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权威专家确认,我国在云南盈江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野生马来穿山甲在野外活动的清晰图像,这也是我国首次在野外拍到马来穿山甲的活动影像。
在确认这个消息之后,有关专家和工作人员都喜出望外,因为这表示困惑了学界17年之久的悬案得到了破解,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次被拍到的珍稀动物——野生马来穿山甲。全世界共有8种穿山甲,马来甲是其中的一种,又名爪哇穿山甲,是东南亚的一种穿山甲,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的是中华穿山甲。
那么在我国境内除了中华穿山甲还会有其他的穿山甲存在吗?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早在年,IUCN穿山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吴诗宝等专家们就提出过马来穿山甲可能在我国境内有所分布,并且拍摄到了活体影像,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落后,影像画面十分模糊,根本无法判断出画面中的穿山甲到底是什么种类,所以这个结论一直缺乏直接的证据。
此次在云南盈江拍摄到的穿山甲从身体特征、行为表现以及栖息地等多方面证实确为马来穿山甲个体,是马来穿山甲在我国云南省盈江地区分布的直接证据,同时也宣布这桩时隔17年的悬案终于被破解了。
这是个可喜的重大发现,在可喜之余,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为什么穿山甲已经变得如此珍稀而少见了。且不说马来穿山甲,就是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的中华穿山甲数量也早就已经急剧下降,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减少近90%,近几年,我国大陆地区均未见或仅见零星个体存在,并长期未监测到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的存在,可以说现在野外的中华穿山甲资源相当贫乏,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在年,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名单;在年,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提升至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那么造成穿山甲几乎快要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穿山甲不是大型猛兽,在野外没有特别强的攻击能力,但是它们却是出色的自卫动物,它们拥有自己的一套防御系统,当碰到外敌时,它们就会将自己的身躯卷起来,蜷缩成一团,由于它们身上的鳞片十分坚硬,从而能够保护它们免遭伤害。
既然自然原因不是它们快要灭绝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地便能想到,人为原因才是导致它们濒危的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经常能听到走私穿山甲之类的新闻,而走私的基本上都是它们的鳞片。它们的鳞片之所以得到那些不法分子和黑市的青睐,就是因为穿山甲的鳞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中药药材。
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都对此有一定的记载。经过现代医学的实践与临床证明,也证实了穿山甲鳞片确有祛风除湿、通经下乳、活血散结等功效。
所以穿山甲成了不法分子们的目标,大量的穿山甲被捕杀,上个世纪60年代仅在广东地区每年就有至少2万只穿山甲被捕杀。即使是在打击捕杀野生动物强度很大的今天,这种事件也依然屡见不鲜。
去年,广东珠海便破获了一起特大的走私野生动物案,查获了8吨穿山甲鳞片,这也就意味着约有只穿山甲遭到杀害,这个数字真的触目惊心!
除了在中国,其他各国也都有野生动物的“交易”,前段时间,尼日利亚海关截获了15袋、总重量为.5公斤的穿山甲鳞片,价值约17亿尼日利亚奈拉。
除了人类的刻意捕捉与杀害以外,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也成了穿山甲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专家们就提出要人工培育和饲养穿山甲的想法,就像人工繁育大熊猫一样,并且一直以来都在为之努力,但是经过了数十年的摸索,结果却好像并不能如人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人工养育穿山甲确确实实是要比大熊猫可费劲和困难太多了。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这很普通且常见。可是穿山甲的食物是蚂蚁和白蚁,穿山甲天生就是它们的克星,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克白蚁。据研究,在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那么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由此穿山甲也被称为“森林卫士”。
因此,要想人工养殖穿山甲,那么还需要养殖它们的食物,即不同种类的蚂蚁和白蚁,因为不同种类的蚂蚁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营养成分,甚至需要20多种不同的蚂蚁,同时还要搭配白蚁均衡饮食,这就让科学家们犯难了。
之前广东省在救护被查获的马来穿山甲时,救护人员便从网上订购了贵州的干黑蚂蚁,还拜托云南的村民们快递来了当地的白蚁窝,在参与救护的一个多月里,救护人员们爬树或是深入树林寻找、摘取蚂蚁窝并小心运回救护中心一直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工繁育穿山甲成本更高,十分费时费力费钱。
除了食物这个难题,还有繁育问题。穿山甲的繁殖速度十分缓慢,通常只在每年的4月到5月进行交配,孕期长达7个月,而且每年只繁殖一胎,每胎也就一个幼崽。此外穿山甲作为环境适应性更强的原生物种,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穿山甲的遗传多样性也会快速丢失。
由此可见,人工培育和饲养穿山甲之路依旧困难和挑战重重,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早日攻克难关,探索出人工养殖穿山甲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加大力度打击捕杀和交易野生穿山甲的力度,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维护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参考资料:
[1]吴诗宝,马广智,唐玫,等.中国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2):-.
[2]汪松.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
作者:乔木初审:许墨元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