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听我4句话,整个秋冬少生病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

在这夏末秋初之时,自然界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盛夏余热未消,秋凉夜半乍现!

养生,其实就是一个调养的过程,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让自己健康快乐~

我们的老祖宗在怎么健康生活的方面,真的充满智慧,很多民俗老话儿,都蕴含着满满的的养生知识。

立秋到处暑,16天的过渡期,是夏秋交接很重要的时期,古人很重视节气变化,顺应节气养生,是说不完的话题。

立秋后10日,少吃瓜多吃果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尤其现在西瓜即将退市,不少人都抢在这最后的西瓜时节,努力吃瓜。

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

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这个时候脾胃本就虚弱,若过食寒凉之物只会“火上浇油”,引起腹泻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立秋后10日,瓜不宜多吃,秋果却是可以吃些的。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秋梨又被称为“果宗”、“玉乳”,有“百果之宗”的美誉。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

秋天在五行属金,在五脏属肺,外界燥邪伤肺多发生在秋季,故又称秋燥。秋燥分温、凉两种,初秋时节以温燥为主。

《饮膳正要》记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也就是说,秋季容易伤阴燥液,可以适当服食滋阴润肺的食物。吃梨正好能够缓解燥气,推荐1个梨的吃法:

川贝炖雪梨:取雪梨一个,洗净削皮切开,去核掏空,放入川贝粉10克、冰糖20克,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隔水蒸30分钟即可。

川贝甘寒味苦,养阴润肺,止咳化痰;雪梨性寒味甘,润肺清燥,降火消痰。

如果觉得自己制作麻烦,商城也有现成的枇杷秋梨膏,是用枇杷果、梨子、百合、菊花、甘草、罗汉果、玉竹和蜂蜜熬制而成。

浅尝一口,梨子和枇杷的香味在唇齿间萦绕,喝上一口,喉咙润凉,非常舒服。梨子,清六腑之热,滋五脏之阴;枇杷,润五脏,滋心肺。

每一款原料都是精心挑选,坚决不用落地梨,没有杂七杂八的增稠剂、防腐剂、香精,秉持匠心,手工熬制。膏体浓稠,色泽今黑,一滴成珠,一拉成丝,都是浓缩的营养,每天1~2勺即可,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水喝。

还可以当果酱涂抹在面包片上食用,也非常好吃。

每天坚持10分钟梳头,通经络

梳头,是通经络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不少保健和养生专家认为:通经络,勤梳头。

运用梳头养生保健,是养生的一绝。对于平时压力比较大的都市白领来说,经常梳头可以缓解压力,畅通经气,改善血液循环,滋养头发、防止脱发、减轻疲劳。

夏末秋初之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容易产生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也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段是讲,秋季精气神进行调摄,原则是神气收敛,思维趋于平静,精神内敛。多在秋高气爽、阳光灿烂之日外出,保持心情愉悦,从而养生长寿。

头部为“诸阳之首、百脉之宗”,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部。梳头正是缓解情绪的一个好方法。

晚上睡前,将双手作爪状,用指腹来梳头,每天坚持10分钟,可以帮助睡眠,缓解紧张情绪。

食肉润体,以鸭肉为最好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平时可以多喝一些绿豆汤或是薏米粥之类的食品,因为夏秋之际湿邪热邪较重,这样可以促进湿热之邪的排出,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秋天燥邪严重,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吃鸭最好是炖汤,再加上一小把枸杞,最是滋养身体。枸杞性味甘、平,有润肺养肝、滋补肾精的功效。肾精是人的根本和原动力,肾精充足,则骨骼健壮,活动矫健;肾精不足则骨软无力,畏寒疲软,肾精会逐渐消耗,所以滋补很重要。

枸杞是医食同源的典型代表,是滋补肾精的佳品,但是并不是人人适合。痰湿体质人群、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都不能吃。

比如,一个体热痰湿的人,如果再食用枸杞,则会“雪上加霜”,增加体内湿邪。此时应该先“泄”再“补”,就是先食用菊花等药食同源的药材泡水清除体内湿邪之气,再补足肾精。

立秋后上午小晒,补充阳气

这夏季最珍贵的时间当属上午那未热尚温的十点阳光了,这时的自然阳光不会像午后阳光那般毒辣,且也不似那晨间朝阳略带水气,而这用上午十点的阳光晒完后背以后,后背往往处于微微发汗或体寒渐消的状态。

而要是如果我们所在的地方阳光太过毒辣或是太阳光线不足的话,那么也可以在背部贴上三伏贴来进行保养,贴三伏贴的原理同晒太阳类似,本质上都可以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阳气。

另外我们家的这款三伏贴中皆选用元胡,白芥子,细辛,甘草,肉桂,桂枝,冰片等这样地地道道的天然萃取之品,所以除了可以驱寒,它还能起温散,暖阳的作用。

元胡是活血止痛的,像是寒湿在体内久了,身体就容易疼痛,之前被空调吹得总是感觉腿疼,抽筋,没有力量,直到后面彻底把寒湿排出去,腿才不疼了。

白芥子是芥末的种子,对于化解陈寒非常有帮助,而且对咳喘还有舒缓的作用。

肉桂也是辛热之物,它的温阳作用很强,可以帮我们温补阳气。而冰片则是中和这些辛热之物,防止产生郁热,这些草本同样都是天然的,没有烂七八糟的化学加工,只有原料好,效果才能好。

这款三伏贴也很适合在三伏期间帮助我们排寒化瘀,我去年从初伏一直用到末伏,帮助身体整体的排寒,寒气排干净,到了冬天也不那么怕冷了,而且身体也不虚,更有劲儿,

今年这款三伏贴还做了升级,膏体更厚实,严格按照古方的比例熬制成膏,把草本植物中的精华提炼出来,浓稠的膏体摊涂在无纺布上,之后切割成块,便于我们敷贴。

每一贴都是小小的,身体各个部位都能贴,而且还是花朵形状,实用又美观,既是贴的时候外露,也不影响,贴上去很牢固结实,而且无纺布是低敏透气的,不会闷汗,也不会贴着痒痒的过敏。撕下来后也没有胶痕,只有一些草本膏,用湿纸巾一抹就掉了。

而且操作非常简单,家里的老人甚至小朋友都能一看就会,哪里受寒了就贴哪里,像是老年人的关节受寒,发酸,女性的腹部受寒,孩子睡觉时吹到了脖颈和肚脐,都可以贴一贴,简单方便,只需花费几秒钟,就能在一天的时间里享受健康,非常轻薄,贴上去不会有异物感,不影响我们干活。

为了方便大家使用,还配备了敷贴的位置图,不知道贴哪里的,一看就会,养生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哦,建议咱们成年人敷贴时间为6~10小时,小朋友2~4小时就可以了,也不要贪图时间长哦,让身体逐渐去适应。

成年人敷贴时间最好达到6小时以上,儿童在2~4小时即可,我是刚开始贴上去感觉不是很大,渐渐地感觉贴的部位有种刺刺的感觉,还有些发热,这就是在帮助身体排寒,这时候就要忍住不要撕,等到体内的寒气排出去,这种感觉就会小很多。

如果咱们平时用惯了艾草的朋友,也可以选择这款以艾草为主要原料的艾草贴,艾草是地之阳,除了太阳以外,它是最好的补阳植物,这款艾草贴里面有艾草,当归,红花,白芷,蛇床子,薄荷油,肉桂油,生姜油,冬青油,冰片等。

艾草是排寒,补阳的,能很好地疏通身体的瘀堵。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对于一些气血瘀滞,有通化之用,当归紧随其后,可以补一补我们流失掉的气血。白芷祛风止痛,散寒解表,冬青油则是缓解我们肌肉的疼痛,薄荷辛散,而且还能杀菌,生姜也是散寒温中的,冰片散郁热,这些搭配在一起,可以帮助疏通身体,排寒活血,温补阳气。

这些草本通过提炼出精华,再经过熬制,与热熔胶混合在一起,薄薄的一层,贴在身上不会闷热,利用其挥发油的性质,不断往我们肌理之中渗透,贴着贴着就感觉皮肤暖暖的,和三伏贴一样有种刺刺的感觉。

艾草贴我们贴得更久一些,8~12小时之间都没有问题,这些草本都比较温和,不是那种很辛烈的,身体能够承受住,因为里面含有胶质,对胶类有皮肤过敏问题的,建议不要用哦。孕妇和哺乳期的朋友也不要使用。

打开盒子就能闻到浓郁的艾草混着红花的味道,还有一股清凉的薄荷香,非常大的一张,贴起来更省事,很适合贴在背部,脖颈等处,位置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沿着咱们脊柱,贴下来,能够温补阳气。

建议脖颈和腰骶这两处一定要贴,对于排寒,疏通气血很有帮助。有了艾草这个地之阳,即使我们很难晒到太阳,也不用担心补阳的问题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chuangzia.com/szbm/10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