二)没通过。
喜的是三门科目中,普通逻辑,中国现代文选这两门两两分组的科目都以70多分的成绩通过。这样,下次还有机会一次考四门,结束专科考试。
古文选(二)没通过,考了47分,这是一个比古文选(一)曾经考过的48分还低的分数。
47分是一个非常魔幻的分数,因为在之后年10月份的本科考试中,又出现过。
年10月份,古文选(二),47分;
年10月份,外国文学史,47分。
跨越一年时间,在相同的月份,考出了相同的挂科分数。
是巧合还是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传达某种未知的信息?
死期到了
一个梦让这个看似巧合的分数更加扑朔迷离。
在查分数的那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梦中,一个黑衣人在前面慢慢挪行,后背上有一个白色圆圈,圈内潦草地写着47,若隐若现。
黑衣人边走边喃喃自语:死期到了!死期到了!
然后,慢慢走进黑暗中消失不见。
穿过黑暗,又看到一个相同的黑衣人,依然在走,依然在说,依然走进黑暗。
周而复始,永无止息。
我把这个梦说给同事们听。
一个同事说,我看是凶!临近死期,走向黑暗,厄运将临。看你印堂发暗,是大凶之兆!最好做点善事,请我们吃一餐,兄弟们有难同当,一起帮你扛过去!
另一个同事说,我看是吉!死期不死,向死而生,如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喜事,必须庆祝一下,今晚——
我说:滚!像蛋一样地滚!
滚蛋们解决不了问题,神奇的事情依旧神奇。
除了分数的巧合,还有专科本科科目考试的两两分组的巧合。
上面说过,通过两两分组,专科科目就能以最少的考试次数——四次,全部考完。
在本科考试中,也遇到了两两分组的问题,与专科考试极其相似。
47分的外国文学史,恰好处在两两分组的科目中。也就是说,即使外文史这次没有通过,也不影响考试效率,本科依然可以以最少的考试次数——四次,全部考完所有科目。
两次与47分相关的巧合,是不是很神奇!
导演的推理
神奇的事情不常有,自考还得要一门一门考。
考试考多了,我发现:
知识点呈零散化、堆砌化状态的科目,比较难通过,比如,专科的五大文选,或者挂科,或者六十分左右。
知识点呈系统性、理论性状态的科目,通过比较容易,比如,文学概论,写作,还有普通逻辑。
在年10月份的自学考试中一次轻松通过的普通逻辑,考了75分,成绩一般。
这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程,从概念、判断到推理,其中的推理部分最有吸引力。
推理的过程如同侦探一般,从细枝末节、随意平淡的信息中,利用逻辑原理,找到答案,是一个非常锻炼脑力的思维过程。
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次考试中最后的大题,大概如下:
三个导演拍电影,A导拍了《黄飞鸿》,B导拍了《孙悟空》,C导拍了《白蛇传》。
一天,三个导演在一起聊天吹牛。
A导说:重大发现,我们三人之姓,分别为我们所拍片首字,且异于己所拍片首字。
一孙姓导演笑:果真如此!
问:ABC三导演分别姓什么?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后一句话的解析。
最后一句话不仅仅是对A导观点的确认,还包含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A导不姓孙!
如果能分析出这一点,那么就说明推理能力还可以。
这个问题还可以变化一下。
如果白姓导演笑,答案会是什么?
如果黄姓导演笑,那答案又会是什么?(笑)
其实这就是一个不相容选言推理,一层一层选下来就得到答案。
是不是很有意思。
由于年10月份的考试有一门挂科,这导致下次考试,也就是年4月份的考试必须要考四门,才能全部考完,备考压力大增。
最后剩余的这四科,除了现代汉语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相对简单外,其他科目,
如古文选(二)是挂科科目,难度自不必说;
外国文选也有一定难度,难点在大量外文作者名与著作,读起来跟绕口令似的,就是毫无意义的音节的组合;
最难的还是古代汉语,教材是繁体字,看书要三分联想七分猜,这要怎么考!
题型中还有一类填空题,要求用繁体字答题。
繁体字,只认一下还好,要写出来真的难。
一写繁体字,才感觉到简体字的必要性。
写一个繁体字跟画画一样,费时费力,效率太低下了。
考纲编写人员大概也知道其中的难度,特意选了十个古文著名段落,考题限制在其中。
感受一下要背诵的繁体字段落: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看看其中的繁体字,考试时要求默写出来,是不是有一定难度。
所以,年4月份的备考,古代汉语用功最多。
考试结果如何,下节再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